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机的外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05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割机的外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具有例如圆形的砂轮或锯片等旋转的切割刀具的切割 机主体向下动作来切割加工切割材料的形式的切割机中覆盖所述切割刀具 的外罩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切割加工中除了分离被加工材料的加工形态(所谓切断) 以外,还包含并不分离被加工材料但切入的切槽加工、研削或切削被加工材 料的加工等。因此,将被切割加工的被加工材料简单称为切割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圆形的砂轮且主用于金属加工的台式切割机中具有如下结 构砂轮的上半侧一半的范围被固定于切割机主体上的固定外罩覆盖,下半 侧一半的范围被开闭式的可动外罩覆盖,可动外罩以砂轮的旋转中心(主轴 中心)附近为中心能够上下(开闭方向)旋转而被支撑在所述固定外罩上。 通常该可动外罩随着切割机主体的向下动作而向上方旋转并渐渐打开。在可 动外罩打开而露出的范围内,砂轮切入到切割材料中进行切割加工。相反, 该可动外罩随着切割机主体的向上动作而向下方旋转并渐渐关闭,在该切割
机的非使用状态(切割机主体的上死点待机位置)中,成为砂轮的整体或者 除残留下部分的一定范围外被该可动外罩和固定外罩所覆盖的状态。
另外,在该金属加工用的切割机的情况下,因伴随着切割加工会产生火 花或被加热的切割粉末等飞散等原因,固定外罩和可动外罩无法像木工用的 切割机的情况那样以其轻量化为目的而由塑料制造,通常成为金属制(压铸 制),所以其重量变大。在重量大的可动外罩的情况下,存在轻量的塑料制 的可动外罩没有的问题。
在塑料制的轻量的可动外罩的情况下,通过在其开闭范围的大致全区域 内作用拉伸弹簧,能够成为趋向关闭方向的结构,但是金属制的重的可动外 罩的情况下,在其自重的基础上,再向关闭方向作用弹簧作用力的话,在切 割加工时, 一边打幵该可动外罩一边使切割机主体下移所需的操作力加大,故因该切割机的操作性受损,由于此等原因,通常金属加工用切割机的可动 外罩是并非通过所述拉伸弹簧而仅通过其自重进行关闭的结构(自由旋转结 构)。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0-135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 JP特许第3253655号公报。
于是,在金属加工用的切割机中的可动外罩的情况下,不具有用于在整 个开闭范围内总是向关闭方向作用的拉伸弹簧等特别的作用装置,所以例如 在进行砂轮更换操作的情况下,在切割机主体返回到上死点位置的状态下, 可动外罩能够通过其自重保持在全开位置,因此在更换操作结束后,操作者 一般通过手动操作使可动外罩返回到关闭位置。因此,在操作者忘记使可动 外罩返回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有在砂轮的下半侧一半的范围露出的状态下 使该切割机运转的可能。
在通过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而采用特别的保持装置来使可动外罩保持 在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问题点也一样存在,有忘记解除特别的保持装置, 在可动外罩全开状态下使切割机运转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罩装置,即使在为了方便更换砂轮等而使 可动外罩保持全开状态的状态下,当切割机主体下移时移动到关闭位置,能
够事先防止如上所述那样的忘记关闭的操作错误。
因此,本发明为如下各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结构的外罩装置。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外罩装置,在具有固定切割材料的工作台、以及切 割机主体的切割机中,所述切割机主体具有旋转的圆形的切割刀具和覆盖该 切割刀具的周围的外罩装置,所述切割机主体以可上下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
撑在设置于该工作台的主体支撑部上,该外罩装置具有固定外罩,其主要
用于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的上侧;可动外罩,其相对于该固定外罩以可开闭的 方式设置,且主要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的下侧;开启位置限制构件,其用于限 制该可动外罩的开启位置,该可动外罩通过所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限制其开 启位置,并且该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固定外罩的旋转 中心位于关闭侧,从而该可动外罩被限制在其自重总是向关闭侧作用的开启位置。
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可动外罩以可旋转的 方式支撑在设置于所述固定外罩的中心外罩上;该中心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 支撑在所述固定外罩上,并且能够在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相对于所述主轴的安 装部的遮蔽位置和开放该安装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将该中心外罩保持 在所述遮蔽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外罩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保持为如下 状态,即通过使其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 关闭侧,使得其自重向关闭侧作用,另一方面,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死 点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中心外罩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的状态,通过使所述可 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开放侧, 从而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被保持在开放位置,在该保持状态下,若下移所 述切割机主体,则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 的旋转中心向关闭侧变位,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被关闭。
