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喷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产品表面钝化且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流痕的喷房。
技术背景目前,对于产品的表面钝化处理,是通过将需要钝化的产品放到钝化池里,在钝化池里装有钝化液,然后将产品放到钝化液中,浸透一段时间后,取出产品,在取出的时候钝化液容易沿产品边缘滑落,这样,会在产品的表面留下流痕,且,一池的钝化液在多次钝化处理后,内部会产生杂质,容易导致产品钝化面不整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克服上述缺陷并易于人工操作保证产品表面钝化质量的喷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产品钝化封闭的喷房,包括喷房本体,该喷房本体的前面和底面是敞开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闭的;在喷房本体的底面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为两根,该两根横杆摆放成“十”字形进行固定,在所述两根横杆交汇处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一转盘架,所述转盘架内设有固定架。进一步的,为了能将在喷涂过程中产生的气雾排除,并能保证员工夜间操作,所述喷房本体的后面上开设有风扇,在该喷房本体内设有一开关,在喷房本体的内侧的两边设有日光灯,所述风扇、日光灯与开关电性连接,通过开关控制风扇的动作,也由开关控制日光灯的正常工作。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产品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转盘架上设有至少三根的轮辐。更进一步的,所述轮辐的数量为六根。为了将产品固定在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是内开设有凹槽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用于产品表面的钝化,采用喷涂的方式进行产品表面钝化,代替原有浸透的方式,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流痕的现象,也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喷房本体2、风扇 3、日光灯4、开关 5、固定架6、转盘架7、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I所示一种用于产品钝化封闭的喷房,包括喷房本体1,该喷房本体I的前面和底面是敞开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闭的;在喷房本体I的底面上设有横杆7,所述横杆7为两根,该两根横杆7摆放成“十”字形进行固定,在所述两根横杆交汇处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一转盘架6,所述转盘架6内设有固定架5。进一步的,为了能将在喷涂过程中产生的气雾排除,并能保证员工夜间操作,所述喷房本体I的后面上开设有风扇2,在该喷房本体I内设有一开关,在喷房本体I的内侧的两边设有日光灯3,所述风扇2、日光灯3与开关4电性连接,通过开关控制风扇的动作,将喷涂过程中产生的钝化液气雾抽出喷房内,保证内部的清晰度,同时,钝化液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也避免了钝化液被操作人员吸入口腔内,也由开关控制日光灯的正常工作。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产品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转盘架6上设有至少三根的轮辐。更进一步的,所述轮辐的数量为六根,在转动过程中保证转动架6转动的平稳性。 为了将产品固定在固定架5内,所述固定架是内开设有凹槽的,产品被扣合在凹槽内,防止由于喷涂的作用力将产品挤射出。本结构用于产品表面的钝化,采用喷涂的方式进行产品表面钝化,代替原有浸透的方式,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流痕的现象,也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列而已,并非对此实用新型在外观上作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产品钝化封闭的喷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房本体(I),该喷房本体(I)的前面和底面是敞开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闭的;在喷房本体的底面上设有横杆(7),所述横杆(7)为两根,该两根横杆摆放成“十”字形进行固定,在所述两根横杆(7)交汇处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一转盘架出),所述转盘架出)内设有固定架(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房本体(I)的后面上开设有风扇(2),在该喷房本体内设有一开关(4),在喷房本体的内侧的两边设有日光灯(3),所述风扇(2)、日光灯(3)与开关⑷电性连接,通过开关控制风扇的动作,也由开关控制日光灯的正常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架(6)上设有至少三根的轮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的数量为六根。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是内开设有凹槽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产品钝化封闭的喷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房本体,该喷房本体的前面和底面是敞开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闭的;在喷房本体的底面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为两根,该两根横杆摆放成“十”字形进行固定,在所述两根横杆交汇处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一转盘架,所述转盘架内设有固定架。所述喷房本体的后面上开设有风扇,在该喷房本体内设有一开关,在喷房本体的内侧的两边设有日光灯,所述风扇、日光灯与开关电性连接。本结构用于产品表面的钝化,采用喷涂的方式进行产品表面钝化,代替原有浸透的方式,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流痕的现象,也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文档编号C23C22/76GK202595276SQ20122022177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李华生, 易桃明 申请人:苏州梦利达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