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201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包括:吊杆,其为螺栓状,包括:螺栓头和螺杆,吊杆能够滑动的穿过下顶芯板,螺栓头止挡于下顶芯板的底面,螺杆固定穿设在下芯盒内;吊杆锁紧螺母,其与所述螺杆伸出下芯盒的一端适配螺接;以及,复位弹簧,穿设在吊杆的螺杆上,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下芯盒的底面抵接,下端与所述下顶芯板的顶面抵接。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下芯盒与下顶芯板之间设置复位装置,能够自动及时复位下顶芯板,使得芯盒模具运行稳定,制芯效率高,制芯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芯盒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芯盒模具是铸造模具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具,其作用是在铸件生产过程中制作出砂芯。芯盒模具一般都安装在射芯机上,并与射芯机协调工作,其主要结构一般都包括上芯盒、下芯盒、射砂系统和顶出系统等。顶出系统,通常又分为上部顶出系统、下部顶出系统和侧向顶出系统等。
[0003]其中,下部顶出系统包括下顶芯板、下顶芯杆、回位导杆、吊杆等。目前的芯盒模具下部顶出系统中,设备的推力只负责把下顶芯板顶起,不负责把下顶芯板复位,下顶芯板只靠自身重力复位。但由于下顶芯杆与下芯盒之间存在摩擦力,尤其是在下顶芯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下顶芯板自身的重力无法克服下顶芯杆与下芯盒之间的摩擦力,导致下顶芯板不能及时复位,此时往往需要人工用大铁锤把下顶芯板锤下去,直至下顶芯板复位,这不但减短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严重影响模具的制芯效率。
[0004]另外,制芯时,尤其是在射砂及吹气固化阶段,砂子通过下顶芯杆与下芯盒之间的配合间隙堆积在下顶芯板上。而这些积砂也经常通过下顶芯板与吊杆之间的配合间隙累积在吊杆下端法兰上。日积月累,吊杆下端法兰上就累积了一层砂子,这些累积的砂子阻碍下顶芯板复位。此时,即使有很强的外力,也很难把法兰上累积的砂子挤掉,造成模具合模不到位,影响制芯的质量和制芯效率。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自动及时复位,使得芯盒模具运行稳定,制芯效率高,制芯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长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从而克服现有芯盒模具的下顶芯板不能及时复位,进而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严重影响模具的制芯效率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包括:吊杆,其为螺栓状,包括:螺栓头和螺杆,吊杆能够滑动的穿过下顶芯板,螺栓头止挡于下顶芯板的底面,螺杆固定穿设在下芯盒内;吊杆锁紧螺母,其与所述螺杆伸出下芯盒的一端适配螺接;以及,复位弹簧,穿设在吊杆的螺杆上,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下芯盒的底面抵接,下端与所述下顶芯板的顶面抵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螺杆包括:靠近螺栓头的光杆段及位于该光杆段外端的外螺纹段。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还包括:吊杆锁紧帽,该吊杆锁紧帽与所述螺杆伸出吊杆锁紧螺母的一端适配螺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还包括:防尘圈盖板和防尘圈,所述防尘圈布设在所述下顶芯板的防尘圈安装孔内,所述防尘圈盖板压住防尘圈并安装在下顶芯板上。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吊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内六角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下芯盒与下顶芯板之间设置复位装置,能够自动及时复位下顶芯板,使得芯盒模具运行稳定,制芯效率高,制芯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长,从而克服现有芯盒模具的下顶芯板不能及时复位,进而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严重影响模具的制芯效率的缺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的下顶芯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6]1-吊杆,11-内六角孔,2-吊杆锁紧帽,3-吊杆锁紧螺母,4-复位弹簧,5-防尘圈盖板,6-防尘圈,7-下顶芯板,71-防尘圈安装孔,8-下芯盒,81-复位弹簧安装平面,9-上芯盒,91-吊杆让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8]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为布设在下芯盒与下顶芯板之间的多个,用于吊装复位下顶芯板,本实施例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为四个,分别布设在矩形下芯盒与矩形下顶芯板的四角之间。