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天然钻石类宝石和应用于该宝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钻石类宝石。
背景技术:
未加工的钻石类宝石在自然中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如已知的,如果宝石的形状不规则,则首先将未加工的宝石劈开。在此,目的是根据宝石的天然断裂平面将未加工的宝石劈开以赋予未加工的宝石更加规则的形状。在一些情形下,未加工的钻石以八面体的纯晶体形态存在。为了进一步处理未加工的宝石,首先检查如何能够最好地将未加工的宝石分开以·保留最大的重量。通常,通过优化宝石的形状以反射和色散来人工地使未加工的宝石更加美丽。上述目的通过将宝石切割成具有大量刻面的一定形状,例如切割成明亮式切割的钻石(brilliant cut diamond)来实现。这样的不利之处在于,当将未加工的宝石切割成这种形状时,大量的原料被移除,以致于宝石的重量减小且其价值受到损失。另一不利之处在于,所使用复杂的切割过程需要对宝石和工具大量的操作。另一不利之处在于,已知的切割过程占去大量的时间。例如,根据尺寸,切割可能占去多达几个月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不利之处和/或其他不利之处的至少一个
的方案。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钻石类宝石,其中该宝石具有两个平行的面,其中与上述面一致的几何平面限定了宝石的体积并且多个刻面从所述面开始,并且每个刻面平行于相对的刻面或平行于另外两个刻面的连接边缘。与以已知方式切割的具有大量刻面的宝石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宝石具有数量有限的多个刻面。前面所述的意思是,与已知的切割宝石的刻面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宝石的刻面具有较大的面积。此优点在于,与已知的宝石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宝石反射更多的光线。根据本发明的宝石的另一优点在于,这种宝石可以通过从未加工的宝石移除最少量的原料来实现,但仍然得到吸引人的并且与已知的钻石类宝石相比光学特性不同的宝
O根据本发明优选的特征,限定宝石体积的平行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形状为六边形。前面所述意味着,根据本发明的宝石最多具有八个面或刻面。
这实现了具有能非常好地反射入射光线的大刻面的宝石。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未加工的天然钻石类宝石进行处理以获得如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宝石的方法,其中通过对宝石的不同刻面进行抛光而将未加工的宝石完成,不需要任何其他附加的处理过程。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未加工的宝石进行处理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这种方法需要最少数量的操作来获得宝石。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优点在于,从未加工的宝石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未加工的天然钻石类宝石进行处理以获得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宝石的方法,其中,未加工的宝石被劈成八面体的形状,并且通过沿着分别平行于八面体刻面的多个平面分开而进一步将未加工的宝石分割。·
为了更好地呈现本发明的特征,下文中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不作限制地对根据本发明的宝石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中图I以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宝石;图2示出了图I的变型方案;图3示出了钻石的天然晶体形状;图4以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的纵向剖视图;图5示出了沿着三个平面切割的根据图3的宝石;图6示出了沿着八个平面切割的根据图3的宝石。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I示出了具有两个平行面2、3的天然钻石类宝石I,其与上述面一致的几何平面限定了宝石I的体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平行面中的一个面2的形状为六边形的形状,而另一个面3为四边形的形状。如图1所示,六边形具有六条边51、52、53、54、55和56。六边形的边SI和S4、S2和S5、S3和S6成对地彼此平行。多个刻面从包括六边形的边SI至S6开始,分别为刻面SP1、SP2、SP3、SP4、SP5和SP6。在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中,相对的刻面SPl和SP4、SP2和SP5、以及SP3和SP6成对地彼此平行。换句话说,刻面SPl平行于刻面SP4,刻面SP2平行于刻面SP5,等等。宝石I的每个刻面与六边形的面2形成一个夹角。夹角的意思是内含于宝石I体内的角度。如图I所示,刻面SPl与六边形的面2形成一个角a,而刻面SP4与六边形的面2形成一个角3。因为刻面SPl和SP4彼此平行,角a和0 —起形成180度的角。因此,角a和3是互补角。在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对平行刻面SP1-SP4、SP2-SP5、SP3-SP6至六边形面的夹角分别为60度和120度。清楚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具有总共八个面或刻面,并且宝石I的形状为偏菱形。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的变型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也包括两个平行的面4、5,这两个面限定了宝石I的体积。在图2中所示的宝石I包括成对地彼此平行的4个刻面。因此,刻面SPl平行于刻面SP4,并且刻面SP2平行于刻面SP5。根据图2的宝石I的另一特征在于,两个刻面SPl和SP5的连接边缘6平行于宝石I的刻面SP3。根据图2的宝石I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因为每个刻面SP1、SP2、SP3、SP4和SP5·包含至平行的面4、5的分别为60度和120的角。