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568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钢水的连铸过程中,能够将中 间包挡墙和吹气的功能合为一体的中间包挡墙。
背景技术
在中间包内设置堰、坝、湍流抑制器及导流挡墙等装置,以进一步去除钢中夹杂 物、得到洁净钢水的钢水控流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利用透气砖、透气塞、塞棒狭缝等向中间包内钢中吹入惰性气体,产生的气泡或气 幕会促进钢中夹杂物的碰撞、粘附、上浮和去除,同时改变钢水的流场状态,促进中间包内 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勻的中间包吹气技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中间包挡墙控流技术,通常是在挡墙上,设有倾角不同、数量不同、位置不 同、形状不同的导流孔,用以使钢水以一定的方向、流速通过挡墙,从而调整中间包内钢水 的流场,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滞留时间、减小“死区”体积,促进钢中夹杂的上浮和去除。现有的中间包吹气技术,一般是将具有透气功能的砖体置于中间包的永久层上 面,通过透气砖体向中间包内的钢水吹气,从而达到改变钢水流场、均勻钢水成分和温度、 促进夹杂物上浮的目的。实际生产中,或者单独采用中间包挡墙控流技术,或者同时采用中间包挡墙控流 技术和中间包吹气技术。但都存在以下问题1、挡墙与透气砖体为两个独立体,砌筑中间包 时,工序烦琐,工时较长;2、挡墙两侧存在较大“死区”,钢水流动不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挡墙功能和吹气功能集于一身的中间包挡墙, 通过这种挡墙下部的透气带向中间包内的钢水吹入惰性气体,以改变钢水流动状态,减少 “死区”,进一步促进中间包中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勻、去除钢中夹杂;同时,减少中间包砌 筑工序和砌筑工时,为连铸生产提供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包括带有导 流孔的挡墙,其特征在于,在挡墙的下部设有透气带,并由导气管与外界连通。中间包内的 挡墙与底部的透气带由不同的耐火材料制成,形成连体结构,由嵌入在挡墙内部的导气管 引入惰性气体氩气或氮气,通过挡墙下部的透气带将惰性气体吹入钢水,形成气泡,沿挡 墙两侧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减少中间包挡墙处钢水流动的“死区”,延长钢水在中间包 内的滞留时间,促进中间包钢水中微小夹杂的碰撞、聚集、长大、上浮,促进钢中夹杂物的去 除,促进中间包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勻。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挡墙与现有的挡墙及现有采用透气砖、透气塞等向中间包中吹 入气体的方法的区别在于原有采用透气砖或气幕挡墙向中间包中吹入气体的方法,不仅 需要改变中间包的砌筑工艺,而且挡墙的底角处还有较大的“死区”存在;而采用本实用新 型的挡墙,不仅无需改变中间包的砌筑工艺,还可改善中间包钢液流动,减小挡墙处的“死区”,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滞留时间,因而能更有效地促进中间包内钢液成分和温度的均 勻,更有效地去除钢中夹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中间包的砌筑工序少,工时短;2、挡墙两侧处的“死区”小,钢水的滞留时间长;3、有效促进中间包中钢水成分、温度的均勻及钢中夹杂的去除。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 挡墙,2 透气带,3 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2所示,在连铸中间包原有的挡墙1的下部,设置透气带2 ;透气带2由 具有一定的透气功能的耐火材料制成,并由嵌入在挡墙内部的导气管3与外界连通,通过 导气管3引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氩气或氮气等,气体经过挡墙下部的透气带2进入 钢水,形成气泡,并沿挡墙两侧上升,从而促进挡墙两侧钢水的流动,减少中间包内钢水流 动的“死区”,促进中间包钢水中微小夹杂的碰撞、聚集、长大、上浮,去除钢中夹杂物,促进 中间包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勻。此挡墙非常适用于单、双流连铸机的中间包,也可用于其它连铸机中间包。
权利要求一种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包括带有导流孔的挡墙(1),其特征在于,在挡墙的下部设有透气带(2),并由嵌入在挡墙内部的导气管(3)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其特征在于挡墙下部设有的 透气带(2)由具有透气功能的耐火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吹气功能的中间包挡墙,包括带有导流孔的挡墙(1),其特征在于,在挡墙的下部设有透气带(2),并由嵌入在挡墙内部的导气管(3)与外界连通。通过挡墙下部的透气带将惰性气体吹入钢水,形成气泡,沿挡墙两侧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减少中间包挡墙处钢水流动的“死区”,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滞留时间,促进中间包钢水中微小夹杂的碰撞、聚集、长大、上浮,促进钢中夹杂物的去除,促进中间包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匀。
文档编号B22D41/00GK201693164SQ2010202268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叶印鹏, 张晓光, 曹维华, 李惊鸿, 薛军, 许刚, 雷洪波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