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渣改质用钢水脱氧剂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9424发布日期:2019-04-30 18:0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渣改质用钢水脱氧剂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钢水脱氧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脱氧工艺贯穿炼钢生产的始终,钢水脱氧的方式决定着钢材最终的质量。转炉炉后脱氧一般原则上采用含铝55%左右的铝铁或者铝锰铁等脱氧剂。含铝55%的铝铁无论从成分还是从密度上均可以满足脱氧要求。在出钢之后,往往在钢水表面铺上1.5~2.0kg/t钢的小粒石灰,这些小粒石灰既可以起到控制碱度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精炼渣料提前预热的作用。但是实际生产中,小粒石灰直接加在钢水表面,有时会造成成陀和不均,并未完全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成陀还会造成精炼化渣时间过长,影响生产节奏。同时,常规工艺生产的脱氧剂很难保证合金均匀化。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脱氧剂及其制造方法,该脱氧剂通过铁含量调整密度,通过铝起到了钢水脱氧的作用,又使氢氧化钙和碳酸镁在加入后被钢水预热、受热后分解形成精炼初期顶渣均匀浮到钢水表面,这样使氢氧化钙分解得到的石灰起到了一定的预熔作用,减少了精炼处理的周期,同时通过螺旋电磁搅拌制得的脱氧剂保证了均匀性。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渣改质用钢水脱氧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为:铝45~55%,氢氧化钙12~20%,碳酸镁14~16%,铁9~35%;所述的脱氧剂粒度为20~50mm。一种钢渣改质用钢水脱氧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使用铝锭、粒度3~8mm氢氧化钙和碳酸镁、粒度5~12mm工业纯铁铁块;2)先在熔池将铝锭熔化,再按照成品含量比加入氢氧化钙、碳酸镁和工业纯铁铁块,螺旋电磁搅拌电流150~250a,频率2.5~20hz;3)将螺旋搅拌开到完全凝固为止,利用破碎机将脱氧剂破碎成粒度为20~50mm的小块,包装。此工艺利用螺旋电磁搅拌将氢氧化钙和铁块搅入熔化后的铝液,制得的脱氧剂在钢水预熔脱氧剂中的氢氧化钙分解得到石灰,使其起到了提高碱度和提前化渣的作用,即减少了因为一次性的石灰加入带来的成陀和分布不均的问题,也利用钢水温度和周转的时间内对石灰长时间预热,缩短精炼化渣时间的效果;同时保证了脱氧剂合金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螺旋电磁搅拌装置示意图;图2为传统电磁搅拌金属液流动轨迹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螺旋电磁搅拌金属液流动轨迹主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侧视图;其中:1螺旋电磁搅拌器,2感应炉内坩埚,3金属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5、6和7所示,螺旋电磁搅拌可以将不同密度、不同成份的金属熔体,或者金属熔体与固体颗粒混合在一起。由于螺旋电磁搅拌可以推动金属熔体在三维方向上流动,即熔体中不仅有周向的旋转流动,同时还存在垂直方向的流动,因而金属熔体或金属熔体与固体颗粒的混合物的成份会相对均匀,并且混合物的成份分布与密度的相关性大大降低,可以有效降低密度不同带来的成分不均。坩埚2中盛放有金属液3,在螺旋电磁搅拌器1的作用下,金属液3在周向流动的同时还具有上下、内外的流动。如图2、3和4所示,传统电磁搅拌时合金液3主要做环形运动,金属液3的内-外、上-下交换比较少。而采用螺旋电磁搅拌时,金属液3不仅具有周向运动,同时在径向和轴向的流动也被加剧,因而具有很好的搅拌效果,可以有效促进金属液3的同时凝固,降低铸锭中心缺陷,还可以减轻铸锭密度偏析程度。实施例1:脱氧剂的制备和使用:(1)脱氧剂的组成成分为铝、氢氧化钙、碳酸镁和铁。其中,以脱氧剂的总重量为基准,铝含量为45~55重量%,氢氧化钙为12~14重量%,碳酸镁为14~16重量%,铁含量为9~35重量%。所述的脱氧剂粒度为30~50mm;(2)脱氧剂制作原料使用铝锭、氢氧化钙3~8mm、工业纯铁铁块5~12mm。先在熔池将铝锭熔化,再按照成品含量比,即铝:氢氧化钙:碳酸镁:铁=52:13:16:19的比例加入小粒石灰和工业纯铁铁块。