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吊杆1、吊杆锁紧帽2、吊杆锁紧螺母3、复位弹簧4、防尘圈盖板5和防尘圈6。其中,吊杆I能够滑动的穿过下顶芯板7后,其顶端固定穿设在下芯盒8内,吊杆锁紧帽2和吊杆锁紧螺母3螺接到吊杆I的伸出端。复位弹簧4穿设在吊杆I上,位于下芯盒与下顶芯板之间,设备推力撤除后,下顶芯板7在复位弹簧4的弹簧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向下运动直至下顶芯板7复位,为下一次制芯做准备。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下芯盒与下顶芯板之间设置复位装置,能够自动及时复位下顶芯板,使得芯盒模具运行稳定,制芯效率高,制芯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长。
[0020]吊杆I为螺栓状,包括:螺栓头和螺杆,该螺栓头具有旋拧扁位,方便吊杆I的调节及装卸;螺杆包括:靠近螺栓头的光杆段及位于该光杆段外端的外螺纹段,其中,光杆段用于穿设复位弹簧4,外螺纹段用于与下芯盒8螺接固定。吊杆I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内六角孔11。
[0021]如图3所示,下顶芯板7上开设有防尘圈安装孔71,用于安装防尘圈6,防尘圈6可以防止积砂堆积在吊杆I下端法兰上;下芯盒8背面相应位置设有复位弹簧安装平面81,用于抵接复位弹簧4,防止复位弹簧4上端与下芯盒8背面抵接不稳;在上芯盒9相应位置设有吊杆让位孔91,防止吊杆1、吊杆锁紧螺母3及吊杆锁紧帽2等与上芯盒9干涉。
[0022]组装时,防尘圈6安装在下顶芯板7上,防尘圈盖板5压住防尘圈6并安装在下顶芯板7上;吊杆I依次穿过下顶芯板7、防尘圈6、防尘圈盖板5和复位弹簧4,并安装在下芯盒8上;吊杆锁紧螺母3及吊杆锁紧帽2安装在吊杆I的上端,吊杆锁紧螺母3用于从上端锁紧吊杆I的外螺纹段;吊杆锁紧帽2螺接到吊杆I顶端,用于防止积砂堆积在吊杆I的外螺纹段。
[0023]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下顶芯板吊装复位的全过程:
[0024]首先,模具使用前,通过调节吊杆I的高度,让下顶芯板7落在吊杆I下端的螺栓头上,下顶芯板7处于初始状态,即下顶芯板7复位,此时下顶芯杆刚好与模具型腔面平,然后用吊杆锁紧螺母3及吊杆锁紧帽2锁紧吊杆I。在设备射砂前后、砂芯顶出前,下顶芯板7均在初始状态;
[0025]其次,顶出砂芯时,下顶芯板7在设备推力的作用下上升,直至下顶芯板7上的下顶芯杆把砂芯顶出至合适高度。此时,复位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0026]再次,取出砂芯;
[0027]最后,设备推力撤除,下顶芯板7在弹簧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向下运动直至下顶芯板7复位,为下一次制芯做准备。
[0028]综上,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下芯盒与下顶芯板之间设置复位装置,能够自动及时复位下顶芯板,使得芯盒模具运行稳定,制芯效率高,制芯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长,从而克服现有芯盒模具的下顶芯板不能及时复位,进而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严重影响模具的制芯效率的缺点。
[0029]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杆,其为螺栓状,包括:螺栓头和螺杆,所述吊杆能够滑动的穿过下顶芯板,所述螺栓头止挡于所述下顶芯板的底面,所述螺杆固定穿设在下芯盒内; 吊杆锁紧螺母,其与所述螺杆伸出下芯盒的一端适配螺接;以及, 复位弹簧,穿设在所述吊杆的螺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下芯盒的底面抵接,下端与所述下顶芯板的顶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靠近螺栓头的光杆段及位于该光杆段外端的外螺纹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还包括:吊杆锁紧帽,该吊杆锁紧帽与所述螺杆伸出吊杆锁紧螺母的一端适配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还包括:防尘圈盖板和防尘圈,所述防尘圈布设在所述下顶芯板的防尘圈安装孔内,所述防尘圈盖板压住防尘圈并安装在下顶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顶芯板吊装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内六角孔。
【文档编号】B22C15/23GK103862002SQ20141013427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杨基, 谢永泽, 马国胜, 吕登红, 张俊, 许振冲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