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包括真空泵,炉体和熔炼部件;所述熔炼部件包括坩埚和设置在坩埚外围的感应线圈;该坩埚的上端设有一溶液出口;坩埚一侧的下方设有相对平行的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它们之间相隔开并形成一狭缝;所述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都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转动管的出风口与第二转动管的进风口通过风管相连接;还包括一风机,该风机的抽风口与第二转动管的出风口相连接;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冷却部件与该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相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
【背景技术】
[0002]近十年来,真空熔炼技术发展很快。尤其在生产钕铁硼稀土永磁合金材料及稀土储氢合金材料中,对真空熔炼速凝炉的应用更加广泛。在真空熔炼速凝炉中,需要对熔炼后的金属进行冷却和压制成型。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要由真空系统、加料器la、真空炉壳2a、坩埚3a、中间包4a、冷却辊5a及转盘6a组成;在真空环境保护下,从加料器Ia加入原料,然后以中频感应加热方式,由坩埚3a加热使金属及合金材料熔化,并将熔液浇从中间包4a注在旋转的冷却辊5a上,使熔液急速冷却,结晶成薄片,薄片掉到下方的转盘6a上继续冷却。
[0003]该真空熔炼速凝炉虽然解决了一般真空熔炼炉存在的合金成份不均匀及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问题,但亦存在如下缺点:在甩成薄片后,使用转盘冷却,冷却速率相对较慢,铸态速凝合金薄片的微观结构还不太理想,甩出的薄片还没有完全凝固,就进入收料器中,所以造成薄片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结块的现象。而且由于转盘快速旋转,容易将薄片打碎。同时,通过转盘甩成的薄片,厚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冷却和均匀压制合金溶液的真空熔炼速凝炉。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包括真空泵,炉体和熔炼部件;该真空泵设置在炉体的外面并与炉体上的出气口相连接;该熔炼部件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熔炼部件包括坩埚和设置在坩埚外围的感应线圈;该坩埚的一侧的上端设有一溶液出口 ;还包括一成型部件,该成型部件包括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该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相对平行设置,且相隔形成一狭缝;该狭缝位于坩埚的熔液出口的一侧下方;坩埚内的熔液从溶液出口流出,经过该狭缝以压制成型;所述的第一转动管为中空;该第一转动管的一端设有一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 ;该第二转动管为中空;第二转动管的一端设有一进风口,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转动管的出风口与第二转动管的进风口通过风管相连接;还包括一风机,该风机的抽风口与第二转动管的出风口相连接;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冷却部件与该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相连接。通过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并排设置,可将熔炼后的原料进行传输;同时,可以通过设定两个转动管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通过该两个转动管之间的间隙的原料形成具有一定厚度,不仅有利于冷却,同时可以保证原料的厚度均匀。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热交换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其中,该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且该热交换其的出气口与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机的壳程,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该风机,第二转动管,冷却部件,第一转动管相连接成一体,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管贯穿该炉体,且其两端分别位于炉体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管贯穿该炉体,且其两端分别设在炉体的外表面;所述成型部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炉体的外壁,且通过铰链与第一转动管一端连接;该第二转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炉体的外壁,且通过铰链第二转动管连接;该第一转动齿轮与电机连接;该电机通过带动第一转动齿轮以带动第一转动管转动。通过电机控制齿轮的转动,以带动第一转动管的转动,可以加快原料的传输。同时,通过齿轮与第一转动管和第一转动管的连接,可以使转动时更加顺畅,减少对炉体的摩擦。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转盘,该固定转盘与第一转动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在该固定转盘上;所述第二转动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转盘,该固定转盘与第二转动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转动管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在该固定转盘上。通过固定转盘与第一转动管,第二转动管的连接,可以使风管在于进风口与出风口相连接时不会因为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的转动而使风管造成缠绕或扭曲。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引流通道,该引流通道的一端正对该坩埚的熔液开口,另一端正对第一转动管和第一转动管之间的狭缝。通过该引流通道防止熔液溢出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的狭缝,从而保证熔液可以从该狭缝经过,避免熔液的飞溅。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的间距为
0.1?2_。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的间距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改变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成型后的合金薄片的厚度大小。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设在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的狭缝的下方;还包括一收料槽;该收料槽设置在炉体的外部,其与炉体的出料口相连接。通过该出料槽可以方便地将熔炼后的成品收集起来,方便运输。
[001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包括炉体1,真空泵,熔炼部件2,成型部件3,收料槽4和冷却单元5。所述的炉体I上设有一出气口与出料口 11 ;该真空泵设置在炉体I的外部并与该出气口相连接;该熔炼部件2设置在炉体I的内部,对所增加的原料进行熔炼;该成型部件3与熔炼部件2相连接,对所熔炼完成后的原料传送至该炉体I的出料口 11 ;该收料槽4与该炉体I的出料口 11相连接,对熔炼后的原料进行收集。该冷却单元5与该成型部件3相连接,在传输原料的同时进行冷却。
