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掀盖式保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78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掀盖式保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用炉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铸造中使用的自掀盖 式保持炉。
背景技术
保持炉是工业用炉具中的常用炉具。金属铸造中,经常需务使用到保持炉。 比如铝合金铸造中,将熔融后的铝合金(铝汤)倾倒入保持炉内,以铝汤的形 式储存于炉内,再以低能耗将铝汤持续加热到铸造温度并持续保持该温度随时待用。在保持炉的使用中,即使采用最严格的气密性设计,尽力阻隔保温室内铝汤与空气接触,以防止铝氧化消耗;空气仍然会在铝汤运送与倾倒入炉之际随 着铝汤ii/v炉内,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对保温室内铝汤表面的氧化铝渣进行清除。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行车或其他起重工具吊移炉体保温室的加热上盖, 然后进行清除氧化铝渣的工作。此种方式操作起来比4^烦,非常不便。此外,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自掀盖式的炉具,在保持炉设备之外并对应于保温室中部的位置加设一起重气压缸以掀起加热上盖,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缺点一该 起重气压缸在保持炉设备之外形成了较大的突出物,妨碍操作人员在工作走道 上行动与工作;缺点二在操作人员清除氧化铝渣作业时,起重气压缸正好位 于打开加热上盖的保温室前方,因而妨碍操作人员清除氧化铝渣作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掀盖式保持炉,它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不会妨碍搡作人员工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掀盖式保持炉,包括外壳、炉 体、炉体内设置有保温室、保温室上方设置有加热上盖,它还包括一起重气压缸,所述起重气压缸与加热上盖连接,其特征在于起重气压缸的装设位 置处于保持炉占地区域范围内。所述炉体的左倒设置有左側向内凹进位,起重气压缸设置于所述左侧向 内凹进位。或者,在炉体的右側设置有右側向内凹进位,起重气压缸设置于 所述右側向内凹进位。所述炉体内还设置有入汤槽、取汤槽,所述保温室分别连接入汤槽、取汤槽;炉体与外壳之间依次设置有不沾铝渣高强度耐火浇铸料层和高致密性陶瓷 纤维板层,所述不沾铝渣高强度耐火浇铸料层的内腔壁空间分别构成了所述保 温室、入汤槽、取汤槽。所述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层厚度为12. 5cm~ 25cm。所述加热上盖包括一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盖、以及加热管,所述高致密性 陶瓷纤维板盖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提供安装加热管空间的凹腔。所述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盖的高致密性陶覺纤维板层厚度为12cm~ 25cm。所述取汤槽设置有控制保温室液面表面积与取汤槽液面表面积比例的加 热散热比控制截角。所述加热散热比控制截角角度为28° ~45。。 所述入汤槽和保温室底部为倾斜式底部,向取汤槽方向倾斜。 所述取汤槽内设置有测温棒。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保持炉的缺陷,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实用新型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将起重气压缸装设于保持炉所涵盖的占 地区域范围内,并装设在炉体保温室侧方。因此, 一、不会妨碍操作人员行动 与工作,二、不M碍操作人员清除氧化铝渣作业。2、 本实用新型的自掀盖式保持炉,炉体与外壳之间以^J呆温室加热上盖使用大厚度高致密性陶瓷纤,层进行隔热保温;再以取汤槽内设置加热散热比 控制截角以控制最佳加热散热面积比。因而,节能省电,性能优异,能大大降 低铸造成本。经过实验检测,采用本实用新型每公斤小时铝汤耗电度低于0.009 千瓦小时。3、 本实用新型的自掀盖式保持炉,保温室采用密闭式造型,在操作过程中 唯有取汤槽为开放式会与空气接触而直接对炉外散热,散热面积少,比传统炉 具能耗低,降低铸造成本。4、 本实用新型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如在铝合金铸造使用中,炉内与铝汤接 触的耐火壁浇铸料,采用与铝汤同质性高的不沾铝渣的高强度耐火浇铸料制造, 不会污染炉内铝汤,而且炉内保温室能让炉内铝汤起静置、沉降作用,将铝汤 内所含杂质分离,使铝汤纯度提高,减少铸造的不良品。此外,铝汤与空气接 触少,因此铝合金氧化消耗少。5、 本实用新型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入汤槽上方设置有导汤槽,可有效防止 铝汤倾倒入炉内时,铝汤飞濺,伤及操作人员造成安全事故。


图l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炉体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炉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散热比控制截角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加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其中,10炉体;11保温室;12入汤槽;13取汤槽;14加热散热比控制 截角;15不沾金属法髙强度耐火洗铸料层;16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层;18左 侧向内凹进位;19右側向内凹进位;20加热上盖;21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盖; 22凹腔;30导汤槽;40起重气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l、图2所示, 一种自掀盖式保持炉,包括外壳、炉体IO, 炉体10包括有保温室11、入汤槽12和取汤槽13,保温室11分别连接入汤槽 12、取汤槽13。保温室11上方设置有加热上盖20。该保持炉还包括一起重气 压缸40,起重气压缸40的一端与加热上盖20连接。起重气压缸40的另一端 固定在炉体10上。炉体10的左側留有一左側向内凹进位18,起重气压缸40设置于左側向 内凹进位18的空间内。因此,起重^缸40的装设位置处于保持炉占地区域 范围内,并且装设在炉体10保温室ll左側方。如图5、闺6所示,炉体10与外壳之间依次设置有不沾铝渣高强度耐火浇
