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着色工艺、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64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着色工艺、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工件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着色工艺、产品。



背景技术:

pvd(physicalvapor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降)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镀膜工艺,通过pvd工艺在工件表面镀膜,能够形成一定颜色的膜层。然而,采用pvd工艺所能实现的颜色效果单一,因此,如何结合pvd工艺在工件表面形成更丰富的颜色,对于提高工件表面的着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技术中,首先,通过pvd工艺在工件表面形成具有第一目标颜色的底色层。之后,在底色层的预设区域上涂覆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形成涂料层,以提高工件表面的着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着色工艺、产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着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pvd工艺在工件的表面上形成底色层;

所述底色层包括具有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一底色层,以及颜色明度高于所述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二底色层,所述第一底色层与所述第二底色层位于所述底色层的不同区域;

在所述第二底色层上形成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工件的表面上形成底色层,包括:在所述工件表面遮蔽第二区域,同时暴露第一区域,通过pvd工艺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底色层;遮蔽所述第一底色层,暴露所述第二区域,通过pvd工艺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底色层。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第二底色层上形成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包括:将具有所述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填充在所述第二底色层上,并使所述涂料固化,形成所述涂料层。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第二底色层上形成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包括:将具有所述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喷涂在所述第二底色层上,并使所述涂料固化,形成所述涂料层。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工艺还包括:在所述工件的表面形成底色层之前,对所述工件进行表面纹理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表面纹理处理包括:抛光处理、喷砂处理、或者3d纹理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工艺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涂料层之后,对所述涂料层进行抛光处理。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底色层的颜色明度值大于5;且所述第二底色层的颜色与所述第一目标颜色的明度值之差大于或者等于1。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底色层具有一种或多种颜色;所述涂料层具有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目标颜色。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产品,所述产品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着色工艺加工得到。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产品包括:

工件;

形成于所述工件表面上的底色层,所述底色层包括具有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一底色层,以及颜色明度高于所述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二底色层,所述第一底色层与所述第二底色层位于所述底色层的不同区域;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底色层上的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着色工艺,在工件表面形成的底色层包括明度较低的第一底色层,以及明度较高的第二底色层。换言之,第二底色层的颜色浅于第一底色层的颜色。并且,仅在颜色较浅的第二底色层上形成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如此,涂料层所呈现出的颜色为第二底色层的颜色和第二目标颜色的叠加。相比于涂料层呈现出第一目标颜色和第二目标颜色的叠加,此时较浅的第二底色层更能凸显涂料层的第二目标颜色,进而优化着色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着色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产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着色工艺中形成底色层的工艺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着色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标号分别代表:

1、工件;

2、底色层;

21、第一底色层;

22、第二底色层;

3、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工艺和产品的例子。

首先对本公开所涉及到的术语进行如下解释说明。

术语“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通常色彩越偏向白色其明度越高,越偏向黑色其明度越低。换言之,明度高的颜色更浅,明度低的颜色更深。在公开实施例中,颜色明度以孟塞尔色彩系统(munsellcolorsystem)中关于色彩明度的划分作为判定标准。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着色工艺流程图,结合图2,该着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1中,通过pvd工艺在工件1的表面上形成底色层2。其中,底色层2包括具有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一底色层21,以及颜色明度高于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二底色层22,第一底色层21与第二底色层22位于底色层2的不同区域。

在步骤s12中,在第二底色层22上形成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3。

相关技术中,当第一目标颜色较深,而第二目标颜色较浅时,涂料层呈现出的颜色为第二目标颜色与第一目标颜色的叠加。由于第一目标颜色较深,使得涂料层呈现出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如此,难以在颜色较深的底色层上凸显出涂料层的第二目标颜色,进而影响整体着色效果。

示例的,当第一目标颜色为黑色,涂料为半透明红色涂料时,涂料层呈现出的颜色为饱和度较低的暗红色。不难看出,在黑色的底色层上难以凸显出呈现涂料层的红色,使得整体着色效果欠佳。