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对
所述可动外罩向关闭侧弹性作用,通过该弹性作用力,该可动外罩向关闭方 向返回,直到该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 中心成为位于关闭侧的开放位置。
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固定 外罩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中心外罩的开放位置的中心外罩挡止器,通过该中 心外罩挡止器,将该中心外罩的开放位置限制在以下范围,该范围是当使所 述切割机主体下移时,能够通过其自重返回到遮蔽位置侧的范围。
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求2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中,在所述切 割机主体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在所述中心外罩被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且所 述可动外罩被保持在开放位置的状态,若使所述切割机主体下移,则所述中 心外罩通过其自重而开始向所述遮蔽位置侧移动后,所述可动外罩相对于所 述中心外罩通过该可动外罩的自重开始向所述关闭侧旋转。
技术方案6涉及 一种外罩装置,在具有固定切割材料的工作台、以及 切割机主体的切割机中,所述切割机主体具有通过驱动源而旋转的主轴、安 装在该主轴上并进行旋转的圆形的切割刀具和覆盖该切割刀具的周围的外 罩装置,所述切割机主体以可上下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设置于该工作台的主体支撑部上,该外罩装置具有固定外罩,其主要用于覆盖所述切割刀 具的上侧;可动外罩,其相对于该固定外罩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且主要覆 盖所述切割刀具的下侧,该可动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设置于所述固定 外罩的中心外罩上,该中心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固定外罩上,并 且能够在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相对于所述主轴的安装部的遮蔽位置和开放该 安装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将该中心外罩保持在所述遮蔽位置的状态 下,所述可动外罩保持为如下状态,即通过使其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 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关闭侧,从而其自重向关闭侧作用,另一方面, 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中心外罩保持在所述开放 位置的状态,通过使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 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开放侧,从而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被保持在开放位置, 在该保持状态下,若所述切割机主体下移,则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 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向关闭侧变位,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 重被关闭。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外罩装置,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可动外罩的 开启位置被限制,由此被保持在该可动外罩的自重向如下方向作用的状态, 即使该可动外罩向关闭位置侧旋转的方向。因此,在操作者不特别进行用手 保持该可动外罩等的特别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其自重自动被关闭。由此, 在该切割机的通常的使用状态,能够将忘记关闭可动外罩的操作错误防范于 未然。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外罩装置,在中心外罩保持在遮蔽位置的通常 的使用状态下,通过联动机构等的特别的联动装置或者通过其端部与被切割 材料或工作台上表面上相抵接,可动外罩随着切割机主体的下移被打开,由 此切割刀具渐渐露出并切入到切割材料中。
在中央外罩保持在遮蔽位置的通常的使用状态,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 件,可动外罩的开启位置受到限制。g卩,可动外罩通过该开启位置限制构件,
该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其旋转中心总是位于关闭侧,因此该可动外罩被保 持在其自重总是向关闭侧旋转的方向作用的范围。因此,即使手动操作全开 可动外罩,只要手一离开,可动外罩通过自重自动被关闭。另外,在使切割 机主体下移来进行切割加工的情况下,即使在切割机主体抵至下降端且可动
7外罩全开的状态,若使切割机主体上移,则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渐渐被关闭。
相对于此,为了进行切割刀具的更换等,使中心外罩从遮蔽位置向开放 位置移动,则该切割刀具相对于主轴的安装部被开放,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 切割刀具的更换操作等。
另外,在使中心外罩向开放位置移动的状态,通过例如操作者用手动操 作使可动外罩向开启位置侧旋转,能够主要露出切割刀具的下侧,在这一点 上,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切割刀具的更换操作等。