铸料层15和高致密性陶资纤维板层16。不沾铝渣高强度耐火浇铸料层15的内 腔壁空间分别构成了所述保温室11、入汤槽12、取汤槽13。不沾铝渣高强度耐火淺铸料层15采用与铝汤同质性高的高强度耐火浇铸 料制造,不会污染炉内铝汤。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层16厚度为20cm ,以达到完美的隔热与保温效果。如图8所示,加热上盖20包括一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盖21、以及加热管。 高致密性陶资纤维板盖21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提供安装加热管空间的凹腔22。 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盖21完全用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制造,厚度达20cm , 以有效降低加热高温区对炉体外散热。图7所示,取汤槽13设置有控制保温室11液面表面积与取汤槽13液面 表面积比例的加热散热比控制截角14。加热散热比控制截角14角度为35° , 将保温室11液面表面积与取汤槽13液面表面积之比控制在2. 5:1 ~ 3. 5:1的 最佳比例范围内。入汤槽12上方设罝有导汤槽30,可有效防止铝汤倾倒入炉内时,铝汤飞 减,伤及操作人员造成安全事故。入汤槽12和保温室ll底部为倾斜式底部,向取汤槽13方向倾斜。当炉 具操作过程中或停炉休息前,炉内铝汤可自行集中流至前端取汤槽13内,以 方便操作人员舀出炉内铝汤。取汤槽13内设置有测温棒。测温棒可侦测铝汤温度并连接电脑温度控制 器,根据铝汤温度高低自动调整加热管的输入电流大小,以控制加热力度, 维持铸造温度穗定,使铸i^lt密度更高。实施例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图4所示,炉体10的右侧留有一右侧 向内凹进位19,起重气压缸40设置于右侧向内凹进位19的空间内。因此, 起重气压缸40的装设位置处于保持炉占地区域范围内,并且装设在炉体10 {呆温室11右侧方。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掀盖式保持炉,包括外壳、炉体(10)、炉体(10)内设置有保温室(11)、保温室(11)上方设置有加热上盖(20),它还包括一起重气压缸(40),所述起重气压缸(40)与加热上盖(20)连接,其特征在于起重气压缸(40)的装设位置处于保持炉占地区域范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 ) 的左側设置有左側向内凹进位(18),起重气压缸(40)设置于所述左側向 内凹进位(18 )。
3、 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U1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 的右側设置有右側向内凹进位(19),起重气压缸(40)设置于所述右側向 内凹进位(19)。
4、 祁*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 ) 内还设置有入汤槽(12 )、取汤槽(13 ),所述保温室(11)分别连接入汤槽 (12 )、取汤槽(13);炉体(10)与外壳之间依次设置有不沾铝渣高强度耐 火洗铸料层(15)和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层(16),所述不沾铝渣高强度耐 火浇铸料层(15 )的内腔壁空间分别构成了所述保温室(11 )、入汤槽(12 )、 取汤槽(1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致密 性陶瓷纤维板层(16)厚度为12. 5cffl 25cm。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上盖(20)包括一高致密性陶资纤维板盖(21)、以及加热管,所 述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盖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提供安装加热管空间的凹腔 (22 )。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迷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致密 性陶瓷纤维板盖(21)的高致密性陶瓷纤维板层厚度为12cm-25cm。
8、 才Nt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汤槽 (13 )设置有控制保温室(11)液面表面积与取汤槽(l3 )液面表面积比例的加热散热比控制截角(14)。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散 热比控制截角(14)角度为28。 ~45° 。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掀盖式保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汤槽 (12)和保温室(11)底部为倾斜式底部,向取汤槽(13)方向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掀盖式保持炉,包括外壳、炉体(10),炉体(10)包括有保温室(11)、入汤槽(12)和取汤槽(13),保温室(11)分别连接入汤槽(12)、取汤槽(13)。保温室(11)上方设置有加热上盖(20)。该保持炉还包括一起重气压缸(40),起重气压缸(40)的一端与加热上盖(20)连接。起重气压缸(40)的另一端固定在炉体(10)上。炉体(10)的左侧或右侧留有一向内凹进位,起重气压缸(40)设置于所述向内凹进位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因其起重气压缸装设于保持炉所涵盖的占地区域范围内,并装设在炉体保温室侧方。故而不会妨碍操作人员行动与工作;不会妨碍操作人员清除氧化铝渣作业。
文档编号B22D41/01GK201042738SQ20072003612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2日
发明者黄家康 申请人:苏州成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