[0017]所述熔炼部件2包括坩埚21和围绕在坩埚21外表面的感应线圈22 ;所述坩埚21设在炉体I的内部,且该坩埚21的一侧上端设有一开口 ;所述成型部件3包括中间包31,第一转动管32,第二转动管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和电机38 ;该第一转动管32与第二转动管33平行设在炉体I相对两内壁之间,且位于坩埚21的一侧和炉体I出料口 11的上方;该第一转动管32与第二转动管33相间隔开;该中间包31设置在i甘祸21与第一转动管32、第二转动管33之间;该中间包31设有一引流通道,该引流通道一端正对该坩埚21的开口,另一端正对第一转动管32和第一转动管32的间隔处。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管32贯穿该炉体1,且其两端分别设在炉体I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管33贯穿该炉体1,且其两端分别设在炉体I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成型部件3还包括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和电机38 ;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炉体I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过铰链与第一转动管32 —端连接;该第二转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炉体I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过铰链与第二转动管33连接;该第一转动齿轮与电机38连接;该电机38通过带动第一转动齿轮以带动第一转动管32转动。
[0018]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转动管32为中空;所述第一转动管3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转盘36,该第一固定转盘36与第一转动管32相对转动;该第一转动管32的设置在炉体前表面的一端设有一进风口 321,设置在炉体后表面的一端设有出风口,且分别设在该转盘上;该第二转动管33为中空,所述第二转动管3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转盘37,该第二固定转盘37与第二转动管33相对转动;第二转动管33的设置在炉体前表面的一端设有一出风口 331,设置在炉体后表面的一端设有一进风口,且分别设在该固定转盘上。所述第一转动管32的出风口与第二转动管33的进风口通过风管相连接。
[0019]所述冷却单元5包括进风管51,出风管52,风机53和冷却部件54 ;该冷却部件54包括热交换器541、压缩机542、连接管道543,冷凝器544以及膨胀阀545 ;该热交换器541的进气口与风机53的出风口相连接,且该热交换器541的出气口与第一转动管32的进风口 321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机5541的壳程,压缩机542,冷凝器544和膨胀阀545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热交换器541的壳程中充满冷凝剂,该冷凝剂在热交换器541内与进风管51内的的风进行热交换;再通过压缩机542,将冷凝剂压缩为液体,通过冷凝管544与膨胀阀545将冷凝剂冷却并输送到热交换器541,形成冷却回路。通过风机53,第二转动33管,冷却部件51和第一转动管32相连接成一体,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而通过固定转盘,可以防止在进风管51与出风管52再第一转动管32与第二转动管33转动时,不会跟着一起转动,避免了风管的缠绕和扭曲。
[0020]在使用该真空熔炼速凝炉时,先将原料加入坩埚21中,关闭该炉体I ;启动该真空泵,使原料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加热。通电后,坩埚21中的感应线圈22开始发热,由中频感应下,坩埚21中的材料受热熔化,通过坩埚21的上端的开口,使熔炼好的合金熔液流向中间包31的通道;并从该通道的另一端流相第一转动管32和第二转动管33之间。此时,启动电机38,使第一转动管32在第一齿轮34的带动下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管32的转动下,可使溶液从第一转动管32和第二转动管33之间渗透过去。而由于第一转动管32和第二转动管33之间的间距是可以设置的,从0.1mm到2mm之间。所以,压制的合金的厚度均匀。同时,启动冷却单元5,在第一转动管32和第二转动管33之间形成冷却循环,可以使合金溶液在边压制,边冷却,效率更高。从第一转动管32和第二转动管33之间穿过,再从炉体I的出料口 11进入收料槽4之中。
[002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熔炼速凝炉,包括真空泵,炉体和熔炼部件;该真空泵设置在炉体的外面并与炉体上的出气口相连接;该熔炼部件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熔炼部件包括坩埚和设置在坩埚外围的感应线圈;该坩埚的一侧的上端设有一溶液出口 ;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成型部件,该成型部件包括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该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相对平行设置,且相隔形成一狭缝;该狭缝位于坩埚的熔液出口的一侧下方;坩埚内的熔液从溶液出口流出,经过该狭缝以压制成型; 所述的第一转动管为中空;该第一转动管的一端设有一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 ;该第二转动管为中空;第二转动管的一端设有一进风口,另一端设有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转动管的出风口与第二转动管的进风口通过风管相连接; 还包括一风机,该风机的抽风口与第二转动管的出风口相连接;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一冷却部件与该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炼速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热交换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其中,该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且该热交换其的出气口与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机的壳程,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却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炼速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管贯穿该炉体,且其两端分别位于炉体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管贯穿该炉体,且其两端分别设在炉体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成型部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炉体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过铰链与第一转动管连接;该第二转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炉体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过铰链与第二转动管连接;该第一转动齿轮与电机连接;该电机通过带动第一转动齿轮以带动第一转动管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炼速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转盘,该固定转盘与第一转动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管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在该固定转盘上;所述第二转动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转盘,该固定转盘与第二转动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转动管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在该固定转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炼速凝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引流通道,该引流通道的一端正对该坩埚的熔液开口,另一端正对第一转动管和第一转动管之间的狭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炼速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的间距为0.1?2mm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炼速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设在第一转动管与第二转动管之间的狭缝的下方;还包括一收料槽;该收料槽设置在炉体的外部,且其与炉体的出料口相连接。
【文档编号】B22D11/06GK203621421SQ20132078017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何胜云 申请人:乳源瑶族自治县力强磁铁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