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缝性和耐磨损性良好的铝合金挤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00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填缝性和耐磨损性良好的铝合金挤压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机械加工时作为粘着(;fa(i' 0 )性的填缝(力i>乂 )性优良并且强度高的耐磨损性铝合金挤压材。
背景技术
在曰本工业标准中规定了各种铝合金材料,其中,4000系列 合金是在铝中添加Si,使金相组织中弥散析出硬质的Si粒子,从 而获得较高的耐磨损性能。但是,如果金相组织中存在大量硬质的Si粒子,由于以这些 Si粒子为起点的缺口效应,金属材料的粘着性恶化。在切削加工过程中,Si粒子具有使切屑断开的效杲,同时又 是导致切削表面的光洁度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将铝合金挤压材用于汽车的制动部件等时,要求相对于与之 配合的滑动部件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还 要求高的切削加工精度和填缝加工精度。例如,在汽车用防锁死制动系统执行元件(以下简称AB S元件) 中,内装活塞和阀部件等的油缸部和油压回3各沟等要进行切削加 工,在部件组装后进行填缝密封。因此,不仅要求强度,还要求相对于与之配合的滑动部件的 耐磨损性、加工成复杂形状时的切削性以及填缝部对于液压油等 的耐压性。伴随着汽车重量日趋减轻,要求ABS元件也要进一步小型、 轻量化,但目前还没有可以与此相适应的铝合金挤压材。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有效地同时提高彼此具有负的相关 关系的强度、耐磨损性和填缝性等性能的铝合金挤压材。本发明人对于能实现上述目的的合金组织进行了各种研究, 结果得到含有Si: 3.0 - 6.0质量%、 Mg: 0.1 - 0.4(0.4除外)质量%、 Cu: 0.01 - 0.5质量%、 Mn: 0.01-0.5质量%, Fe控制在0.29-0.90质量%的范围内,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挤压材 (以下,为简便起见将质量%表示为%)。Si成分与Mg成分一起使得析出Mg2Si,通过时效硬化而获得 强度,同时通过Si粒子而确保耐磨损性,从这个角度考虑,规定 Si: 3.0 — 6.0%、 Mg: 0.1 — 0.4%。其中,Si的一部分与Mg形成Mg2Si,因而对耐磨损性有贡献 的Si粒子受Mg添加量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使挤压材的强度和耐磨损性稳定,优选的是将Mg 的含量控制在0.3 - 0.4(0.4除外)%的范围。如果按以上所述将Mg的成分范围控制在较窄的范围内,可以 使挤压材的强度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容易控制对耐磨损性有 贡献的Si粒子,如果将Si成分控制在4.1 - 5.1%范围,则耐磨损 性也会稳定。另外,Si和Mg虽然对于通过Mg2Si析出效应产生的强度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对于填缝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强度角度考虑,Mg最低需要含有0.1%,从稳定的 角度考虑,如上所述其含量在0.3%或以上为宜,但为了确保填缝 性(粘着性),Mg含量优选的是不足0.4%。作为确保填缝性同时提高强度的措施,可以添加0.01-0.5% 的Cu。Cu在一定程度上固溶,故通过固溶作用提高强度,同时还提 高切削性能。为了确保填缝性,将Mg含量限制在不足0.4%,相对于材料 要求来说强度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期待添加Cu所产生的 效果。但是,Cu的添加量增多时,有可能引起电位差腐蚀,因而希 望将其含量控制在0.10 - 0.20%的范围。Mn具有使挤压材的晶粒细化的作用,从提高切削性能的角度 考虑,其添加量在0.01 - 0.5%就可以。但是,当Mn在晶界析出时,有可能成为导电位差腐蚀的原因 之一,同时还使填缝性降低,因而Mn的含量最好是控制在0.05 -0.15%的范围。