而且,若使中心外罩向开放位置移动,则随此可动外罩的旋转中心变位, 在该状态,操作者用手把持该可动外罩使其向开启位置侧旋转,由此能够使 该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开启侧,由此,能够使 该可动外罩的自重向开启侧作用,因此能够将该可动外罩保持在开启位置。 此时,无需例如操作者将可动外罩用手支撑来保持在开启位置等的麻烦,在 这一点上,进一步可以谋求切割刀具的更换作业等的容易性。
在该可动外罩被保持在开启位置的状态,若使切割机主体下移,则在该 下移途中的阶段,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旋转中心向关闭侧变位,由此该 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被关闭。
因此,在切割刀具的更换作业等中,在可动外罩保持在开启位置的状态, 忘记使该可动外罩返回到其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随后若使切割机主体下移, 则该可动外罩自动被关闭,所以能够事先防止忘记关闭的操作错误,由此在 切割作业中,能够使该可动外罩可靠地发挥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外罩装置,可动外罩在被开启到全开位置的途中 的阶段,受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的弹性作用力,因此,抵抗该弹性作用力来 开启到全开位置。
在此,若着眼于可动外罩的重心,则相对于贯穿可动外罩的旋转中心的 竖直线,重心位于关闭侧的状态中,该可动外罩的自重作为使该可动外罩向 关闭方向旋转的力作用。使可动外罩进一步向开启方向旋转,成为该重心位 于超过所述竖直线的开启侧的状态,则该可动外罩的自重作为使该可动外罩 向开启方向旋转的力作用。这样,通过根据可动外罩的开启角度其重心相对 于贯穿旋转中心的竖直线位于开启侧或者关闭侧的任意一位置,其自重作用 于开启侧,或作用于关闭侧。以下,在该说明书中,可动外罩的自重所作用的方向(开启方向或者关闭方向)更替的点(贯穿旋转中心的竖直线)称为 "自重作用方向变换点"。
所述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开启位置限制构件具有重心保持在不超过 自重作用方向变换点的位置的功能,由此,通过保持相对于可动外罩其自重 向关闭侧作用的状态,能够防止忘记关闭。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构成,随着切割机主体的下移,可动外罩超过 自重作用方向变换点开启到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或者通过手动操作强制开启 到全开位置的情况下,该可动外罩抵抗开启位置限制构件的弹性作用力开启 到全开位置。可动外罩开启到全开位置,则其重心相对于自重作用方向变换 点变位到开启侧。若重心相对于自重作用方向变换点位于开启侧,则该可动 外罩的自重向使可动外罩向开启方向旋转的方向作用。
但是,若将切割机主体返回到上方,或者解除手动操作,则首先通过开 启位置限制构件的弹性作用力,可动外罩从全开位置向关闭位置侧旋转,其 重心相对于自重作用方向变换点返回到关闭侧,由此成为其自重使该可动外 罩向关闭侧作用的状态。因此,其后若原封不动地使切割机主体上移或则解 除手动操作,则随此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返回到关闭位置。
由此,即使在可动外罩被开启到其自重向开启方向作用的位置(全开位 置)的情况下,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的弹性作用力,返回到成为其自重向 关闭方向作用的位置,所以无需操作者用手关闭等的特别的操作,可动外罩 从全开位置自动返回到关闭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外罩装置,中央外罩的自重也总是向遮蔽位置
侧作用,所以无需操作者通过手动操作返回到遮蔽位置的麻烦,即可将该中 心外罩可靠地返回到遮蔽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外罩装置,在中心外罩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使 可动外罩向关闭位置侧旋转,其结果能够事先防止该可动外罩与砂轮接触的 故障。在中心外罩向开放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可动外罩的旋转中心变位,所 以若原封不动地仅使可动外罩向关闭位置侧旋转,则具有与砂轮接触的危 险,但是事先使中心外罩返回到遮蔽位置侧,然后使可动外罩返回到关闭位 置侧,所以能够避免该危险。中央外罩通过其自重及可动外罩的自重返回到 遮蔽位置。若中央外罩返回到遮蔽位置,则可动外罩的旋转中心变位,來使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向关闭位置侧旋转的方式,适当地设置可动外罩的旋 转中心及其开启位置,由此能够得到所述作用效果。


图1是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切割机的整体主视图。本图示 出显示切割机主体被保持在上死点的状态中的可动外罩的全闭状态。
图2是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切割机的整体主视图。本图示 出切割机主体下移至下死点的途中的阶段。另外本图示出可动外罩被工作柄 抵押而开启的状态。
图3是从图1中的箭头(3)方向观察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 的切割机的纵向剖视图。本图示出切割机主体被保持在图1所示的上死点位 置的状态中的外罩装置,表示可动外罩的全闭状态。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为从图3中的箭头(4) 方向观察外罩装置的图。本图示出从后面侧观察切割机主体被保持在图1所 示上死点位置的状态中的外罩装置的图,示出可动外罩的全闭状态。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示出在切割机主体被保持 在上死点位置的状态中,通过手动操作将可动外罩开启到途中的状态。本图 中省略了切割刀的图示。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示出在切割机主体被保持 在上死点位置的状态中,通过手动操作使可动外罩全开的状态。本图中省略 了切割刀的图示。
图7是开启限制构件的后视图。本图是限制筒部突出到伸长侧的行程端 的自由状态,为图4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是从后面一侧观察外罩装 置的图。本图示出可动外罩开启到途中,其开启侧端部与开启限制构件的抵 接筒部相抵接,其结果是关闭方向的弹性作用力F对可动外罩开始作用的时 刻的状态。本图中省略了切割刀的图示。
