专利名称: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的方法。属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作出以前,传统炼钢采用的是高炉加转炉炼钢法即先将铁矿石块和焦炭块加入高炉内,熔炼成1350℃~1450℃的铁水,再装入转炉内吹炼成钢。该法建高炉的厂房占地面积大,基础工程大,投资量大、用电量大,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投资量小、能耗低的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为主料,配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作增碳剂,石灰块作造渣料,采用转炉顶吹蒸汽、空气或氧气,炉底吹蒸汽、氧气或氮气和无烟煤粉,熔炼成钢,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在转炉中,先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和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炉顶吹蒸汽、空气或氧气,炉底吹蒸汽、氧气或氮气和无烟煤粉的气、粉混合物,吹炼25~35分钟,温度升高至1650~1680℃,制成钢水,出钢水进入钢水包内,钢水出量为转炉内钢水总量的70%~90%,其中,转炉中各组份的投料重量份为铁矿粉80~90份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5~10份石灰块5~7份无烟煤粉10~12份,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分二次加入转炉,第一次加20~30份,等转炉内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熔融后再加余下部分;步骤二、在转炉内继续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和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重复步骤一过程。
本发明不用高炉,而是采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与传统高炉加转炉炼钢方法相比,本发明投资小,能耗低。经测试,本发明可以比传统高炉加转炉炼钢方法节能100%~200%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步骤一、在转炉中,先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和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炉顶吹蒸汽、空气或氧气,炉底吹蒸汽、氧气或氮气和无烟煤粉的气、粉混合物,吹炼25~35分钟,温度升高至1650~1680℃,制成钢水,出钢水进入钢水包内,钢水出量为转炉内钢水总量的70%~90%,其中,转炉中各组份的投料重量份为
铁矿粉80~90份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5~10份石灰块5~7份无烟煤粉10~12份,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分二次加入转炉,第一次加20~30份,等转炉内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熔融后再加余下部分;步骤二、在转炉内继续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和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重复步骤一过程。
以上实施例中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大小在3~8mm,石灰块大小在3~5mm。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大小在8~12mm。
权利要求
1.一种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为主料,配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作增碳剂,石灰块作造渣料,采用转炉顶吹蒸汽、空气或氧气,炉底吹蒸汽、氧气或氮气和无烟煤粉,熔炼成钢,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在转炉中,先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炉顶吹蒸汽、空气或氧气,炉底吹蒸汽、氧气或氮气和无烟煤粉的气、粉混合物,吹炼25~35分钟,温度升高至1650~1680℃,制成钢水,出钢水进入钢水包内,钢水出量为转炉内钢水总量的70%~90%,其中,转炉中各组份的投料重量份为铁矿粉80~90份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5~10份石灰块5~7份无烟煤粉10~12份,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分二次加入转炉,第一次加20~30份,等转炉内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熔融后再加余下部分;步骤二、在转炉内继续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和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重复步骤一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大小在3~8mm,石灰块大小在3~5mm,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大小在8~12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利用转炉直接炼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在转炉中,先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炉顶吹蒸汽、空气或氧气,炉底吹蒸汽、氧气或氮气和无烟煤粉的气、粉混合物,吹炼25~35分钟,温度升高至1650~1680℃,制成钢水,出钢水进入钢水包内,钢水出量为转炉内钢水总量的70%~90%,步骤二、在转炉内继续加入无烟煤块或石墨煤块和石灰块,再加入铁矿粉与无烟煤粉的混合料块,重复步骤一过程。本发明投资小,能耗低。
文档编号C22B5/00GK1851000SQ20061004069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6日
发明者徐建明 申请人: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