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59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包括冲渣沟(1)、阻拦坝(2)和残铁收集箱(3),其中的阻拦坝(2)设置在冲渣沟(1)内侧,且阻拦坝(2)的高度小于冲渣沟(1)的高度;在冲渣沟(1)的侧壁上设置通铁孔(4),所述的冲渣沟(1)通过通铁孔(4)与残铁收集箱(3)相通;且当含铁量高的高炉炉渣进入冲渣沟(1)后,依次流经通铁孔(4)、阻拦坝(2)。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渣铁未凝固之前即回收下渣铁,降低了从冲渣沟排出的高炉炉渣中的铁含量,从而提高了下渣铁的回收率,避免了冲渣沟内打炮频繁,有利于高炉的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
【专利说明】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炉渣回收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矿冶炼的高炉(炼铁炉)炉渣粘度低,渣铁分离良好,炉渣带走的铁较少,渣中含铁量一般在0.3% -1%之间。而对于冶炼铁种为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由于钒钛矿冶炼的固有特性,致使含钛炉渣的粘度上升,渣铁分离困难,从而造成高炉炉渣中铁含量较闻,铁损较大。
[0003]目前,回收高炉炉渣中的下渣铁通常采用在冲渣沟内以磁选的方式进行回收,此回收方式在钒钛比例为50%以内效果较好,但钒钛比例为50%以上时,此回收方式的局限性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炉渣中含铁较高、冲渣沟打炮频繁、铁损大等。为了减少炉渣中含铁量,也可以通过提高炉渣中MgO(氧化镁)含量,采取高顶压、大喷煤、高富氧、高风温措施来活跃炉缸,降低炉渣黏度,虽然这些措施可以部分地降低炉渣中含铁量,但是下渣铁回收率低,铁损依然很大,冲渣沟内打炮仍然较频繁。因冲渣沟打炮频繁,可能会造成高炉减风,甚至休风,制约了高炉的有序生产,且易造成安全事故,不利于安全生产及降本增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降低炉渣中铁含量,减少冲渣沟响炮次数。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包括冲渣沟、阻拦坝和残铁收集箱,所述阻拦坝设置在冲渣沟内侧,且阻拦坝的高度小于冲渣沟的高度;在冲渣沟的侧壁上设置通铁孔,所述的冲渣沟通过通铁孔与残铁收集箱相通;当高炉炉渣进入冲渣沟后,依次流经通铁孔、阻拦坝。
[0006]优选地,所述的阻拦坝与通铁孔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
[0007]优选地,所述阻拦坝呈梯形状,其两端分别与冲渣沟内侧壁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阻拦坝的高度为冲渣沟高度的55% -65%。
[0009]优选地,所述的通铁孔位于冲渣沟的一侧底部。
[0010]优选地,所述的通铁孔的孔径为Φ 30-Φ60mm。
[0011]优选地,所述的冲渣沟呈V形槽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含铁量高的高炉炉渣进入冲渣沟后,依次流经通铁孔、阻拦坝,由于铁水密度大于炉渣密度,使得铁水沉积在炉渣的下方,再加上阻拦坝的拦截,密度小的炉渣越过阻拦坝继续沿着冲渣沟排出,沉积的铁水则通过通铁孔排出冲渣沟后进入到残铁收集箱中,以便于集中回收下渣铁。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在渣铁未凝固之前即进行了回收下渣铁,降低了从冲渣沟排出的高炉炉渣中的铁含量,从而提高了下渣铁的回收率,避免了冲渣沟内打炮频繁,有利于高炉的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的主视图。
[0014]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0015]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冲渣沟,2-阻拦坝,3-残铁收集箱,4-通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包括冲渣沟1、阻拦坝2和残铁收集箱3,其中的冲渣沟I呈V形槽状,在冲渣沟I内侧设置有阻拦坝2,所述阻拦坝2的高度为冲渣沟I高度的55%-65%,通常取值为60%,以保证阻拦坝2在滤掉密度较小的炉渣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截留铁水,从而提高下渣铁的回收率。在冲渣沟I的一侧底部上设置通铁孔4,所述通铁孔4的孔径为Φ30-Φ60ι?πι,通常取值为C>50mm,所述冲洛沟I通过通铁孔4与残铁收集箱3相通,因此,阻拦坝2截留下来的铁水可以容易地通过通铁孔4进入残铁收集箱3中。为了节约成本,其中的阻拦坝2可以直接采用炉前常用的捣打料例如黄沙累积而成。
