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调温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64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隔离式调温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式调温窑,是砌筑在低温窑体与高温窑体之间;隔离挡火墙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隔离式调温窑分为第一调温室和第二调温室;隔离挡火墙上部设有一个以上调温通道,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引入低温窑内;调温烟道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下料坡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低温窑体流出的物料通过下料坡输入高温窑体内。本实用新型通克服了现有有色冶金焙烧设备所存在的物料易结圈、结球、生产工艺不流畅等缺陷。与现有的回转窑焙烧比较,防止了产品软化后的粘结,具有安全可靠的温度控制方式,易操作,不结圈,可操控性强,控温灵活,故障率低,产量调节余地大,有利于控制产出物料状态等优点,能保障长期稳定的生产。
【专利说明】隔离式调温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色金属焙烧冶炼设备,主要应用于红土矿提镍等有色金属、稀散金属及贵金属的焙烧提取。
【背景技术】:
[0002]红土型镍矿等有色金属、稀散金属及贵金属原矿,属不可再生资源。70%的镍产量来源于硫化镍矿,因硫化镍矿的长期开采,而近20年来硫化镍矿新资源勘探上没有重大突破,保有储量急剧下降,镍冶金行业均面临资源危机。多数品位较低、难选冶、回收率低、冶炼成本高。特别是现有红土矿火法利用回转窑直接还原生产粒状镍铁冶炼工艺,所采用的直筒回转窑或变径分段式回转窑还原焙烧工艺,被还原物料在回转窑内极易结圈(物料凝结在窑壁上),或结成球团状。既影响还原效果,又不能保证正常生产。以含镍红土矿为例,在中低温条件下焙烧还原,镍回收率仅能达到70%以下,极大地浪费了镍资源。高温还原又易使回转窑粘结点温度区域的物料产生结圈问题,已成为火法冶炼红土矿工艺的一大瓶颈。经多次改进,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严重制约了红土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温熔融还原的隔离
式调温窑。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的物料易结圈、结球、生产工艺不流畅等结症,采用隔离式调温技术,在高温易粘结段设置了隔离式调温窑,根据原料性质及不同粘结温度,通过在此段增加调温隔离墙、抽取式调温、调风风机调整控制该段过剩高温烟气及风量,将该区间温度、风量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之内,以保证物料在此区间不产生粘结,从而直接进入高温熔融状态完成还原熔炼,一次性还原生成粒状镍铁。本实用新型隔离式调温窑,主要设由调温隔离墙、高温区抽取式调温、调风风机、低温窑调温风道、高低温调温室等部分组成。设置故障观察孔,及时观察低温窑口状况,并在在必要时及时处理结圈问题。保证工艺设备的运行稳定运行不结圈。从而满足红土矿高温熔融还原物料顺利产出。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隔离式调温窑砌筑在低温窑体I与高温窑体10之间;隔离挡火墙4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隔离式调温窑分为第一调温室2和第二调温室8 ;隔离挡火墙4上部与低温窑同轴设有一个以上调温孔11构成的调温通道5,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5引入低温窑I内;调温烟道3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将第二调温窑8内过剩高温烟气引出,观察处理孔6设置隔离式调温窑窑体上部,且与低温窑体I同轴,下料坡7以大于45°C的坡度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穿过第一调温室2,下料坡7的上端与低温窑体I连接,下端与高温窑体10连接,低温窑体I流出的物料通过下料坡7输入高温窑体10内;迷宫密封9焊接在隔离式调温窑上,低温窑体I和高温窑体10均通过迷宫密封9以摩擦方式与隔离式调温窑柔性密封。[0007]调温通道5是由一个以上呈行星式分布的调温孔11构成。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离挡火墙、隔离式调温室和调温烟道引出过剩烟气热量、风量,克服了现有有色冶金焙烧设备所存在的物料易结圈、结球、生产工艺不流畅等缺陷,与现有的回转窑焙烧比较,防止了产品软化后的粘结,具有安全可靠的温度控制方式,易操作,不结圈,可操控性强,控温灵活,故障率低,产量调节余地大,有利于控制产出物料状态等优点,能保障长期稳定的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隔离式调温窑结构图
[0010]附图2为附图1中调温通道5的结构图
[0011 ] I低温窑体,2第一调温室,3调温烟道,4隔离挡火墙,5调温通道,6观察孔,7下料坡,8第二调温室,9迷宫密封,10高温窑体,11调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隔离式调温窑砌筑在低温窑体I与高温窑体10之间;隔离挡火墙4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隔离式调温窑分为第一调温室2和第二调温室8 ;隔离挡火墙4上部与低温窑同轴设有一个以上调温孔11构成的调温通道5,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5引入低温窑I内;调温烟道3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将第二调温窑8内过剩高温烟气引出,观察处理孔6设置隔离式调温窑窑体上部,且与低温窑体I同轴,下料坡7以大于45°C的坡度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穿过第一调温室2,下料坡7的上端与低温窑体I连接,下端与高温窑体10连接,低温窑体I流出的物料通过下料坡7输入高温窑体10内;迷宫密封9焊接在隔离式调温窑上,低温窑体I和高温窑体10均通过迷宫密封9以摩擦方式与隔离式调温窑柔性密封。