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着色工艺,在工件1表面形成的底色层2包括不同颜色明度的区域:具有第一目标颜色且明度较低的第一底色层21,以及明度较高的第二底色层22。换言之,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浅于第一底色层21的颜色。并且,通过在颜色较浅的第二底色层22上形成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3,此时较浅的第二底色层22更能凸显涂料层3的本色,使涂料层3呈现出期望的第二目标颜色,获得更佳的着色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涂料层3所呈现出的颜色为颜色较浅的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和第二目标颜色的叠加。相比于涂料层3呈现出第一目标颜色和第二目标颜色的叠加,此时较浅的第二底色层22更能凸显涂料层3的第二目标颜色,在获取更佳着色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底色层21设置成更深的颜色,而无须考虑会因此影响涂料层3的着色效果。

示例的,当第一目标颜色为黑色,即第一底色层21为黑色,涂料为半透明红色涂料时,可以将第二底色层22设置为银色,此时,涂料层3呈现出半透明红色和银色的叠加,为鲜亮的红色。相比将半透明红色涂料形成在黑色的底色层上所呈现的暗红色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所呈现的鲜亮的红色具有更佳的视觉效果。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着色工艺,可实现颜色较深的第一底色层21与颜色鲜艳的涂料层3的组合,即,第一目标颜色可以设置成期望的深色系,而第二目标颜色可以设置成期望的明亮色系。整体工艺着色效果佳,且工艺流程短,便于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形成底色层2的工艺流程图,在本公开的可能实现方式中,采用如下步骤在工件1的表面形成底色层2。

在步骤s121中,在工件1表面遮蔽第二区域,同时暴露第一区域,通过pvd工艺在第一区域形成第一底色层21。

在步骤s122中,遮蔽第一底色层21,暴露第二区域,通过pvd工艺在第二区域形成第二底色层22。

在工件1的表面遮蔽部分区域,可通过pvd工艺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底色层2。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关于上述步骤中的遮蔽工件1表面的方式,示例的,可在工件1的表面覆盖薄膜,或者在工件1的表面涂覆油蜡等。且pvd工艺可以采用真空蒸发镀膜工艺、真空溅射镀膜工艺或者真空离子镀膜工艺等。此外,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在工件1的表面形成的图案的形状来选择。涂料层3的形状同样根据需要在工件1的表面形成的图案的形状来确定,其可设置在第二底色层22的部分区域上,也可完全覆盖第二底色层22。

关于在第二底色层22上设置涂料层3的方式,根据工件1表面所形成图案来选择涂料层3是否与第一底色层21持平,举例来说,当两者需要持平时,可以经塑形工艺使工件1表面具有图案槽,并且在该图案槽内首先形成第二底色层22,随后在第二底色层22上形成涂料层3,以实现涂料层3与第一底色层21的持平。

示例的,上述的设置在工件1表面的图案槽可以为矩形槽、圆形槽、弧形槽、三角形槽、异形槽等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槽,并且,可以设置成以上各形式的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pvd工艺形成的第二底色层22的膜厚可以在0.3μm~1μm之间,例如0.5μm、0.8μm、1μm等,以确保第二底色层22不影响涂料层3在图案槽中的形成。

在形成涂料层3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只要能够实现使涂料均匀地覆于第二底色层22上进行固化即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将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填充在第二底色层22上,并使涂料固化,形成涂料层3。

通过填充的方式可在工件1的表面形成相对较厚的涂料层3,当采用半透明或者透明涂料时,较厚的涂料层3能够呈现较强的立体感,丰富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涂料在常温下呈液态,为了避免其发生不期望的流动,在将其填充到第二底色层22上之前,可以设置对其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可以为如上所述的在工件1表面设置的图案槽,或者,也可以为与第二底色层22轮廓相适配的塑型模具。

