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45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生产焊缝清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焊缝打 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装箱生产线对箱体的顶板焊缝和侧板焊缝均一直是采用气动 喷砂系统来进行表面处理,现有的集装箱焊缝气动喷砂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 现有的集装箱焊缝气动喷砂系统是将电能通过空气压縮机转换成气 压能存储在压縮空气中,压縮空气通过管路输送至气动喷砂机,气 动喷砂机在将縮空气的气压能转换成砂料的机械能对箱体焊缝表面 进行打磨清理;同时,集装箱焊缝气动喷砂系统需要铺设较长的管 路系统进行压縮空气的传输,压縮空气的气压能在压縮空气传输过 程中损失大。因此,焊缝气动喷砂系统对能量进行了两次转换,在 能量转换和输送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2、 集装箱焊缝气动喷砂系统打砂需要人工操作砂枪,系统气压不稳定, 其打砂质量受人工因素和系统气压波动因素影响;
3、 工人操作环境恶劣;
4、 集装箱焊缝气动喷砂系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系统打砂质量,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降 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集装箱焊缝打砂 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砂料输送工段、分砂工段和打砂工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砂工段包括设置在集装箱输送线上并使集装箱从其中通过的门形框 架、设置在该门形框架两侧结构上和上侧结构上的电动抛丸装置,所述电动 抛丸装置依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设置,其砂料抛射出口朝向需要清理的集 装箱焊缝;所述分砂工段包括分料仓和连接该分料仓和所述电动抛丸装置的 分料装置,所述分料仓和分料装置利用势能对存储的砂料进行分料,所述砂 料输送工段将砂料输送至所述分料仓中。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所述电动抛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 门形框架上侧+结构上分别处理集装箱顶板两侧与集装箱顶侧梁的两条焊缝的 两台电动抛丸机、设置在该门形框架一侧结构上的两台电动抛丸机和设置在 该门形框架另一侧结构上的两台电动抛丸机,该门形框架每一侧结构上的两 台电动抛丸机分别处理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和侧板与底侧梁的两条焊缝。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所述电动抛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 门形框架上侧结构上分别处理集装箱顶板两侧与集装箱顶侧梁的两条焊缝的 两台电动抛丸机、设置在该门形框架一侧结构上的三台电动抛丸机和设置在 该门形框架另一侧结构上的三台电动抛丸机,该门形框架每一侧结构上的三 台电动抛丸机分别处理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侧板与底侧梁的两条焊缝和集 装箱底侧梁与底横梁的焊缝。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所述分料装置为连接所述分料仓和 所述电动抛丸装置的溜料管。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备料仓和连接该 备料仓和所述电动抛丸装置的溜料管。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所述备料仓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 于同一侧的所述电动抛丸装置进行供料。
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所述砂料输送工段包括砂料储料仓、 斗式提升机、连接该储料仓和该斗式提升机下端进料口的溜料管和连接该斗 式提升机上端出料口与所述分料仓的溜料管。
在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中,连接所述储料仓和所述斗式提升机 下端进料口的溜料管上设置有放砂阀,所述分料仓出料口处设置有放砂阀。
实施本发明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
1、 系统只有一次能量转换即完成打砂,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2、 系统打砂实现全机械化,不需要人工操作,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
3、 减少了系统因素和人工因素对达砂质量的影响,打砂质量稳定并较 气动喷砂系统提高;
4、 系统投资比气动喷砂系统低,运行费用处理一个40英尺集装箱比气 动喷砂系统节省13.18元,按全年生产10万箱计算, 一年可节省费用 达130余万元人民币。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l是本发明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一种实施例的正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该实施例的侧立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 2示出了本发明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如图l、图2所 示,该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砂料输送工段、分砂工段和打砂工段。打砂工段包括设置在集装箱输送线上的门形框架14、设置在门形框架 14两侧结构上的电动抛丸机3、 4、 5和10、 11、 12,以及设置在门形框架14 上侧结构上的电动抛丸机7和9,其中,电动抛丸机7、 9分别处理集装箱顶板 两侧与集装箱顶侧梁的两条焊缝,电动抛丸机3、 4、 5和电动抛丸机10、 11、 12分别处理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侧板与底侧梁的两条焊缝和集装箱底侧梁 与底横梁的焊缝,电动抛丸机的砂料抛射出口朝向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 集装箱从门形框架14中通过时,电动抛丸装置对箱体上的焊缝进行打砂处理。