图9是切割机主体下移至下移端的切割机的整体主视图。本图示出可动 外罩的关闭侧端部的周边部与工作台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切割机主体下移 至下移端的状态。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是从后面一侧观察图9 所示外罩装置的图。本图示出开启限制构件的限制筒部抵押可动外罩的开启 侧端部,其结果是关闭方向的弹性作用力F对可动外罩作用的状态。本图中 省略了切割刀的图示。
图11是切割机主体下移至下移端的切割机的整体主视图。本图示出在 可动外罩的关闭侧端部的侧部与切割材料抵接的状态下,切割机主体下移至 下移端的状态。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是从后面一侧观察图11
所示外罩装置的图。本图示出开启限制构件的限制筒部抵押可动外罩的开启
侧端部,移动至縮小侧的行程端,其结果是关闭方向的弹性作用力F对可动
外罩作用的状态。本图中省略了切割刀的图示。
图13是切割机的整体主视图。本图示出将切割机主体保持在上死点位 置,使中心外罩移动至开放位置来开放切割刀具的安装部,且将可动外罩载 置在固定外罩的上侧而打开的状态。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的后视图。本图为从后面一侧观察图13 所示外罩装置的图。本图中省略了切割刀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基于图1~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图3示出具有本实 施方式的外罩装置50且主要用于金属加工的切割机1的整体。在本实施方 式中,作为切割机l的一例,例示了台式研磨机。该切割机l具有载置切割 材料的工作台2和切割机主体10,该切割机主体10通过设置在该工作台2 上的主体支撑部3可上下倾斜移动地被支撑。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 用于固定切割材料的虎钳装置4。
切割机主体10相对于主体支撑体3通过支轴5可上下倾斜移动地被支 撑。如图3所示,该切割机主体10在主体外壳11内内装有减速齿轮系等各 种机构部,该主体外壳11的下部相对于主体支撑部3通过支轴5被支撑。 主体外壳11的上部一体设置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手部12。在主体外壳11的 后面一侧(图3中的右侧部)安装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6。该电动马达 16的旋转输出由内装的减速齿轮系减速,并输出到主轴13。该主轴13从主体外壳11的正面一侧(在图1及图2中所见的一侧,图3中左侧部)突出,
在该突出的部分安装有圆形的砂轮(切割刀具14)(安装部20)。切割刀 具14用省略图示的固定螺母等固定在主轴13上。图3中,主轴13的旋转 轴线(切割刀具14的旋转中心)标记为附图标记J。
在主体外壳ll的正面一侧,安装有后述的外罩装置50的固定外罩51。 在该固定外罩51的内侧收纳切割刀具14的主要上半侧的范围,该范围被该 固定外罩51所覆盖。该固定外罩51固定在主体外壳ll上。切割刀具14在 图1及图2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固定外罩51的正面一侧,表示有表示 切割刀具14的旋转方向的箭头51a。
在主体支撑部3上通过支轴17可上下倾斜移动地支撑工作柄15。该工 作柄15弯曲成L字形,其前端部15a至后述的可动外罩53的旋转中心C附 近。该工作柄15在支轴17和前端部15a之间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卡合在 卡合轴18上。该卡合轴18固定在固定外罩51的正面上。另一方面,在工 作柄15的弯曲部附近,设置有同样弯曲成L字形的长槽孔15b。卡合轴18 可相对移动地插入在该长槽孔15b内。通过操作切割机主体10上下倾斜移 动,卡合轴18沿着以支轴15为中心的圆弧移动,其结果是,该卡合轴18 和支轴17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该卡合轴18在长槽孔15b内相对移动,由此 工作柄15以支轴17为中心且联动于切割机主体10的倾斜移动动作进行上 下倾斜移动。通过该工作柄15,可动外罩53被开启。对此后面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50具有上述的固定外罩51、中心外罩52和可动 外罩53。在固定外罩51的正面一侧,与切割刀具14相对于主轴13的安装 部20相对的部分被切缺成大致半圆形状,设置有用于方便该切割刀具14的 更换操作等的操作用空间21。以堵塞该操作用空间21的状态安装有半圆形 状的中心外罩52。该中心外罩52通过支轴54以可上下(面方向)旋转的状 态被支撑在固定外罩51上。以该支轴54为中心,在图l中向顺时针方向旋 转中心外罩52,则成为操作用空间21被开放,切割刀具14相对于主轴13 的安装部20被露出的状态。图13中显示了该开放状态。以下,将安装部20 开放的位置称为中心外罩52的开放位置。以支轴54为中心,使中心外罩52 从图ll所示的开放位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操作用空间21被堵塞,安装 部20被遮蔽。以下,遮蔽安装部20的中心外罩52的位置称为遮蔽位置。中心外罩52通过固定螺栓55被固定在遮蔽位置。通过松弛该固定螺栓55, 能够使中央外罩52从遮蔽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
在该中心外罩52上,可动外罩53以上下可旋转的状态被支撑。在可动 外罩53内面侧的其旋转中心C上一体设置有较大直径的旋转支撑部56。可 动外罩53通过该旋转支撑部56相对于中心外罩52以上下可旋转的状态被 支撑。可动外罩53相对于中心外罩52以旋转中心C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撑。 另外,可动外罩53的旋转中心C相对于主轴13的旋转轴线J并不完全一致, 而是设定在稍微偏离的位置上。
在旋转支撑部56的周围, 一体设置有向放射方向呈三角形状突出的一 个工作凸部57。该工作凸部57与可动外罩53成一体。所述工作柄15的前 端部15a从圆周方向侧方与该工作凸部57相碰。若切割机主体10以支轴5 为中心向下方倾斜移动,则与此联动,工作柄15以支轴17为中心向下方(图 1中逆时针方向)倾斜移动,其前端部15a与工作凸部57相碰,在该相碰状 态下,进一步工作柄15以支轴17为中心向相同方向倾斜移动,由此工作凸 部57被前端部15a推压,可动外罩53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开启。
