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1540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包括机架,机架的上端面安装有机架底板,机架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三个磁性座,三个磁性座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后门上条定位模、后门中柱定位模和后柱定位模后分别构成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工作时,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顺时针吸附在机架底板上后构成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逆时针吸附在机架底板上后构成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左后门窗框总成和右后门窗框总成共用机架底板、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切换方便,减少一套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打磨研究领域中的一种定位治具,特别是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
【背景技术】
[0002]后门窗框总成是将乘用车车门构成件之一,是将上条、中柱、后柱及支架焊接而成的产品。后门窗框总成焊接后,正背面焊道高低不平、有氧化皮,需要将其安放在打磨治具上后对后门框进行打磨。然而,由于后门窗框总成分成左后门窗框总成和右后门窗框总成,左后门窗框总成和右后门窗框总成关于镜面对称,因此需要两套打磨治具。左后门窗框总成和右后门窗框总成更换生产时,需要换模,影响生产效率,处于闲置状态的打磨治具需要存放空间。另外,由于后门窗框总成的形状为门形,在打磨的时候,先将焊接好的门框在打磨治具上,门框不能牢固固定,需要一只手握着产品、一只手打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安装有机架底板,所述机架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三个能吸附在机架底板上的磁性座,三个所述磁性座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后门上条定位模、后门中柱定位模和后柱定位模后分别构成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底板的上端面布置一组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和一组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所述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顺时针布置在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中,所述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逆时针布置在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中。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布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槽,所述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布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槽。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的两侧布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之间。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磁性座的侧面安装有磁性开关。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底板为钢铁底板。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底板和磁性座,工作时,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顺时针吸附在机架底板上后构成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逆时针吸附在机架底板上后构成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左后门窗框总成和右后门窗框总成共用机架底板、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切换方便,减少一套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0016]参照图1?图3,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安装有机架底板I,所述机架底板I的上端面设置有三个能吸附在机架底板I上的磁性座7,三个所述磁性座7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后门上条定位模3、后门中柱定位模2和后柱定位模4后分别构成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
[0017]工作时,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顺时针通过磁性座7吸附在机架底板I上后构成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逆时针通过磁性座7吸附在机架底板I上后构成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
[0018]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架底板I的上端面布置一组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和一组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所述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顺时针布置在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中,所述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逆时针布置在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中。通过设置一组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和一组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便于切换时,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的定位。
[001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布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槽,所述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布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槽。
[002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的两侧布置有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所述第一限位块5位于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块6位于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之间。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起辅助定位的作用。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下方也安装有磁性座7,通过磁性开关控制磁性座7通磁或者消磁,便于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在机架底板I上的移动[0021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磁性座7的侧面安装有磁性开关70,通过磁性开关70控制磁性座7通磁或者消磁,便于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在机架底板I上移动的移动。
[002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架底板I为钢铁底板。
[0023]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
[0024]1、将磁性座7消磁,将左后门窗框总成放在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柱磁性定位模、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上调整,限位好左后门窗框总成;
[0025]2.将磁性座7通磁,磁性座7固定在机架底板I上,并且磁性座7将左后门窗框总成磁性吸住固定;
[0026]3.操场者手持打磨机,对左后门窗框总成正面的焊道进行打磨;
[0027]4.焊道打磨完后,操场者手持抛光机,对左后门窗框总成正面的焊道进行抛光;
[0028]5.操作完正面焊道,切换到背面焊道,重复工序3、4;
[0029]6.左后门窗框总成切换右后门窗框总成,将磁性座7消磁,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后柱磁性定位模、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相应挪动,再将磁性座7通磁。
[0030]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安装有机架底板,所述机架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三个能吸附在机架底板上的磁性座,三个所述磁性座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后门上条定位模、后门中柱定位模和后柱定位模后分别构成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底板的上端面布置一组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和一组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所述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顺时针布置在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中,所述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沿逆时针布置在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布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槽,所述右后门窗框总成打磨治具定位槽布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的两侧布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后门中柱磁性定位模和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后门上条磁性定位模和后柱磁性定位模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磁性座的侧面安装有磁性开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铁吸式打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底板为钢铁底板。
【文档编号】B24B41/06GK205703747SQ20162055983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2日
【发明人】杨锋
【申请人】广州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