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脱蜡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574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汽脱蜡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密铸造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精密铸造模具脱蜡的蒸汽脱蜡釜。
背景技术
现有熔模精密铸造蒸汽脱蜡釜直接由蒸汽发生炉的 炉腔将蒸汽供气给脱蜡工作腔,脱蜡工作腔为工作区,提供给模具较高的蒸汽压和温度。模具内的蜡在熔化流出和模壳升温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脱蜡工作腔压力和温度下降。脱蜡工作腔压力低,蜡料熔化速度慢,蜡从固态到液态产生的体积膨胀,造成模壳在低的蒸汽压下易胀裂。模壳的开裂严重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浇注后铸件表面在开裂的部位就有液态钢水流入裂缝而产生的批缝。轻者需要打磨返修,严重的导致铸件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压力稳定的蒸汽脱蜡釜。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包括蒸汽发生炉,所述蒸汽发生炉的炉腔内套装脱蜡工作腔,所述炉腔与脱蜡工作腔之间连通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炉腔与所述脱蜡工作腔之间设置有蒸汽储存罐,所述蒸汽储存罐与所述炉腔和所述脱蜡工作腔分别通过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蒸汽发生炉的炉腔和脱蜡工作腔之前设置有蒸汽储存罐,在脱蜡工作腔内的蒸汽压强、温度达到工作标准后,炉腔内的蒸汽可以进入蒸汽储存罐,当脱蜡工作腔的蒸汽压强、温度降低后,储存在蒸汽储存罐中的蒸汽就进入脱蜡工作腔中对蒸汽进行补充,使脱蜡工作腔中的蒸汽压强、温度始终保持在工作标准。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其中所述蒸汽储存罐外裹绝热层,在蒸汽储存罐外表包裹绝热层可以减少蒸汽储存罐中的蒸汽热量的流失。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为电磁阀门。采用电磁阀门是因为电磁阀门操作方便、容易控制、反应灵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包括蒸汽发生炉1,蒸汽发生炉I的炉腔11内套装脱蜡工作腔2,炉腔11与脱蜡工作腔2之间连通第一通气管3,第一通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1,炉腔11与脱蜡工作腔2之间设置有蒸汽储存罐4,蒸汽储存罐4外裹绝热层41,蒸汽储存罐4与炉腔11和脱蜡工作腔2分别通过第二通气管5、第三通气管6连通,第二通气管5、第三通气管6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51和第三阀门61,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51、第三阀门61为电磁阀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带蜡模具放入脱蜡工作腔2内,打开第一通气管3上的第一阀门31,蒸汽发生炉I的炉腔11内的蒸汽进入脱蜡工作腔2,脱蜡工作腔2的压力和温度达到脱蜡的工作温度和压力,关闭第一阀门31,然后打开第二通气管5上的第二阀门51,炉腔11内的蒸汽进入蒸汽储存罐4内,当脱蜡工作腔2内的蒸汽温度和压强在融化模具内的蜡后降低,打开第三通气管6上的第三阀门61,由蒸汽储存罐4内的蒸汽对脱蜡工作腔2进行蒸汽补充,使脱蜡工作腔2内的蒸汽温度和压强始终保持工作标准。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脱蜡釜,包括蒸汽发生炉(1),所述蒸汽发生炉(I)的炉腔(11)内套装脱蜡工作腔(2),所述炉腔(11)与脱蜡工作腔(2)之间连通第一通气管(3),所述第一通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11)与所述脱蜡工作腔(2)之间设置有蒸汽储存罐(4 ),所述蒸汽储存罐(4 )与所述炉腔(11)和所述脱蜡工作腔(2 )分别通过第二通气管(5)、第三通气管(6)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管(5)、第三通气管(6)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51)和第三阀门(6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蒸汽脱蜡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储存罐(4)外裹绝热层(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蒸汽脱蜡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51)、第三阀门(61)为电磁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涉及一种精密铸造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蒸汽压力稳定的蒸汽脱蜡釜。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包括蒸汽发生炉,蒸汽发生炉的炉腔内套装脱蜡工作腔,炉腔与脱蜡工作腔之间连通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炉腔与脱蜡工作腔之间设置有蒸汽储存罐,蒸汽储存罐与炉腔和脱蜡工作腔分别通过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连通,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本实用新型蒸汽脱蜡釜能持续的提供蒸汽,保证蒸汽压力稳定,提高脱蜡效果。
文档编号B22C9/04GK202683937SQ20122036570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林欣, 杜应流, 张年玉, 郝大伟, 汪兴芳, 张金波 申请人: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