[0014]调温通道5是由一个以上呈行星式分布的调温孔11构成。
[0015]实施例1
[0016]隔离式调温窑砌筑在Φ IOOOmm低温窑体I与Φ 1200mm高温窑体10之间;隔离挡火墙4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隔离式调温窑分为第一调温室2和第二调温室8 ;隔离挡火墙4上部与低温窑同轴设有一个Φ 500mm调温通道5,围绕Φ 500mm调温通道5外环对称设置4个Φ300_调温孔11,由窑尾引风机将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5引入低温窑I内;调温烟道3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将第二窑8内过剩高温烟气引出用于红土矿球团干燥,将低温窑体I温度稳定在1050°C,下料坡7及低温窑体I的窑口未发现结料;观察处理孔6设置隔离式调温窑窑体上部,且与低温窑体I同轴,用以观察低温窑窑口状态,处理低温窑口结圈;下料坡7采用防粘结、耐高温耐火材料,下料坡7以45°C的坡度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穿过第一调温室2、隔离挡火墙4和第二调温室8,连接于低温窑体I与高温窑体10之间,将低温窑体I流出物料通过下料坡输入高温窑体10内;迷宫密封9焊接固定在隔离式调温窑上,通过密封片与高、低温窑体以摩擦方式对固定的隔离式调温窑实现柔性密封。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方案。
[0017]实施例2[0018]隔离式调温窑砌筑在Φ2000πιπι低温窑体I与Φ2400πιπι高温窑体10之间;隔离挡火墙4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调温窑分为第一调温室2和第二调温室8 ;隔离挡火墙4上部与低温窑同轴设有I个Φ IOOOmm调温通道5,围绕Φ IOOOmm调温通道5外环按120°均匀分布设置3个Φ300_调温孔11,由窑尾引风机将所需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5引入低温窑I内;调温烟道3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调温烟道3内径Φ500πιπι,采用高温风机将第二调温窑8内过剩高温烟气引出30%,用于粉煤干燥,既保证了调温所需温度IOOO0C ;又节省了分煤干燥能源;观察处理孔6设置隔离式调温窑窑体上部,且与低温窑体I同轴,用以观察低温窑窑口状态,处理低温窑口结圈;下料坡7采用防粘结、耐高温耐火材料,下料坡7以50°C的坡度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穿过调温室2、隔离挡火墙4、调温室8,连接于低温窑体I与高温窑体10之间,将低温窑体I流出物料通过下料坡输入高温窑体10内;迷宫密封9焊接固定在隔离式调温窑上,通过密封片与高、低温窑体以摩擦方式对固定的隔离式调温窑实现柔性密封。
[0019]实施例3
[0020]隔离式调温窑,是由隔离式调温窑砌筑在Φ 4000mm低温窑体I与Φ 4400mm高温窑体10之间;隔离挡火墙4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调温窑分为调温室2与调温室8 ;隔离挡火墙4上部与低温窑同轴设有I个Φ 2000mm调温通道5,围绕Φ 2000mm调温通道5外环按120°均匀分布设置3个Φ500_调温孔11,由窑尾引风机将所需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5,引入低温窑I内;调温烟道3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将第二调温窑8内过剩高温烟气引出用于其他物料干燥,以保持调温所需温度;观察处理孔6设置隔离式调温窑窑体上部,且与低温窑体I同轴,用以观察低温窑窑口状态,处理低温窑口结圈;采用可移动抽取式下料坡7,并采用防粘结、耐高温耐火材料,下料坡7以60°C的坡度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穿过第一调温室2、隔离挡火墙4、调温室8,连接于低温窑体I与高温窑体10之间,将低温窑体I流出物料通过下料坡输入高温窑体10内;当料坡及调温室出现粉尘积料时,将下料坡抽取出来,予以清理,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迷宫密封9焊接固定在隔离式调温窑上,通过密封片与高、低温窑体以摩擦方式对固定的隔离式调温窑实现柔性密封。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离式调温窑,其特征在于,隔离式调温窑砌筑在低温窑体(I)与高温窑体(10)之间;隔离挡火墙(4)砌筑于隔离式调温窑中间,将隔离式调温窑分为第一调温室(2)和第二调温室(8);隔离挡火墙(4)上部与低温窑同轴设有一个以上调温孔(11)构成的调温通道(5),高温烟气通过调温通道(5)引入低温窑(I)内;调温烟道(3)开口于隔离式调温窑顶部,将第二调温窑(8)内过剩高温烟气引出,观察处理孔(6)设置隔离式调温窑窑体上部,且与低温窑体(I)同轴,下料坡(7)以大于45°C的坡度砌筑在隔离式调温窑内,穿过第一调温室(2),下料坡(7)的上端与低温窑体(I)连接,下端与高温窑体(10)连接,低温窑体(I)流出的物料通过下料坡(7)输入高温窑体(10)内;迷宫密封(9)焊接在隔离式调温窑上,低温窑体(I)和高温窑体(10)均通过迷宫密封(9)以摩擦方式与隔离式调温窑柔性密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式调温窑,其特征在于,调温通道(5)是由一个以上呈行星式分布的调温孔(11)构成。
【文档编号】C22B1/02GK203642669SQ20132082265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项允丛, 刘力勇, 王学哲, 池丕华, 王法春, 李韧, 刘丹丹, 侯俊杰, 张鸣昕, 高士龙 申请人: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昊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