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冷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3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冷却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冷却板,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固接外壳体、内壳体及隔板,内壳体置于外壳体中,隔板置于内壳体中,外壳体的内壁与内壳体的外壁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隔板与内壳体的内壁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内壳体上的缺口连通;固定板上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相通的进水孔及与第二冷却通道相通的出水孔;外壳体的内壁、内壳体的内外壁及隔板的两侧分别固接冷却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各组件组装而成,其工艺简单,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于冷却通道内设置冷却片,提高了冷却效果、缩短了冷却时间。
【专利说明】 组合式冷却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冷却设备,尤其涉及冷却板。
【背景技术】
[0002]高炉冷却设备主要有对炉墙进行点式冷却和面式冷却两种方式,其中冷却板是高炉冷却设备的关键部件。目前,高炉冷却设备的冷却板一般为整体式结构,其缺点是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并且冷却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 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组合式冷却板,其具有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组合式冷却板,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固接外壳体、内壳体及隔板,内壳体置于外壳体中,隔板置于内壳体中,夕卜壳体的内壁与内壳体的外壁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隔板与内壳体的内壁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内壳体上的缺口连通;固定板上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相通的进水孔及与第二冷却通道相通的出水孔;外壳体的内壁、内壳体的内外壁及隔板的两侧分别固接冷却片。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7]外壳体、内壳体及固定板分别通过其端部的卡板与固定板卡接;冷却片上带有通孔;冷却片分别相对外壳体、内壳体及隔板倾斜设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各组件组装而成,其工艺简单,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于冷却通道内设置冷却片,提高了冷却效果、缩短了冷却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2]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板1、外壳体2、内壳体3及隔板4,外壳体2、内壳体3及固定板4分别通过其端部的卡板11与固定板I卡接;内壳体3置于外壳体2中,隔板4置于内壳体I中,夕卜壳体2的内壁与内壳体3的外壁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8,隔板4与内壳体3的内壁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9,第一冷却通道8与第二冷却通道9通过内壳体3上的缺口 10连通,固定板I上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8相通的进水孔5及与第二冷却通道9相通的出水孔6 ;外壳体2的内壁、内壳体3的内外壁及隔板4的两侧分别倾斜固接冷却片7,冷却片7上带有通孔71。[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将隔板、内壳体及外壳体分别与固定板卡接而成,工作时,冷却水从进水孔5进入第一冷却通道8,经第二冷却通道9后从出水孔6流出;冷却水由于在冷却片7的作用下,在冷却通道中的滞留时间延长,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因此提高了冷却效
果O
[0014]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I)上固接外壳体(2)、内壳体(3)及隔板(4),所述内壳体(3)置于所述外壳体(2)中,所述隔板(4)置于所述内壳体(3)中,所述外壳体(2)的内壁与内壳体(3)的外壁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8),所述隔板(4)与所述内壳体(3)的内壁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9),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与第二冷却通道(9)通过内壳体(3)上的缺口(10)连通;所述固定板(I)上设有与第一冷却通道(8)相通的进水孔(5)及与第二冷却通道(9)相通的出水孔(6);所述外壳体(2)的内壁、内壳体(3)的内外壁及隔板(4)的两侧分别固接冷却片(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内壳体(3)及固定板(4)分别通过其端部的卡板(11)与所述固定板(I)卡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片(7)上带有通孔(7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片(7)分别相对所述外壳体(2)、内壳体(3)及隔板(4)倾斜设置。
【文档编号】C21B7/10GK203625400SQ20132073278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陶淑兰 申请人:苏州边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