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534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铜棒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锡青铜材料为了实现其易切屑性能往往会添加铅元素,含铅的锡青铜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纤焊和焊接性能好,主要用于制造航空﹑汽车及其他工业部门中承受摩擦的零件并进行必要的焊接。但是由于铅的特性,在进行热加工时,极易产生热脆性,因此只能进行冷加工,降低了合金棒的可加工性,并且铅对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随着环保意识的明显提高,含铅元素的青铜合金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高端市场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及其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 80~95份、硅 4~8份、铝 5~8份、铁 2~4份、锌 4~8份、镍 3~6份、银2~6份、锡1~4份、锰2~8份、镧 1.1~3.8份、钼 3~8份、镨2~6份、钕2~7份、钷1~5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 81~90份、硅 5~7份、铝 6~7份、铁 3~4份、锌 5~7份、镍 4~6份、银3~5份、锡2~3份、锰3~7份、镧 2~3.5份、钼 4~7份、镨3~5份、钕3~6份、钷2~4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 88份、硅 5份、铝 6份、铁 3份、锌 6份、镍 5份、银4份、锡3份、锰5份、镧 1.8份、钼 6份、镨4份、钕5份、钷3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铜 81~90份、硅 5~7份、铝 6~7份、铁 3~4份、锌 5~7份、镍 4~6份、银3~5份、锡2~3份、锰3~7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加入到工频电炉内;加热温度至1150~1250熔化后;调整温度至1250~1450℃,将镧 2~3.5份、钼 4~7份、镨3~5份、钕3~6份、钷2~4份加入熔炉内,带完全熔化后,在金属液上面覆盖高纯度鳞片状石墨粉以防止其氧化,并在温度1200℃下保温1.5~2小时;

S2:从电炉内取出样品,采用直读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三到五次成分检测,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然后进行成分化验;

S3、将得到的铜合金金属液引导倒入连铸连轧机内通过连铸连轧的方法生产实心铜合金棒材;

S4、将步骤S3所得的铜合金棒材用箱式退火炉对铜棒进行退火处理;

S5、将退火后的铜合金棒材进行酸洗之后镀锡操作,然后热处理制得铜棒成品,检验合格入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连铸连轧速度为750~2200m/min,退火电压为16~115V,退火电流为12~45A。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退火温度为 180 ~ 350℃,退火时间为 15~ 20 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的酸洗采用酸洗液为镀锡助焊剂,其比例为1∶3。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传统铅元素替换为硅元素,按照铜、硅、铝、铁、锌、镍、银、锡、锰、镧、钼、镨、钕、钷一定的成分配比,适当的温度,通过连铸连轧的生产工艺完成合金棒材的生产,能够完全取代含有铅元素的锡青铜合金棒材;采用连铸连轧的生产工艺,省去了传统生产工艺中的坯锭处理和退火挤压步骤;本发明不仅获得了可替代现有含铅锡青铜的无铅环保合金材料,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 80~95份、硅 4~8份、铝 5~8份、铁 2~4份、锌 4~8份、镍 3~6份、银2~6份、锡1~4份、锰2~8份、镧 1.1~3.8份、钼 3~8份、镨2~6份、钕2~7份、钷1~5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 81~90份、硅 5~7份、铝 6~7份、铁 3~4份、锌 5~7份、镍 4~6份、银3~5份、锡2~3份、锰3~7份、镧 2~3.5份、钼 4~7份、镨3~5份、钕3~6份、钷2~4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 88份、硅 5份、铝 6份、铁 3份、锌 6份、镍 5份、银4份、锡3份、锰5份、镧 1.8份、钼 6份、镨4份、钕5份、钷3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环保的高耐磨铜线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铜 81~90份、硅 5~7份、铝 6~7份、铁 3~4份、锌 5~7份、镍 4~6份、银3~5份、锡2~3份、锰3~7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加入到工频电炉内;加热温度至1150~1250熔化后;调整温度至1250~1450℃,将镧 2~3.5份、钼 4~7份、镨3~5份、钕3~6份、钷2~4份加入熔炉内,带完全熔化后,在金属液上面覆盖高纯度鳞片状石墨粉以防止其氧化,并在温度1200℃下保温1.5~2小时;

S2:从电炉内取出样品,采用直读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三到五次成分检测,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然后进行成分化验;

S3、将得到的铜合金金属液引导倒入连铸连轧机内通过连铸连轧的方法生产实心铜合金棒材;

S4、将步骤S3所得的铜合金棒材用箱式退火炉对铜棒进行退火处理;