图1示出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死点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可动外 罩53关闭,从固定外罩51突出的切割刀具14的下侧大致一半范围被可动 外罩53覆盖,其结果是,成为切割刀具14的整体被固定外罩51和可动外 罩53覆盖的状态(可动外罩53的全关状态)。在切割机主体10保持在上 死点的状态下,通过工作凸部57的移动被工作柄15的前端部15a限制,以 及基于可动外罩53的自重,可动外罩53被保持在全关位置。
在中心外罩52被固定在遮蔽位置的状态下,旋转支撑部56位于相对于 主轴13的旋转轴线J稍微偏离的位置。该中心外罩52被固定在遮蔽位置的 状态是该切割机1的通常的使用状态,在该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进行切割作业。 在该通常的使用状态中,可动外罩53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在图4~图6中,示出从后面一侧观察可动外罩53的开闭状态的状态。 图4显示全关状态,图5显示开启到途中的状态,图6显示全开状态。任意 种情况下,切割机主体10均保持在上死点上,此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手动操 作强制开闭可动外罩53。该可动外罩53的开启位置被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 限制。图7中示出了该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详细情况。该开启位置限制构
件70设置在固定外罩51的后面一侧。该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具有通过托 架71、 71而沿着固定外罩51的后面侧被固定的支撑筒部73和在该支撑筒 部73的内周侧以可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的限制筒部74。在该支撑筒部73 和限制筒部74之间,插入安装有压縮弹簧75。通过该压縮弹簧75,限制筒 部74向着从支撑筒部73的前端部突出的方向(伸长侧,图7中为上方)被 作用。在限制筒部74的前端,以相互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横向)固定有 可动外罩53的开启侧端部53a抵接的抵接筒部76。
在支撑筒部73的内周侧底部(图7中为下端侧),沿着该支撑筒部73 的轴线以形成为阶梯形状的方式设置有大直径的导向部73a和小直径的导向 部73b。大直径的导向部73a以可在限制筒部74的内周侧不会晃动地插入的 直径形成。小直径的导向部73b插入到压縮弹簧75的下端一侧,来防止该 压縮弹簧75的位置偏移且保持其姿势。该压縮弹簧75被收纳在限制筒部74 的内周侧。该压縮弹簧75被配置在大直径导向部73a的前端面和所述抵接 筒部76之间。
在限制筒部74的侧部设置有卡合轴部74a。另一方面,在支撑筒部73 的侧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卡合槽孔73c。在该卡合槽孔73c内插入卡合轴 部74a,成为限制筒部74相对于支撑筒部73旋转的旋转阻挡件。在该卡合 槽孔73c内卡合轴部74a能够移动的范围内,限制筒部74能够往复运动(伸 縮)。卡合槽孔73c形成为适应于限制筒部74所要求的行程的长度。后述 限制筒部74所要求的行程。图7示出限制筒部74位于伸长侧的行程端的状 态。
在图4所示的全闭状态下,由于可动外罩53的开启侧端部53a远离抵 接筒部76,所以如上所设计的开启限制构件70并不作用,因此成为限制筒 部74突出到伸长侧的行程端的自由状态。通过手动操作,将可动外罩53开 启到图5所示的位置,则该开启侧端部53a开始与抵接筒部76抵接。因此, 在该阶段,对可动外罩53,由压縮弹簧75产生的限制筒部74的弹性作用力 F向关闭方向作用。另外,在该阶段,可动外罩53的重心G相对于贯穿其 旋转中心C的竖直线V位于关闭侧(图5中为右侧),所以一旦撤离操作者 的手,可动外罩53主要通过其自重关闭。从图5所示的位置,操作者可以进一步通过手动操作,抵抗弹性作用力
F来打开可动外罩53。在图6所示的全开状态,限制筒部74的卡合轴部74a 与卡合槽孔73c的端部接触,该可动外罩53向开启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在 该全开状态,可动外罩53的重心G相对于贯穿其旋转中心C的竖直线V位 于开启侧(图6中左侧)。但是, 一旦撤离操作者的手,则可动外罩53通 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弹性作用力F,返回到图5所示的位置,然后,如 上所述通过其自重自动地关闭。
这样,在相对于贯穿可动外罩53的旋转中心C的竖直线V,可动外罩 53的重心G位于关闭侧的状态下,其自重向关闭侧作用,在重心G位于开 启侧的状态,其自重向开启侧作用,所以该竖直线V作为自重作用方向变换 点(自重所作用的方向成为反方向的分界线)发挥作用。通过开启位置限制 构件70,即使在由手动操作将可动外罩53强制开启到全开位置的情况下, 一旦撤离手,其重心G超过自重作用方向变换点返回到关闭侧,所以该可动 外罩53不会保持在全开位置而可靠地返回到全关位置,所以对于由手动操 作的开闭操作,可以可靠地防止忘记关闭可动外罩53的情况。
接着,可动外罩53联动于切割机主体10的上下动作进行开闭。即,如 上所述,从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死点的待机状态进行下移操作,则通过工 作柄15的倾斜移动,可动外罩53渐渐被打开。工作柄15的前端部15a — 边与工作凸部57滑动相接, 一边在旋转支撑部56的周围进行移动,由此可 动外罩53联动于切割机主体10的下移动作而被打幵。
切割机主体10能够从图1所示的上死点位置经图2所示的下移途中的 位置而下移到图9或图11所示的下降端位置。如图2所示,在切割刀具14 的下端大致抵达工作台2的上表面的下移途中的阶段,基于工作柄15的可 动外罩53的开启动作大致结束,并且该可动外罩53通过所述开启位置限制 构件70,其开启动作开始受限制。
如图2所示,在切割机主体10的下移途中,通过工作柄15的倾斜移动, 可动外罩53向上方开启到一定角度,则如图8所示,其后面侧的开启侧端 部53a与所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抵接筒部76接触。然后,在切割机主 体10进一步下移动作,抵达至其下降端位置的期间,可动外罩53如图9所 示其关闭侧端部53b的圆周端部53ba与工作台2的上表面抵接,或者如图
1511所示与切割材料W抵接,若在该抵接状态下切割机主体IO原封不动地进
