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包括有一管状软化室和加热装置,软化室内沿轴心设有略大于裸线直径的穿孔,穿孔外壁与软化室外壁之间形成有热流循环腔,热流循环腔内通过若干隔板分隔成迷宫式热流通道,软化室两端分别设有与热流循环腔连通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之间通过保温管分别连接至加热装置的出口和进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采用在软化室内设置热流循环腔,并对热流进行循环加热的设计,有效地利用了热流资源,节约能耗,节省了生产成本,且热流循环腔采用迷宫式设计,并加装有集热片,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分布,提高了对裸线的软化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漆包线生产中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裸线拉丝后冷作硬化现象,使得裸线软化,退火时退火室内的高温对导线管加热,现有技术是在退火室内采用电加热退火,由于炉体内各个位置温度的差异,会导致裸线软化不均匀,裸线上漆后表面起泡较多,且设备耗电量大,热量不能循环利用,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裸线退火室内采用电加热退火,由于炉体内各个位置温度的差异,会导致裸线软化不均匀,裸线上漆后表面起泡较多,且设备耗电量大,热量不能循环利用,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管状软化室和加热装置,所述软化室内沿轴心设有略大于裸线直径的穿孔,所述穿孔外壁与软化室外壁之间形成有热流循环腔,所述热流循环腔内通过若干隔板分隔成迷宫式热流通道,所述软化室两端分别设有与热流循环腔连通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所述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之间通过保温管分别连接至加热装置的出口和进口。
[0006]所述的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外壁上贴有若干块集热片。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采用在软化室内设置热流循环腔,并对热流进行循环加热的设计,有效地利用了热流资源,节约能耗,节省了生产成本,且热流循环腔采用迷宫式设计,并加装有集热片,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分布,提高了对裸线的软化效果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包括有一管状软化室I和加热装置2,软化室I内沿轴心设有略大于裸线3直径的穿孔4,穿孔4外壁与软化室I外壁之间形成有热流循环腔5,热流循环腔5内通过若干隔板6分隔成迷宫式热流通道,软化室I两端分别设有与热流循环腔5连通的热流进口 7和热流出口 8,热流进口 7和热流出口 8之间通过保温管9分别连接至加热装置2的出口和进口。[0011 ] 穿孔4外壁上贴有若干块集热片10。
【权利要求】
1.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管状软化室和加热装置,所述软化室内沿轴心设有略大于裸线直径的穿孔,所述穿孔外壁与软化室外壁之间形成有热流循环腔,所述热流循环腔内通过若干隔板分隔成迷宫式热流通道,所述软化室两端分别设有与热流循环腔连通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所述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之间通过保温管分别连接至加热装置的出口和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生产用裸线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外壁上贴有若干块集热片。
【文档编号】C21D1/34GK203393193SQ201320404029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8日
【发明者】周宏胜 申请人:铜陵兴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