在本发明中, 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控制了 Fe的含量。在挤压材中,Fe成分一般被视为杂质。另外,还已证实Fe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填缝性的影响还没有充分研究后的报告实例。本发明人对于将F e含量作了微小改变的挤压材进行了试验评 价,结果表明,添加Fe超过0.9。/o时,填缝性降低,但如果将Fe 含量控制在0.29 - 0.90%的范围,可以保持填缝性。Fe含量在0.4%或以下时,未发现切削性能提高,优选的是将 Fe含量限制在0.50%以上、0.90%或以下。经过对金相组织观察推断,Fe粒子分散于晶粒边界处,在切 削时形成的很薄的切屑容易以Fe粒子为起点而断裂,因而切削性 能得到提高。因此推断,Fe添加量超过0.9%时对填缝性(延伸率)产生不利 的影响,是因为晶粒边界上析出过多Fe粒子所致。因此,挤压材固溶处理后的人工时效处理条件,最好是对于 填缝性和切削性能产生影响、稍微超过最高强度的过时效条件。Cr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但添加超过0.5% 时,有可能产生粗大的初晶生成物,致使填缝性降低,因而将Cr 含量控制在0.01 - 0.5%为宜。Ti也具有使晶粒细化的作用,含有微量的Ti时切削性能提高。但是,其含量超过0.1%时,切削刀具的工作寿命缩短,因而 添加时控制在0.01 - 0.1%的范围。


图l(表l)表示本发明的挤压材和比较用挤压材的铝合金成 分,余量是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图2(表2)表示挤压材的人工时效条件和机械性能。图3(表3)表示挤压材的切削性能和填缝性的评价结果。图4(曲线图)表示镦粗率s -约束因数f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浇铸图l(表1)所示合金成分的方坯(8英寸),在460 - 590°C 下进行6小时或以上的均匀化处理。将该方坯降温至450 - 510°C ,挤压成形为约35 mm x 80咖的 矩形形状的挤压材。进行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等热处理,固溶处理的方法也 可以是在挤压后重新加热、急冷,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挤 压模的附近挤压之后立即急冷淬火,然后通过规定的人工时效进 4亍回火处理。人工时效的条件示于图2(表2)中,时效一栏中的温度单位 是。C。例如,挤压材是在185。C进行4小时人工时效处理,其中 所述时效处理的状态,"稳定,,表示显示出该材料的大致最高抗 拉强度的状态,"亚时效"是指在不到该材料固有的最高抗拉强 度的状态下停止热处理,"过时效"是指进行热处理直至稍微超 过该材料固有的最高抗拉强度的状态。表2中示出挤压方向的抗拉强度、0.2%屈服强度以及挤压材 表面部的洛氏B硬度(HRB)的测定结果。作为填缝性(粘着性)的评价,表2中示出挤压方向的"延伸 率",表3中示出临界镦粗率和平均变形阻抗值。这里所说的临界镦粗率,是指从挤压形材上沿挤压方向切取 直径14 mm x高21 mm的试片,在冷状态下将其在轴向上进行镦锻 压制,侧面上开始产生微小裂紋时的镦粗率。临界镦粗率可以按下列公式求出。 s hc=h0-hc/h0xl00式中,she是临界镦粗率度(%), h0是试片的原始高度,he 是产生裂紋时的试片高度。试验条件是室温和10 mm/s的压缩速度,使用25吨的万能精 密试验才几。所述的平均变形阻抗值是指试片的侧面上产生裂紋时的材料 的变形阻抗值,按照下列公式求出。a (hc)=(P/A0)/f (N/mm2) 式中,a (he):平均变形阻抗值 P:产生裂紋时的镦粗载荷 AO:试片的初始断面积 f:临界镦粗率时的约束因数 f( s (he)):根据图4所示的曲线图求出。切削性能的评价在图3(表3)中用"最大切屑长度"和"长切 屑总长度"表示。这里所说的最大切屑长度是指在下列条件下产生的切屑中最 大的切屑的长度,长切屑总长度是指产生的所有长切屑的长度的 合计量。切削试验—条件刀具(J) 4.2 x $ 6.8阶梯复合钻头,转速1200rpm,进给量 0.05mm/rev,力口工量15mm,力口工孑L数3孑L,切削油寸吏用。考察表1的挤压材的成分以及基于该成分的评价结果(表2、 表3)。