此外,宝石I的一个或多个边可以设有斜面(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未加工的天然钻石类宝石进行处理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目的在于,从未加工的宝石中获得至少一个宝石,该宝石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的特征。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切割数量有限的宝石的面或刻面或者对所述面进行抛光而将未加工的宝石完成,且不需要任何其他的附加处理过程。在未加工宝石的形状不规则的那些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使得能够将未加工的宝石首先劈成八面体7的形状。图3示出了八面体7的纯晶体形态,其中每个刻面呈现等边三角形的形状。图4中示出了这种八面体7的特征角度。上述角度通过沿着纵向平面切割八面体7得到。钝角,也被称为二面角,为109. 47度。剖面上的锐角为70. 53度。钻石实际上以与八面体7的纯晶体形态不同的形态存在。因此,刻面的形状与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不同,但保留了为八面体的特征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沿着多个平面将未加工宝石分开而进一步将八面体7形态的未加工宝石进行分割。上述平面中的每一个平面的特征在于,每一个平面平行于八面体7的刻面。图5示出了八面体7的纯晶体形态的未加工宝石。此图还示出了分别平行于八面体7的面的三个不同的平面8、9和1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依照三个平面8、9和10对未加工的宝石进行切割,获得至少一个宝石,该宝石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的特征。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使得能够沿着任意数量的平面以八面体7的形状将未加工的宝石分开,但具有每个平面平行于八面体7的刻面的特征。图6示出了未加工宝石的最终结果,其为八面体7的形态且是依照八个平面分开的,其中每个平面平行于八面体7的刻面。实际上,宝石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沿着某一平面8、9或10分开。毫无疑问地,这种分开可以通过切割、劈开和/或磨削宝石实现。
用于处理未加工的天然钻石类宝石的方法优选从八面体纯晶体形态的宝石开始,如在图3、5和6中所示。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与纯晶体形态不同的未加工宝石,且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上述方法不包括在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宝石I的边缘上切割出斜面。斜面的应用产生额外的刻面,但不影响宝石的形状,因为与根据本发明的宝石的其他刻面相比,上述额外刻面的面积非常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作为示例描述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而是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类型的变型方案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宝石以及相关的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然钻石类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I)具有两个平行的面(2-3、4-5),其中与所述面一致的几何平面限定了宝石(I)的体积,并且多个刻面从所述面开始,且每一刻面平行于相对的刻面或者平行于另外两个刻面的连接边缘(6)。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的面(2、3)中的至少一个面的形状是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六边形的边(S1、S2、S3、S4、S5、S6)成对地彼此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刻面(SP1、SP2、SP3、SP4、SP5、SP6)从所述六边形的边(S1、S2、S3、S4、S5、S6)开始,其中所述刻面成对地彼此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每一对平行的刻面(SP1-SP4)相对于六边形面具有分别为60度和120度的角。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I)最多具有八个面。
7.用于对未加工的天然钻石类宝石进行处理以获得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宝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通过对宝石(I)的各不同刻面进行抛光而完成,不需要任何其他的附加处理过程。
8.用于对未加工的天然钻石类宝石进行处理以获得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宝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未加工的宝石被劈成八面体(7)的形状,并且通过沿着多个平面将未加工的宝石分开而进一步分割所述未加工的宝石,每个所述平面分别平行于所述八面体(7)的刻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沿着三个平面(8、9、10)将所述宝石(I)分开来分割所述未加工的宝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沿着八个平面将所述宝石(I)分开来分割所述未加工的宝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钻石类宝石和应用于该宝石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钻石类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1)具有两个平行的面(2-3、4-5),其中与所述面一致的几何平面限定了宝石(1)的体积,并且多个刻面从这些面开始,且每一刻面平行于相对的刻面或者平行于另外两个刻面的连接边缘(6)。
文档编号B24B9/16GK102783770SQ20121006754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D·B·F·德贝尔代 申请人:钻石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