螺旋电磁搅拌电流160a,频率3.5hz;(3)将螺旋搅拌开到完全凝固为止,利用鄂破机将脱氧剂破碎成粒度为30~50mm的小块,包装。(4)产品用于转炉生产sphc钢进行的炉后脱氧,脱氧剂从料斗添加,加入量为1.97kg/t钢,之后补加盖罐石灰1.2kg/t钢。脱氧剂的效果评价:对制备好的脱氧剂进行化学分析,随机抽检样品,共抽检5个样品,化学成分见表1。可见各样本之间成分波动很小,成分波动都在0.3%以下。此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脱氧剂内部氢氧化钙细粉、碳酸镁细粉分布情况,证明二者在脱氧剂内部均匀分散,未见团聚现象。说明螺旋电磁搅拌确实可以保证合金成分均匀。表1脱氧剂组分重量百分比(wt%)组分铝氢氧化钙碳酸镁铁样本152.113.115.818.8样本252.213.115.818.9样本35213.215.919样本451.913.11618.9样本55213.115.818.9脱氧剂使用:钢液目标化学成分为: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c=0.05%、si=0.02%、mn=0.15%、s<0.020%、p<0.020%,其于为fe和少量杂质元素;转炉出钢量为130t,脱氧剂加入量为256.1kg,对比同浇次未使用该脱氧剂的20罐次平均值,lf炉加热时间缩短3.5min。表2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工艺加热时间(min)同浇次未加该种脱氧剂罐次lf加热均值16.6加本发明脱氧剂后13.1实施例2:脱氧剂的制备和使用:(1)脱氧剂的组成成分为铝、氢氧化钙、碳酸镁和铁。其中,以脱氧剂的总重量为基准,铝含量为45~55重量%,氢氧化钙为12~14重量%,碳酸镁为14~16重量%,铁含量为9~35重量%。所述的脱氧剂粒度为30~50mm;(2)脱氧剂制作原料使用铝锭、小粒石灰3~8mm、工业纯铁铁块5~12mm。先在熔池将铝锭熔化,再按照成品含量比,即铝:氢氧化钙:碳酸镁:铁=53:13:14:20的比例加入小粒石灰和工业纯铁铁块。螺旋电磁搅拌电流165a,频率3.5hz;(3)将螺旋搅拌开到完全凝固为止,利用鄂破机将脱氧剂破碎成粒度为30~50mm的小块,包装。(4)产品用于转炉生产sphc钢进行的炉后脱氧,脱氧剂从料斗添加,加入量为1.96kg/t钢,之后补加盖罐石灰1.25kg/t钢。脱氧剂的效果评价:对制备好的脱氧剂进行化学分析,随机抽检样品,共抽检5个样品,化学成分见表3。可见各样本之间成分波动很小,成分波动都在0.3%以下。此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脱氧剂内部氢氧化钙细粉、碳酸镁细粉分布情况,证明二者在脱氧剂内部均匀分散,未见团聚现象。说明螺旋电磁搅拌确实可以保证合金成分均匀。表3脱氧剂组分重量百分比(wt%)组分铝氢氧化钙碳酸镁铁样本153.113.113.820样本25312.91420.1样本352.913.213.920样本4531313.819.9样本553.113.213.819.8脱氧剂使用:钢液目标化学成分为: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c=0.05%、si=0.02%、mn=0.15%、s<0.020%、p<0.020%,其于为fe和少量杂质元素;转炉出钢量为130t,脱氧剂加入量为256.1kg,对比同浇次未使用该脱氧剂的18罐次平均值,lf炉加热时间缩短3.12min。表4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比较例:比较例的脱氧剂成分与实施例1一致,所不同的是在制备过程未采用螺旋电磁搅拌工艺。脱氧剂的制备和使用:(1)脱氧剂的组成成分为铝、氢氧化钙、碳酸镁和铁。其中,以脱氧剂的总重量为基准,铝含量为45~55重量%,氢氧化钙为12~14重量%,碳酸镁为14~16重量%,铁含量为9~35重量%。所述的脱氧剂粒度为30~50mm;(2)脱氧剂制作原料使用铝锭、小粒石灰3~8mm、工业纯铁铁块5~12mm。先在熔池将铝锭熔化,再按照成品含量比,即铝:氢氧化钙:碳酸镁:铁=52:13:16:19的比例加入小粒石灰和工业纯铁铁块。正常电磁搅拌,电流螺旋电磁搅拌电流165a,频率3.8hz;(3)将螺旋搅拌开到完全凝固为止,利用鄂破机将脱氧剂破碎成粒度为30~50mm的小块,包装。(4)产品用于转炉生产sphc钢进行的炉后脱氧,脱氧剂从料斗添加,加入量为1.97kg/t钢,之后补加盖罐石灰1.2kg/t钢。脱氧剂评价:对制备好的脱氧合金化剂进行化学分析,随机抽检样品,共抽检5个样品,化学成分见表5。可见各样本之间成分波动很大。说明未采用螺旋电磁搅拌很难保证合金成分均匀。表5脱氧剂组分重量百分比(wt%)组分铝氢氧化钙碳酸镁铁样本15313.614.918.5样本253.213.715.817.3样本352.412.415.819.4样本452.613.815.518.1样本552.513.414.519.6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