打砂后落下的砂料由现有的砂料回收工段(包括回收料仓13、皮带运输 机等)回收运至砂料输送工段中的储料仓2中。
本发明采用现有的电动抛丸机,包括电机、带传动和抛丸机本体。
电动抛丸机的数量根据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来设置。在其他实施例 中,可以按照在门形框架的上侧结构、两侧结构上各设置两台电动抛丸机, 分别处理集装箱顶板两侧与集装箱顶侧梁的两条焊缝、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 侧板与底侧梁的两条焊缝的布局来设置电动抛丸机。
分砂工段包括分料仓8和通过溜料管81连接在分料仓8上的两个备料仓 6,备料仓6通过溜料管连接位于其同一侧的各个电动抛丸机的进料口,实现 砂料的稳定供应。分料仓8和备料仓及其溜料管利用势能对存储的砂料进行分 料,节省了设备。
备料仓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设置3个或4个备料仓6,分别为 电动抛丸机进行供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砂工段由分料仓8和连接分料仓8和各个电动抛丸机 进料口的溜料管构成,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
为了方便设备检修或更换,在分料仓8的分料出口或连接分料出口的溜 料管上设置放砂阀。
如图l、图2所示,砂料输送工段包括砂料储料仓2、斗式提升机l、连接储料仓2和斗式提升机1下端进料口的溜料管21和连接斗式提升机1上端出料 口与分料仓8的溜料管101。为方便对储料仓2中的砂料的控制,如图2所示,在溜料管21的下端(也 可以在溜料管21的其他位置)设置放砂阀22。砂料输送工段是实现将砂料提高并输送至分料仓8中的目的,因此砂料 输送工段可以采用多种送料结构,如采用出口带放砂阀的储砂仓+倾斜皮带运
权利要求
1. 一种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砂料输送工段、分砂工段和打砂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砂工段包括设置在集装箱输送线上并使集装箱从其中通过的门形框架、设置在该门形框架两侧结构上和上侧结构上的电动抛丸装置,所述电动抛丸装置依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设置,其砂料抛射出口朝向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所述分砂工段包括分料仓和连接该分料仓和所述电动抛丸装置的分料装置,所述分料仓和分料装置利用势能对存储的砂料进行分料,所述砂料输送工段将砂料输送至所述分料仓中。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抛 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门形框架上侧结构上分别处理集装箱顶板两侧与集装 箱顶侧梁的两条焊缝的两台电动抛丸机、设置在该门形框架一侧结构上的两 台电动抛丸机和设置在该门形框架另一侧结构上的两台电动抛丸机,该门形 框架每一侧结构上的两台电动抛丸机分别处理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和侧板与 底侧梁的两条焊缝。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抛 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门形框架上侧结构上分别处理集装箱顶板两侧与集装 箱顶侧梁的两条焊缝的两台电动抛丸机、设置在该门形框架一侧结构上的三 台电动抛丸机和设置在该门形框架另一侧结构上的三台电动抛丸机,该门形 框架每一侧结构上的三台电动抛丸机分别处理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侧板与 底侧梁的两条焊缝和集装箱底侧梁与底横梁的焊缝。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 置为连接所述分料仓和所述电动抛丸装置的溜料管。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 置包括备料仓和连接该备料仓和所述电动抛丸装置的溜料管。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仓 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电动抛丸装置进行供料。
7、 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砂料输送工段包括砂料储料仓、斗式提升机、连接该储料仓和该斗式提升机 下端进料口的溜料管和连接该斗式提升机上端出料口与所述分料仓的溜料 管。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储 料仓和所述斗式提升机下端进料口的溜料管上设置有放砂阀,所述分料仓出 料口处设置有放砂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焊缝打砂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砂料输送工段、分砂工段和打砂工段,打砂工段包括设置在集装箱输送线上并使集装箱从其中通过的门形框架、设置在门形框架两侧结构上和上侧结构上的电动抛丸装置,电动抛丸装置依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设置,其砂料抛射出口朝向需要清理的集装箱焊缝;分砂工段包括分料仓和连接分料仓和电动抛丸装置的分料装置,分料仓和分料装置利用势能对存储的砂料进行分料,砂料输送工段将砂料输送至分料仓中。本发明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实现全机械化打砂,不需要人工操作,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打砂质量稳定并较气动喷砂系统提高;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比气动喷砂系统低。
文档编号B24C7/00GK101244543SQ20071007334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2日
发明者叶正剑, 新 张, 赵声录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集宝伟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