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

文档序号:325663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相钢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在汽车结构轻量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热轧双相钢因其成本低、性能好,在汽车白车身上的应用量达到了 75-80 %。由于双相钢同时具备马氏体和铁素体组织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是1)生成足够的铁素体;2)抑制珠光体的产生;3)抑制贝氏体的产生;4)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就需要通过采用添加合金元素,同时进行后置式快速冷却,即首先经过层流冷却,最后进行超快速冷却的方式抑制贝氏体和珠光体的生成。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添加Cr和Mo等微合金元素,同时利用高冷速层流冷却或者后置式超快冷工艺来生产热轧双相钢。然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一条钢材生产线往往要生产不同种类的钢材,而为了节约成本,适应生产大多数钢材,通常将超快冷设备建在轧机后、层流冷却区前,而这样的生产线不适合生产双相钢,或者需要通过对控冷设备进行改建来生产双相钢,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目前国际钥铁价格的上涨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急需开发一种节约成本的双相钢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厂中超快冷装置是安装在轧机后、冷却区前的实际情况,并本着节省成本的原则,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采用超快冷+空冷+层流冷却模式来实现双相钢生产,目的是不需要改造已有的冷却设备就能生产出热轧双相钢。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双相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O. 06、. 08) %C,(O. Γθ. 5) %Si, (I. 10 I. 30)%Mn, (O. 01 O. 02)%Nb, (O. 01 O. 02)%Ti,余量为 Fe ;其微观组织为软相铁素体和硬相马氏体,铁素体体积份数为70 90%,马氏体为10 30% ;室温下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pa2为380 420MPa,抗拉强度Rm为640 700MPa,屈强比为O. 59 O. 70, 断后总伸长率为21 28%。本发明的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厚度为70 90mm,化学组成为(O. 05 O. 08) %C,(O. Γθ. 5)%Si, (I. 10
I.30)%Mn, (O. 01 O. 02)%Nb, (O. 01 O. 02)%Ti,余量是Fe的连铸坯,经隧道炉加热,控制加热温度1150 1200°C,加热时间为120min,出炉温度1100 1150。。;
(2)出炉后的连铸坯在热连轧机组上进行轧制,控制粗轧温度1000 1100°C,精轧咬入温度95(T990°C,终轧温度800 830°C ;
(3)热轧后进行冷却控制,首先经超快速冷却,温降为110 130°C,冷却速度为100 1400C /s,随后空冷2 6s,再经层流冷却至10(T240°C进行卷取,得到厚度为2. 75 4. 7mm 的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①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双相钢的后置式超快冷工艺,应用工业生产中已有的前置式超快冷设备,避免了对控冷设备的改造;
②本发明的双相钢不添加价格较贵的元素Mo,从而降低原料成本,同时添加了〈O.02% 得Nb和〈O. 02%的Ti,确保产品性能,以Nb、Ti代替Mo,能够节省成本150元/吨以上;
③本发明的双相钢产品,抗拉强度为640 700MPa,屈强比为O.59 O. 70,性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


图I是本发明的7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典型的金相组织电镜图,经4%硝酸酒精试剂腐蚀;
其中白色部分为铁素体,灰黑色部分为马氏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选择表I化学成分钢为原料,编号分别为1、2和3,其中每个编号取a和b两个试样测定其力学性能。连铸薄板坯尺寸为(70 90)臟(厚度)\1300臟(宽)父9000臟(长),连铸板坯经蓄热式加热炉加热,后经粗轧及7机架热连轧机组轧制,控制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及随后的超快冷出口温度、空冷时间、卷取温度,得到钢板厚度规格为2. 75 4. 7mm,控轧控冷工艺如表2所示,力学性能和组织份数如表3所示,试样Ia的典型金相组织电镜图如图I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表I双相钢化学成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厚度为 70 90mm,化学组成为(0. 05 O. 08) %C, (O. Γθ. 5) %Si, (I. 10 I. 30) %Mn, (O. 01 O. 02)%Nb, (O. 01 O. 02)%Ti,余量是Fe的连铸坯,经隧道炉加热,控制加热温度 1150 1200°C,加热时间为120min,出炉温度1100 1150。。;(2)出炉后的连铸坯在热连轧机组上进行轧制,控制粗轧温度1000 1100°C,精轧温度 950^990 0C,终轧温度 800 830 °C ;(3)热轧后进行冷却控制,首先经超快速冷却,温降为110 130°C,冷却速度为100 1400C /s,随后空冷2 6s,再经层流冷却至10(T240°C进行卷取,得到厚度为2. 75 4. 7mm 的热轧双相钢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热轧双相钢钢板,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0. 06、. 08) %C, (O. Γθ. 5)%Si, (I. 10 I. 30)%Mn, (O. 01 O. 02)%Nb, (O. 01 O. 02)%Ti,余量为 Fe ;其微观组织为软相铁素体和硬相马氏体,铁素体体积份数为70 90%,马氏体为10 30% ;室温下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Rpa2为380 420MPa,抗拉强度Rm为640 700MPa,屈强比为O. 59 O. 70, 断后总伸长率为21 2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式超快冷制备热轧双相钢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连铸坯,经隧道炉加热,控制加热温度1150~1200℃,加热时间为120min,出炉温度1100~1150℃;出炉后的连铸坯在热连轧机组上进行轧制,控制入粗轧机温度1000~1100℃,精轧温度950~990℃,终轧温度800~830℃;热轧后进行冷却控制,首先经超快速冷却,温降为110~130℃,冷却速度为100~140℃/s,随后空冷2~6s,再经层流冷却至100~240℃进行卷取,得到厚度为2.75~4.7mm的钢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双相钢的后置式超快冷工艺,应用工业生产中已有的前置式超快冷设备,避免了对控冷设备的改造,性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
文档编号C21D8/02GK102605251SQ20121008575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刘振宇, 周晓光, 王国栋, 蔡晓辉 申请人:东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