一步下移动作,则可动外罩53抵抗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压縮弹簧75的 作用力F进一步打开。另外,如图9和图11所示,根据作为加工对象的切 割材料W的大小,有可动外罩53的关闭侧端部53b的圆周端部53ba与工作 台2的上表面抵接的情况和与切割材料W的上表面抵接的情况。图9以及 图IO表示前者的情况,图11以及图12表示后者的情况。如图12所示的后 者的情况下,切割机主体10抵达至下移端,则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限制 筒部74被可动外罩53的开启侧端缘53b所抵押并抵达至其收縮侧的行程端, 因此可动外罩53成为全开的状态(全开状态)。包含该全开状态,可动外 罩53的开启侧端部53a与抵接筒部76抵接,由此限制筒部74抵抗压縮弹 簧75而收縮的状态下,对该可动外罩53,压縮弹簧75的作用力作为开启方 向的弹性作用力F作用。
因此,切割加工结束后,切割机主体10返回到上方,则伴随于此可动 外罩53从图9及图IO所示的中途位置,或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全开状态
分别向关闭方向返回。向该关闭方向的旋转动作, 一开始通过开启位置限制 构件70的弹性作用力F进行。随着切割机主体10的上移,可动外罩53返 回到图2以及图8所示的位置,则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限制筒部74抵达 至伸长侧的行程端,因此其弹性作用力F作为用于开启可动外罩53的操作 力而不在作用。
但是在该阶段,可动外罩53的重心G相对于贯穿该可动外罩53的旋转 中心C的竖直线V位于关闭侧,所以该可动外罩53通过其自重向关闭方向 (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最终在切割机主体10返回到图1所示上死 点位置的阶段,如图4所示可靠地返回到全闭位置。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切割机l为主要用于金属加工的台式研磨机,为了 防止在磨削加工中产生的火花或者被加热成高温的砂轮片等引起的损伤,覆 盖切割刀具14的固定外罩51以及可动外罩53以金属材料为材料,结果相 比于树脂制的外罩,重量变大。由此,对其开闭范围的整个区域,采用例如 用于树脂制外罩的情况的拉伸弹簧等向关闭方向的作用变得困难。在这一点 上,通过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外罩装置50,在切割机主体10抵达至其下死点 位置的状态,即使在可动外罩53全开的结果其重心G接近于竖直线V,自重难以向开启方向作用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弹性
作用力F,在起初一定的范围向关闭方向返回,然后通过自重可靠地使可动 外罩53返回到全闭位置。
在可动外罩53的内面侧的旋转支撑部56的侧方,安装有金属制的板簧 60。在使可动外罩53从开启位置向关闭位置(全闭位置)旋转的过程(关 闭过程)中,该可动外罩53抵达图1所示的全闭位置的跟前,则该板簧60 的前端部(抵接部60a)与工作柄15的侧部弹性抵接,由此能够吸收该可动 外罩53关闭到全闭位置时的冲击。
以上说明了将中心外罩52固定在遮蔽位置,由此可动外罩51联动于切 割机主体10的上下动作而开闭的通常使用状态中的外罩装置50。接着说明 更换切割刀具14或者从主轴13卸下切割刀具14时外罩装置50的功能。此 时,如图13所示,松弛固定螺栓55,以支轴54为中心使中心外罩52向开 放位置旋转,由此,能够开放固定外罩51的操作空间21,经该操作空间21, 能够露出切割刀具14相对于主轴13的安装部20。通过将安装部20从固定 外罩51内向外方露出,操作者可以一边目视确认该安装部20, 一边使用扳 手等工具容易地进行固定螺母的拧紧、松弛操作。
中心外罩52的开放位置被设置在固定外罩51的正面一侧的固定挡止器 65限制。如图13所示,通过保持从上搭载于固定挡止器65的状态,该中心 外罩52固定在开放位置。这样通过将中心外罩52固定在开放位置,能够使 被其旋转支撑的可动外罩52如图13所示向搭载到固定外罩51的上侧的状 态移动。如图所示,该搭载状态下,成为可动外罩53的开启侧端部53a与 固定外罩51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另外,如图14所示,在将可动外罩53 搭载在固定外罩51的上侧的状态下,所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的抵接筒部 76上没有抵接可动外罩53的开启侧端部53a。因此,在使中心外罩52向开 启位置旋转的状态,可动外罩53的开启位置不会由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限 制,因此,弹性作用力F不对可动外罩53作用,所以即使操作者撤离手, 也保持在该开启位置。
这样,成为该切割机1的维修状态,即,在该切割机1的通常的使用状 态下遮蔽切割刀具14相对于主轴13的安装部21的中心外罩52退避到开放 位置,且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覆盖切割刀具14的主要下半侧范围的可动外罩53退避到固定外罩51的上侧,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该切割刀具14的装 卸操作等。
在该维修状态中,可动外罩53的重心G相对于贯穿其旋转中心C的竖 直线V位于关闭侧,所以保持该可动外罩53通过其自重搭载到固定外罩51 上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50,可以事先防止在切割刀具14的装卸操 作结束后,忘记关闭中心外罩52以及可动外罩53这样的操作错误。
如图13所示,中心外罩挡止器65的位置被适当地设定,以便在中心外 罩52在开放位置的保持状态下,该中心外罩52的重心相对于贯穿其旋转中 心、即支轴54的竖直线位于开放位置侧(图13中的右侧)。因此保持在开 放位置的中心外罩52的自重向开放位置侧作用。另外,如上所述可动外罩 53的重心G相对于贯穿其旋转中心C的竖直线V位于关闭侧(图13中右侧), 所以可动外罩53的自重向开启侧作用。由此,在中心外罩52上通过旋转支 撑部56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可动外罩53的自重也向开启侧作用。由此,中心 外罩52通过其自重和可动外罩53的自重的作用保持在开放位置。
