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航空薄壁零件制造,常用工艺为原材料(棒、板或铸件)_粗加工-自然时效-精加工。实际加工过程中,因原材料生产厂商缩短制造周期或未完全按照制造工艺执行,在机械加工生产商精密加工后材料内应力释放导致产品变形进而使尺寸超差。一般机械加工厂考虑缩短产品交期在粗加工后增加人工时效工艺,人工时效工艺对于一般精度或产品使用条件不恶劣的条件还能勉强适用,对于高要求军事器械显得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70 19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2 4小时;
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40 16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0.5 I. 5小时;
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50 _60°C,再将铝合金产品在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0. 5 I. 5小时;
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2 4次。进一步地,上述的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8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3小时;
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5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I小时;
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_55°C,再将铝合金产品在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I小时;
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3次。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通过高温炉和低温炉进行时效工艺处理,处理后精密加工尺寸稳定,精度可达0. 005mm以下高精度尺寸要求,实现一般所不能达到的制造要求;缩短生产周期,精密加工后产品尺寸稳定性好且精度非常高。航空薄壁件或高精度精密铝合金零件都可参照此工艺,适当修正过程参数可满足高精度产品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铝合金棒、板或铸件毛坯粗加工后,进入高低温时效工艺,其步骤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70 19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2 4小时;
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40 16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0.5 I. 5小时;
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50 _60°C,再将铝合金产品在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0. 5 I. 5小时;
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2 4次,再精密机械加工。最佳的时效工艺是
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8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3小时;
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5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I小时;
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_55°C,再将铝合金产品在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I小时;
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3次。通过高温炉和低温炉进行时效工艺处理,处理后精密加工尺寸稳定,精度可达0. 005mm以下高精度尺寸要求,实现一般所不能达到的制造要求;缩短生产周期,精密加工后产品尺寸稳定性好且精度非常高。航空薄壁件或高精度精密铝合金零件都可参照此工艺,适当修正过程参数可满足高精度产品要求。需要理解到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70 19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2 4小时; 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40 16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O.5 I. 5小时; 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50 _60°C,再将铝合金产品在 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O. 5 I. 5小时; 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2 4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8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3小时; 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50°C,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I小时; 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_55°C,再将铝合金产品在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I小时; 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3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高低温去应力时效方法,其工艺步骤1)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70~190℃,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2~4小时;2)将高温炉提前预热到140~160℃,再将铝合金产品放进高温炉内保温0.5~1.5小时;3)将低温炉提前预冷到-50~-60℃,再将铝合金产品在40秒以内从高温炉转移到低温炉内,并保温0.5~1.5小时;4)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共2~4次。通过高温炉和低温炉进行时效工艺处理,处理后精密加工尺寸稳定,精度可达0.005mm以下高精度尺寸要求,实现一般所不能达到的制造要求;缩短生产周期,精密加工后产品尺寸稳定性好且精度非常高。
文档编号C22F1/04GK102676959SQ2012101703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李坚 申请人:苏州市新鸿基精密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