[0018]当炉渣在冲渣沟I中流动时,由于阻拦坝2的阻挡,炉渣不停地冲击阻拦坝2,为了提高阻拦坝2的抗冲击能力,所述阻拦坝2设置成梯形状,位于冲渣沟I底部的阻拦坝2的宽度大于靠近冲渣沟I开口端的阻拦坝2的宽度,阻拦坝2的两端分别与冲渣沟I内侧壁连接,这样高炉炉渣的渣铁混合物在经过阻拦坝2时,由于阻拦坝2的拦截,密度小的炉渣就可以越过阻拦坝2,而密度大的铁水则沉积下来,从而实现了渣料与铁水的分离,沉积下来的铁水再通过通铁孔4排出冲渣沟1,最后进入到残铁收集箱3中进行回收。为了防止铁水在通铁孔4与阻拦坝2之间因流动时间过长而发生凝固现象,进而影响铁水的回收,通常将阻拦坝2与通铁孔4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0-300mm。这样既有利于防止铁水的过早凝固,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铁水的沉积量,提高了下渣铁的回收率。
[0019]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炉炉渣回收铁时,必须预先做好阻拦坝2,当含铁量高的高炉炉渣进入冲渣沟I之后,沿着炉渣流向方向,高炉炉渣依次流经通铁孔4和阻拦坝2,由于铁水密度大于炉渣密度,因此,炉渣中的铁水沉积在炉渣的下方;在阻拦坝2的拦截下,密度小的炉渣越过阻拦坝2继续沿着冲渣沟I排出,沉积在冲渣沟I底部的铁水则通过通铁孔4排出冲渣沟1,最后进入到残铁收集箱3中,以便于集中回收下渣铁。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在渣铁未凝固之前即进行了回收下渣铁,降低了从冲渣沟I排出的高炉炉渣中的铁含量,经测算,回收前炉渣中的含铁量为5%左右,回收后减低为3%左右,从而提高了下渣铁的回收率;由于进行铁回收后,炉渣中含铁量降低,炉渣密度随之也降低,使水冲更容易,避免了冲渣沟I内打炮频繁,有利于高炉的安全生产。本实用新型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测算如下,设定每月作业时间为25天,5天时间处理下渣铁回收装置,每天回收有效下渣铁量为5吨,按2500元/吨计算,则每月回收有效下渣铁量为:5 X 25=125吨,每月创造经济效益为:125 X 2500=31.25万元,每年创造经济效益为:31.25 X 12=375万元。[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包括冲渣沟(I)和残铁收集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拦坝(2),所述阻拦坝⑵设置在冲渣沟⑴内侧,且阻拦坝(2)的高度小于冲渣沟(1)的高度;在冲渣沟(I)的侧壁上设置通铁孔(4),所述的冲渣沟(I)通过通铁孔(4)与残铁收集箱(3)相通;当高炉炉渣进入冲渣沟(I)后,依次流经通铁孔(4)、阻拦坝(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拦坝(2)与通铁孔(4)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坝(2)呈梯形状,其两端分别与冲渣沟(I)内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拦坝(2)的高度为冲渣沟(I)高度的55% -6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铁孔(4)位于冲渣沟(I)的一侧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铁孔(4)的孔径为 Φ 30-Φ 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中铁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渣沟(I)呈V形槽状。
【文档编号】C21B3/08GK203653588SQ20132087833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何益先, 江青芳, 刘德安, 杨波, 龚建国, 刘涛, 闵荣辉 申请人: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