S5、将退火后的铜合金棒材进行酸洗之后镀锡操作,然后热处理制得铜棒成品,检验合格入库。

所述步骤S3中的连铸连轧速度为750~2200m/min,退火电压为16~115V,退火电流为12~45A。

所述步骤S4中的退火温度为 180 ~ 350℃,退火时间为 15~ 20 分钟。

所述步骤S5中的酸洗采用酸洗液为镀锡助焊剂,其比例为1∶3。

实施例1:

S1:称取铜 88份、硅 5份、铝 6份、铁 3份、锌 6份、镍 5份、银4份、锡3份、锰5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加入到工频电炉内;加热温度至1150℃熔化后;调整温度至1250℃,将镧 1.8份、钼 6份、镨4份、钕5份、钷3份加入熔炉内,带完全熔化后,在金属液上面覆盖高纯度鳞片状石墨粉以防止其氧化,并在温度1200℃下保温1.5小时;

S2:从电炉内取出样品,采用直读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三到五次成分检测,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然后进行成分化验;

S3、将得到的铜合金金属液引导倒入连铸连轧机内通过连铸连轧的方法生产实心铜合金棒材;

S4、将步骤S3所得的铜合金棒材用箱式退火炉对铜棒进行退火处理;

S5、将退火后的铜合金棒材进行酸洗之后镀锡操作,然后热处理制得铜棒成品,检验合格入库。

所述步骤S3中的连铸连轧速度为750m/min,退火电压为16V,退火电流为12A。

所述步骤S4中的退火温度为 180℃,退火时间为 15 分钟。

所述步骤S5中的酸洗采用酸洗液为镀锡助焊剂,其比例为1∶3。

实施例2:

S1:称取铜90份、硅7份、铝 7份、铁4份、锌 7份、镍6份、银5份、锡3份、锰7份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加入到工频电炉内;加热温度至1250熔化后;调整温度至1450℃,将镧 3.5份、钼7份、镨5份、钕6份、钷4份加入熔炉内,带完全熔化后,在金属液上面覆盖高纯度鳞片状石墨粉以防止其氧化,并在温度1200℃下保温2小时;

S2:从电炉内取出样品,采用直读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三到五次成分检测,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然后进行成分化验;

S3、将得到的铜合金金属液引导倒入连铸连轧机内通过连铸连轧的方法生产实心铜合金棒材;

S4、将步骤S3所得的铜合金棒材用箱式退火炉对铜棒进行退火处理;

S5、将退火后的铜合金棒材进行酸洗之后镀锡操作,然后热处理制得铜棒成品,检验合格入库。

所述步骤S3中的连铸连轧速度为2200m/min,退火电压为115V,退火电流为45A。

所述步骤S4中的退火温度为350℃,退火时间为20 分钟。

所述步骤S5中的酸洗采用酸洗液为镀锡助焊剂,其比例为1∶3。

实施例3:

S1:称取铜 81份、硅 5份、铝 6份、铁 3份、锌 5份、镍 4份、银3份、锡2份、锰3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加入到工频电炉内;加热温度至1150℃熔化后;调整温度至1250℃,将镧 2份、钼 4份、镨3份、钕3份、钷3份加入熔炉内,带完全熔化后,在金属液上面覆盖高纯度鳞片状石墨粉以防止其氧化,并在温度1200℃下保温1.8小时;

S2:从电炉内取出样品,采用直读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三到五次成分检测,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然后进行成分化验;

S3、将得到的铜合金金属液引导倒入连铸连轧机内通过连铸连轧的方法生产实心铜合金棒材;

S4、将步骤S3所得的铜合金棒材用箱式退火炉对铜棒进行退火处理;

S5、将退火后的铜合金棒材进行酸洗之后镀锡操作,然后热处理制得铜棒成品,检验合格入库。

所述步骤S3中的连铸连轧速度为1200m/min,退火电压为111V,退火电流为33A。

所述步骤S4中的退火温度为250℃,退火时间为 18 分钟。

所述步骤S5中的酸洗采用酸洗液为镀锡助焊剂,其比例为1∶3。

本发明将传统铅元素替换为硅元素,按照铜、硅、铝、铁、锌、镍、银、锡、锰、镧、钼、镨、钕、钷一定的成分配比,适当的温度,通过连铸连轧的生产工艺完成合金棒材的生产,能够完全取代含有铅元素的锡青铜合金棒材;采用连铸连轧的生产工艺,省去了传统生产工艺中的坯锭处理和退火挤压步骤;本发明不仅获得了可替代现有含铅锡青铜的无铅环保合金材料,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