切割刀具14的装卸操作结束后,操作者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分别使中心 外罩52以及可动外罩53返回到遮蔽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在忘记该返回操作 的基础上,原封不动地使切割机主体10下移,则中心外罩52的旋转中心(支 轴54)及其重心、可动外罩53的旋转中心C (旋转支撑部56)及其重心G 变位。在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50中,若切割机主体10下移,则首先中心 外罩52的重心相对于贯穿支轴54的竖直线向遮蔽位置侧(图13的左侧) 变位,由此该中心外罩52开始向遮蔽位置侧(图1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通过中央外罩52开始向遮蔽位置侧旋转或通过切割机主体10进一步 下移,可动外罩53的重心G相对于贯穿其旋转中心C的竖直线V向关闭位 置侧(图13中左侧)变位,因此,在该阶段,可动外罩53以旋转中心C为 中心开始向关闭位置侧旋转。
这样,中心外罩52开始向其遮蔽位置侧旋转后,可动外罩53开始向其 关闭位置侧旋转,所以能够回避该可动外罩53与切割刀具14干涉。本实施 方式的外罩装置50适当地设置该中心外罩52的旋转中心(支轴54)和中心 外罩挡止器65的位置、以及可动外罩53相对于中心外罩52的旋转中心C(旋转支撑部56)和开启侧端部53a相对于固定外罩51的抵接位置等,使 得在使中央外罩52位于开放位置不变,并使可动外罩53位于开启位置不变 的状态下,使切割机主体10下移的情况下,首先中心外罩52向遮蔽位置侧 旋转,然后可动外罩53开始向关闭位置旋转。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 是中心外罩52以及可动外罩53的重心G (自重的中心)分别通过在适当位 置设置适当大小的缺口部,或者通过安装平衡锤(配重)而能够任意调整。 在此,假设中心外罩52位于开放位置不变的状态下,操作者通过手动 操作使可动外罩53向关闭位置侧移动,则如图1 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其关 闭侧端部53 b的周端部53ba与切割刀具14发生干涉,在此情况下,在中心 外罩52和可动外罩53开启的状态下移动切割机主体10,则首先可动外罩 53向关闭位置侧旋转,由此其关闭侧端部53b的周端部53ba与切割刀具14 冲突,其结果是有可能损伤切割刀具14。
但是,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50,若使切割机主体10从 上死点下移,则首先中心外罩52向遮蔽位置侧自由旋转(通过自重而旋转), 然后可动外罩53向其关闭位置侧旋转,所以可以将该可动外罩53通过其自 重以大的冲击力与切割刀具14冲突,其结果是该切割刀具14受损的情况防 范于未然。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外罩装置50,该切割机1的通常的使用状 态中,对可动外罩53的全开闭范围内的开启侧的一定范围内向关闭方向作 用弹性作用力F,由此该可动外罩53保持在针对剩余的开闭范围其自重总是 向关闭方向作用的位置。由此,因为主用于金属加工的切割机1的可动外罩 53的重量大等的原因,即使没有采用向着关闭方向使一般使用的拉伸弹簧等 作用来加载的构成的情况下,在通常的使用状态,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 能够限制可动外罩53的开启位置,由此随着切割机主体10的上移,能够可 靠地关闭可动外罩53,可以将忘记关闭的操作错误防范于未然。
另一方面,在使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使中心外罩52向 开放位置移动,来使可动外罩53的旋转中心C变位,由此与开启位置限制 构件70无关,该可动外罩53可以通过其自重搭载并保持在固定外罩51上, 由此该可动外罩53可以保持全开状态,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切割刀具14的 更换操作等。另外,在该可动外罩53的全开状态下,下移切割机主体IO,则中心外罩52以及可动外罩53的重心发生变位,由此成为其自重分别向关 闭侧作用的状态,因此,中心外罩52以及可动外罩53自动关闭。由此,可 以将在可动外罩53全开状态下忘记关闭这样的操作错误防范于未然,能够 使可动外罩53可靠地返回到能够发挥其功能的状态。
进一步,在该可动外罩53的全开状态下,下移切割机主体IO,则首先 中心外罩52向关闭位置旋转,然后可动外罩53开始向关闭方向旋转,所以 回避该可动外罩53相对于切割刀具14的冲突,能够事先防止该切割刀具14 的损伤。如上所述,考虑切割加工时产生的火花等引起的损伤,可动外罩53 成为金属制(压铸制),其结果是,相比于一般的便携式圆盘锯等中的塑料 制的可动外罩,其重量大,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所述构成具有非常大的 意义。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加入各种变更。例如对于开启位置限制构件 70,例示了通过压縮弹簧75使限制筒部7 4向伸长侧作用的构成,但也可以
是代替该压縮弹簧75,采用了利用压縮气体的弹性力的空气阻尼器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上下翻转配置支撑筒部73和限制筒部74,通过拉伸弹 簧使限制筒部向收縮侧推压,用该拉伸弹簧产生的作用力来限制可动外罩的 开启位置。
进一步,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下构成,即在通常的使用状态, 通过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可动外罩53若不取决于手动操作,则通过其自 重被自动关闭,且在通过将中心外罩52保持在全开位置,使得可动外罩与 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无关地保持在全开状态的状态下,若下移切割机主体 10,则该可动外罩53通过其自重自动关闭,但也可以省略后者的自重关闭 功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外罩装置,在具有固定切割材料的工作台、以及切割机主体的切割机中,所述切割机主体具有旋转的圆形的切割刀具和覆盖该切割刀具的周围的外罩装置,所述切割机主体以可上下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设置于该工作台的主体支撑部上,该外罩装置具有固定外罩,其主要用于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的上侧;可动外罩,其相对于该固定外罩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且主要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的下侧;开启位置限制构件,其用于限制该可动外罩的开启位置,该可动外罩通过所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限制其开启位置,并且该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固定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关闭侧,从而该可动外罩被限制在其自重总是向关闭侧作用的开启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罩装置,其中,所述可动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 