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钢包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钢包滑动水口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钢包浇铸钢坯过程中,钢包控制钢水流量主要采用滑动机构,目前的滑动机构一般采用上下两块开设有浇铸孔的滑板,上滑板固定,通过下滑板的移动改变钢水的流量,但是,由于下滑板的移动,上下水口的浇铸通道不易对准,不利于浇铸。当更换模型时,需要关闭浇铸孔,即通过下滑板关闭,关闭后,由于钢水不能流动,再次打开时易造成钢水的凝冻, 不利于浇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包滑动机构。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包括带有上浇铸孔的上滑板,设置在上滑板下方的带有下浇铸孔的下滑板,还包括一中间滑板,所述中间滑板设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所述中间滑板上设置有浇铸孔,所述中间滑板连接设置有用于使中间滑板左右移动的液压缸。进一步,所述中间滑板浇铸孔的同一轴线上设置有一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置有透气耐火材料。进一步,所述透气孔上连接有一用于吹入氩气的氩气管道,所述氩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氩气充入装置。进一步,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浇铸孔的直径,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浇铸孔的距离大于所述浇铸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为固定设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增加滑板,使得上下水口形成的浇铸通道固定不动,易于控制钢水的流量和速度;且中间滑板上设置有透气材料,防止关闭浇铸孔再打开时出现钢水的凝冻现象。该机构在浇铸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 本发明的钢包滑动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 本发明的中间滑板结构示意图。图3 :图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上滑板12下滑板 121浇铸孔122透气孔 13中间滑板41上水口42下水口 3氩气管道2液压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带有上浇铸孔的上滑板11,设置在上滑板11下方的带有下浇铸孔的下滑板12,在上滑板11和下滑板12之间设置一中间滑板13,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中间滑板13上设置有浇铸孔121,浇铸孔121的同一轴线上设置有一透气孔122,透气孔122与一氩气管道3连接,氩气通道3的另一端连接有氩气充入装置(图中未示意),透气孔122的直径小于所述浇铸孔121的直径,且所述透气孔 122与所述浇铸孔121的距离大于所述浇铸孔121的直径。为了达到透气而不漏钢水的目的,透气孔122上设置有透气耐火材料。为了使中间滑板13能左右移动,还在中间滑板13 的侧面连接设置有液压缸2。该发明具体在使用时的工作工程为上滑板12和下滑板12固定不动,中间滑板 13根据需要通过液压缸2进行左右的移动,以控制流量,当待浇铸模具完成后,关闭浇铸口,即将中间滑板3滑动到透气孔122的位置,使得透气孔122的位置与上下浇铸孔的位置在一直线,打开氩气充入装置,通过氩气通道3对装置吹入氩气,保证在下次打开时钢水的流动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增加滑板,使得上下水口形成的浇铸通道固定不动,易于控制钢水的流量和速度。2)、中间滑板13上设置有透气耐火材料,防止关闭浇铸孔再打开时出现钢水的凝冻现象。该机构在浇铸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本发明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上浇铸孔的上滑板,设置在上滑板下方的带有下浇铸孔的下滑板,还包括一中间滑板,所述中间滑板设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 所述中间滑板上设置有浇铸孔,所述中间滑板连接设置有用于使中间滑板左右移动的液压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滑板浇铸孔的同一轴线上设置有一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置有透气耐火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上连接有一用于吹入氩气的氩气管道,所述氩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氩气充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浇铸孔的直径,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浇铸孔的距离大于所述浇铸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为固定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包滑动机构,包括带有浇铸孔的上滑板,设置在上滑板下方的带有浇铸孔的下滑板,还包括一中间滑板,所述中间滑板设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所述中间滑板上设置有浇铸孔,所述中间滑板连接设置有用于使中间滑板左右移动的液压缸。本发明通过增加滑板,使得上下水口形成的浇铸通道固定不动,易于控制钢水的流量和速度;且中间滑板上设置有透气材料,防止关闭浇铸孔再打开时出现钢水的凝冻现象。该机构在浇铸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B22D41/32GK102310193SQ20111005492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吴宽, 姜丹锋, 张习熠, 詹姆斯·欧文斯通 申请人:维苏威高级陶瓷(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