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石抛光磨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60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花岗石抛光磨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磨削、抛光石材用的花岗石抛光磨块。
背景技术
石材加工需要使用磨块进行磨削抛光,传统的磨块包括底座和磨头,是将磨头直 接粘合在底座的上平面,磨头与底座结合不牢固。例如,花岗石抛光磨块这种普遍使用的传 统磨块就存在此结合不牢固的问题,而且由于其磨料是以液体树脂作为结合剂,抛光出来 的产品光泽度低,抛光效果不够理想;此外,磨头为长方体,不便于打磨抛光各种型面的石 材,使用不方便,磨头的形状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花岗石抛光磨块。其底座与 磨头结合牢固可靠;而且,磨削抛光出来的产品光泽度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花岗石抛光磨块,包括底座和磨头,所述磨 头的磨料以液体树脂添加高分子材料作为结合剂,所述底座的顶部边缘具有凸缘,使底座 顶部形成下凹腔,所述磨头的磨料通过结合剂成型粘结在该下凹腔内并向上延伸成型,在 所述磨头与底座下凹腔之间设有尼龙丝层或尼龙钩层,三者粘结成一体。本实用新型在底座的顶部通过设置凸缘形成下凹腔,下凹腔作为磨头的生根结合 部,较之传统的平面结合,结合面积大大增加,而且具有镶嵌的效果,而在磨头与底座下凹 腔之间设置尼龙丝层或尼龙钩层,使得磨料通过结合剂成型并与尼龙丝层或尼龙钩层以及 下凹腔粘结成一体,通过尼龙丝层或尼龙钩层的牵扯,使得结合表面不够光滑,加大了结合 力度,底座与磨头结合牢固可靠。而磨料以液体树脂添加高分子材料作为结合剂,与传统花 岗石抛光磨块相比,磨削效果大大提高,磨削出来的产品光泽度高,可超过百度。进一步地,为打磨方便,适应多种型面,所述磨头为一端比另一端稍长的等腰梯形 块,其四个棱角倒圆。进一步地,为打磨方便,适应多种型面,获得更佳的打磨效果,所述磨头的顶面为 弧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分子材料是聚烯烃类塑料或不饱和聚脂树脂或酚醛树 脂。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座与磨头结合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磨削抛 光出来的产品光泽度高,并且打磨方便,可适应多种型面,抛光效果好。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花岗石抛光磨块,包括底1座和磨头2,所述磨头2的磨料以 液体树脂添加高分子材料作为结合剂,高分子材料是聚烯烃类塑料,也可以是不饱和聚脂 树脂或酚醛树脂。所述底座1的顶部边缘具有凸缘11,使底座顶部形成下凹腔,所述磨头2 的磨料通过结合剂成型粘结在该下凹腔内并向上延伸成型,在所述磨头2与底座1的下凹 腔之间设有尼龙丝层3,三者粘结成一体。从图中可以看到,为打磨方便,适应多种型面,磨头2为一端比另一端稍长的等腰 梯形块,其四个棱角倒圆,磨头2的顶面为弧面。底座1的形状与磨头2形状相适,通过底 座1的下凹腔作为磨头2的生根结合部,较之传统的平面结合,结合面积大大增加,而且具 有镶嵌的效果,而在磨头2与底座1的下凹腔之间设置尼龙丝层3,使得磨料通过结合剂成 型并与尼龙丝层3以及下凹腔粘结成一体,由于尼龙丝层3的牵扯,加大了结合力度,底座1 与磨头2结合牢固可靠。而磨料以液体树脂添加高分子材料作为结合剂,与传统花岗石抛 光磨块相比,抛光效果大大提高,抛光的产品光泽度高,可超过百度。
权利要求一种花岗石抛光磨块,包括底座和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的磨料以液体树脂添加高分子材料作为结合剂,所述底座的顶部边缘具有凸缘,使底座顶部形成下凹腔,所述磨头的磨料通过结合剂成型粘结在该下凹腔内并向上延伸成型,在所述磨头与底座下凹腔之间设有尼龙丝层或尼龙钩层,三者粘结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岗石抛光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为一端比另一端稍 长的等腰梯形块,其四个棱角倒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岗石抛光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的顶面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岗石抛光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是聚烯 烃类塑料或不饱和聚脂树脂或酚醛树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花岗石抛光磨块,包括底座和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的磨料以液体树脂添加高分子材料作为结合剂,所述底座的顶部边缘具有凸缘,使底座顶部形成下凹腔,所述磨头的磨料通过结合剂成型粘结在该下凹腔内并向上延伸成型,在所述磨头与底座下凹腔之间设有尼龙丝层或尼龙钩层,三者粘结成一体;所述磨头为一端比另一端稍长的等腰梯形块,其四个棱角倒圆,顶面为弧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其底座与磨头结合牢固可靠,使用寿命长;磨削抛光出来的产品光泽度高,并且打磨方便,可适应多种型面,抛光效果好。
文档编号B24D3/28GK201755798SQ201020228279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梁国阳 申请人:梁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