支撑在设置于所述固定外罩的中心外罩上;该中心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在所述固定外罩上,并且能够在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相对于所述主轴的安装部 的遮蔽位置和开放该安装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将该中心外罩保持在所述遮蔽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外罩通过开启 位置限制构件保持为如下状态,即通过使其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 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关闭侧,使得其自重向关闭侧作用,另一方面,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中心外罩 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的状态,通过使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 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开放侧,从而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被保 持在开放位置,在该保持状态下,若下移所述切割机主体,则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 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向关闭侧变位,该可动外罩通过 其自重被关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罩装置,其中,所述开启位置限制构件对所述 可动外罩向关闭侧弹性作用,通过该弹性作用力,该可动外罩向关闭方向返 回,直到该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 成为位于关闭侧的开放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罩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外罩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中心外罩的开放位置的中心外罩挡止器,通过该中心外 罩挡止器,将该中心外罩的开放位置限制在以下范围,该范围是当使所述切 割机主体下移时,能够通过其自重返回到遮蔽位置侧的范围。
5.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罩装置,其中,在所述切割机主 体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在所述中心外罩被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且所述可动 外罩被保持在开放位置的状态,若使所述切割机主体下移,则所述中心外罩 通过其自重而开始向所述遮蔽位置侧移动后,所述可动外罩相对于所述中心 外罩通过该可动外罩的自重开始向所述关闭侧旋转。
6. —种外罩装置,在具有固定切割材料的工作台、以及切割机主体的切 割机中,所述切割机主体具有通过驱动源而旋转的主轴、安装在该主轴上并 进行旋转的圆形的切割刀具和覆盖该切割刀具的周围的外罩装置,所述切割 机主体以可上下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设置于该工作台的主体支撑部上,该外罩装置具有固定外罩,其主要用于覆盖所述切割刀具的上侧;可 动外罩,其相对于该固定外罩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且主要覆盖所述切割刀 具的下侧,该可动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设置于所述固定外罩的中心外罩上, 该中心外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固定外罩上,并且能够在覆盖所述切 割刀具相对于所述主轴的安装部的遮蔽位置和开放该安装部的开放位置之 间移动,在将该中心外罩保持在所述遮蔽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动外罩保持为如 下状态,即通过使其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 于关闭侧,从而其自重向关闭侧作用,另一方面,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在将所述中心外罩 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的状态,通过使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于该可动外罩 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位于开放侧,从而该可动外罩通过其自重被保 持在开放位置,在该保持状态下,若所述切割机主体下移,则所述可动外罩的重心相对 于该可动外罩相对所述中心外罩的旋转中心向关闭侧变位,该可动外罩通过 其自重被关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割机的外罩装置,在金属加工用切割机中,由于主要覆盖切割刀下侧的可动外罩的重量大,所以构成为通过其自重而关闭的可动外罩,成为即使在全开状态也可靠地通过自重而关闭,由此能够防止忘记关闭可动外罩。在固定外罩(51)的后面设置开启位置限制构件(70),其通过弹簧作用力使可动外罩(53)的开启位置返回到成为其重心G作用于关闭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B24B55/00GK101422878SQ20081017594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日
发明者奥村道男, 羽根田胜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