挤压材1、 2和3的Fe含量按照0.38%、 0.68%、 0.92%的量 递增,与比较用的挤压材15(Fe: 0.29%)、 16(Fe: 1.20%)、 17(Fe: 1.50%)相比,挤压材15虽然延伸率较好,达到9.4%,但切屑长度 较长,切削性能差。挤压材16和17虽然切屑长度较短,切削性能良好,但延伸 率变差,分别为7.2%和5.4%。另外,挤压材16和17同样,临界镦粗率也变差。将挤压材1和2比较,结果表明,延伸率和临界镦粗率,特别是平均变形阻抗差别很小,但切屑长度有差别,Fe含量高于 0.38%者,可以确保填缝性,同时还可提高切削性能。因此,挤压材4-10着眼于Fe含量的变化和Mg含量的变化, 比较填缝性(延伸率、临界镦粗率、平均变形阻抗)和切削性能(最 大切屑长度、长切屑总长度),挤压材7、 8、 9和10的Mg含量大 致相同,为0.39%, Fe含量以大约0.05%的量递增,抗拉强度和 临界镦粗率几乎没有差别,切削性能变好。将挤压材4、 5和6进行比较,Fe的含量大致相同,为0.5%, Mg含量递增,分别为0.31%、 0.35%、 0.44%,对于切屑长度和临 界镦粗率几乎没有产生影响,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了 。由此可知,为了稳定地确保强度并且提高切削性能和填缝性, Mg含量在0.3 - 0.45%、 Fe含量在0.40 - 0.90%的范围较为适宜。为了使强度更稳定,保持填缝性良好并且提高切削性能,最 好是将Mg含量控制在0.3%或以上-0.4%以下,将Fe含量控制在 0.5%以上、0.90%或以下。挤压材11和12以及挤压材13和14用于比较时效硬化的影响。提高热处理温度、稍微过时效的挤压材,临界镦粗率、平均 变形阻抗大致相同,即,在不牺牲填缝性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切屑 长度,提高切削性能。表2所示的过时效条件是提高了回火温度进行过时效,但也 可以延长热处理时间进4亍过时豸文。另外,在挤压材1-12中,将Si的含量在3.0 - 6.0%范围内 进一步控制在4.1 - 5.1%的范围内,评价结果省略,不过耐磨损性 能稳定。以0.10- 0.20%的范围添加Cu,也能稳定得到较高的强度。以0.05- 0.15%的范围添加Mn,对于提高切削性能也有贡献。 产业上的应用与以往的耐磨损性材料相比,使用本发明的挤压材,同时具 有耐磨损性、强度、硬度以及以往与这些性能相矛盾的填缝性(粘 着性),可以用来作为要求高耐压性、填缝性和切削性能的制品的 铝合金挤压材。
权利要求
1.铝合金挤压材,其特征是,含有Si3.0-6.0质量%、Mg0.1-0.4(0.4除外)质量%、Cu0.01-0.5质量%、Mn0.01-0.5质量%,Fe控制在0.29-0.90质量%的范围,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具有良好的填缝性和耐磨损性。
2. 铝合金挤压材,其特征是,含有Si: 4.1-5.1质量%、 Mg: 0.3-0.4(0.4除外)质量%、 Cu: 0.10-0.20质量%、 Mn: 0.05-0.15质 量%、 Cr: 0.01-0.5质量%, Fe控制在0.29 - 0.90质量%的范围, 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具有良好的填缝性和耐磨损性。
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合金挤压材,其特征是,经过挤压 和固溶处理,再进4亍过时效处理。
全文摘要
铝合金挤压材,其中,含有Si3.0-6.0质量%、Mg0.1-0.4(0.4除外)质量%、Cu0.01-0.5质量%、Mn0.01-0.5质量%,Fe控制在0.29-0.90质量%的范围内,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具有良好的填缝性和耐磨损性。特别优选的是,含有Si4.1-5.1质量%、Mg0.3-0.4(0.4除外)质量%、Cu0.10-0.20质量%、Mn0.05-0.15质量%、Cr0.01-0.5质量%,Fe控制在0.29-0.90质量%的范围内。另外,如果经过挤压和固溶处理,再进行过时效处理则更好。
文档编号C22C21/02GK101220429SQ200810001089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东信行, 桥本欣次 申请人: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