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铸模组自动下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58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浇铸模组自动下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生产线上多品种模组浇铸完后的下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浇铸模组自动下线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业是粉尘大、劳动强度高、安全隐患较多的行业。因此,提高铸造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是铸造企业所期望的。

目前精密铸造企业自动程度较低,加之铸造品种的多样性,导致铸造过程中的大多工序都还得依赖人工完成,比如浇铸工序,浇铸完后烘焙小车上模组下线进入清砂过程仍由人工完成。对于模组下线,人工手动作业容易烫伤,同时劳动强度也大;也有企业采用大的电磁吸盘,但是磁盘剩磁多影响清砂,同时也容易将烘焙车铺垫的砂子一起吸起,效果不好,影响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高生产安全性及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浇铸模组自动下线的机械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浇铸模组自动下线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由立柱和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横梁上设有滑动小车,滑动小车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能沿横梁水平移动;在滑动小车中央设有导套,穿过导套设有导柱,导柱上端设有齿条,导柱下端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再与齿条下端固定连接,在齿条外侧啮合有一齿轮,齿轮固定在滑动小车上,齿轮轴端设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条上下运动带动第一支架能够上下移动;在第一支架下端设有侧挡板,在第一支架中心竖直向下设有气缸,气缸活塞杆的下端穿过第一支架联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下部为叉形结构,在第二支架下端两头分别设有一机械手,使用时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运动控制两机械手的开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支架作为支撑,通过在支架横梁上设置滑动小车,在滑动小车上设置齿轮齿条机构并依次通过导柱、第一支架、气缸、第二支架与机械手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下料装置,装置能够根据生产需要上下左右自由移动,以满足多品种多模组同时抓起的要求,使用过程中完全自动化操作,避免了人工下线烫伤事故的发生,减小了劳动强度。该装置实现了浇铸模组的自动下线,使用效果好、性能稳定,有效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及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机械手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机械手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中标号为:1、立柱;2、横梁;3、滑动小车;4、导套;5、导柱;6、齿条;7、齿轮;8、气缸;9、第一支架;10、侧挡板;11、机械手;12、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浇铸模组自动下线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由立柱1和横梁2组成;在横梁2上设有滑动小车3,滑动小车3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能沿横梁2水平移动;在滑动小车3的中央设有导套4,穿过导套4设有导柱5,在导柱5的上端联接有齿条6,在导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9,将第一支架9的上端再与齿条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齿条6的外侧啮合设有一个齿轮7,将齿轮7固定在滑动小车3上,在齿轮7的轴端设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条6上下运动带动第一支架9能够上下移动;在第一支架9的下端联接有侧挡板10,在第一支架9的中心竖直向下设有气缸8,将气缸8的活塞杆的下端穿过第一支架9再联接有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下部为叉形结构,在第二支架12的下端两头分别联接有一个机械手11,使用时通过气缸8活塞杆的伸缩运动控制两个机械手11的开合,实现抓取和下料。

本发明以支架作为支撑,通过在支架横梁上设置滑动小车,在滑动小车上设置齿轮齿条机构并依次通过导柱、第一支架、气缸、第二支架与机械手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下料装置,装置能够根据生产需要上下左右自由移动,以满足多品种多模组同时抓起的要求,使用过程中完全自动化操作,避免了人工下线烫伤事故的发生,减小了劳动强度。该装置实现了浇铸模组的自动下线,使用效果好、性能稳定,有效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及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均同理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浇铸模组自动下线装置,包括立柱和横梁,横梁上设有滑动小车,滑动小车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能沿横梁水平移动;滑动小车中央设有导套,穿过导套设有导柱,导柱上端设有齿条,导柱下端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再与齿条下端固定连接,齿条外侧啮合有一齿轮,齿轮固定在滑动小车上,齿轮轴端设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条上下运动带动第一支架能上下移动;第一支架下端设有侧挡板,第一支架中心竖直向下设有气缸,气缸活塞杆的下端穿过第一支架联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下部为叉形结构,第二支架下端两头分别设有一机械手,通过气缸的伸缩运动控制两机械手的开合。装置实现了浇铸模组的自动下线,提高了安全性及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龚青山;常治斌;吴岳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6.03.28
技术公布日:2017.10.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