以在工件1表面设置图案槽举例来说,通过将涂料填充在图案槽,其周围的凸起部分对液态涂料起到了限定作用,进而避免涂料在工件1的表面随意流动。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可以将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喷涂在第二底色层22上,并使涂料固化,形成涂料层3。

通过喷涂的方式,可在第二底色层22上形成厚度均匀、贴合度高的涂料层3。并且,喷涂所成的涂料层3的厚度可以在0.1mm~0.6mm之间,厚度较薄,如此涂料层3的边缘不易受到外力作用,避免其从第二底色层22上剥落。

在进行喷涂时,为了在第二底色层22上形成边界线清晰的图案,可采用遮蔽机构来限定第二底色层22上能够附着涂料的区域。例如,在第二底色层22上覆盖镂空有预期图案的遮蔽板,或者采用多个遮蔽板遮盖第二底色层22上除期望图案外的其他区域。

涂料可以为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uv涂料或聚氨酯类涂料等。当采用uv涂料时,涂料层3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固化;当采用聚氨酯类涂料时,涂料层3采用烘干加热的方式进行固化。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着色工艺流程示意图。在如图4所示的实现方式中,在工件1的表面形成底色层2之前,还需对工件1进行表面纹理处理。通过对工件1进行表面纹理处理能够使得经过着色处理后的产品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对工件1进行表面纹理的形成方式,举例来说,该表面纹理的形成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抛光处理、喷砂处理、3d(three-dimensional)纹理,以下以这三种方式分别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对工件1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通过抛光处理使得工件1具有光滑、亮洁的表面。该工件1在经过着色处理后,形成亮面效果。

示例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对工件1的表面进行喷砂处理。通过喷砂处理使得工件1具有凹凸不平的磨砂表面。该工件1在经过着色处理后,形成亚光效果。并且,工件1凹凸不平的表面,有助于提高底色层2与工件1的结合紧密度,提升该着色工艺的着色稳定性。其中,喷砂处理所采用的喷涂材料可采用石英、铁砂等。

示例的,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对工件1的表面进行3d(three-dimensional)纹理处理。其中,3d纹理处理可以通过数据化建模来实现,所获取的表面纹理更加立体且多样化。

在形成涂料层3之后,还需对涂料层3进行抛光处理。通过对涂料层3的抛光处理,可去除涂料层3超出预设厚度的部分。尤其是采用填充涂料的方式形成涂料层3时,难以掌控涂料用量,易造成涂料层3过厚。其中涂料层3的厚薄同样会影响涂料层3所呈现出的颜色。因此,当涂料层3过厚时,可通过抛光处理去除涂料层3超出预设厚度的部分,保证实现良好的色彩效果。此外,对涂料层3进行抛光处理,还可降低涂料层3的粗糙度,形成光亮表面,以使涂料层3的颜色更为鲜亮,优化了色彩效果。

关于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为明度值大于5的颜色,且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与第一目标颜色的明度值之差大于或者等于1。

上述提及,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明度值以孟塞尔色彩系统中关于明度的划分作为评判依据。根据评判依据,将明度值大于5的颜色视为浅色,且明度值越高,其颜色越浅。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明度可以为6、7、8、9、10,且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明度值越高,越能衬托出其上涂料层3的第二目标色。同时,第二底色层22与第一目标颜色之间明度值之差可以为1、2、3、4、5、6、7、8、9、10,二者差值越高,越能凸显涂料层3所呈现颜色和第一目标颜色之间的差别,优化着色效果。

同时,第二底色层22可具有一种或多种颜色,涂料层3同样可具有一种或多种第二目标颜色。通过第二底色层22和涂料层3多种颜色的组合,极大丰富了该着色工艺的色彩效果,显著提升其色彩表现力。

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底色层22具有单一颜色,涂料层3具有多种颜色。显然,不同颜色的涂料层3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效果。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二底色层22具有多种颜色,涂料层3具有单一颜色。此时,涂料层3因受到第二底色层22不同颜色的影响,同样能够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效果。

在又一种示例中,第二底色层22具有多种颜色,涂料层3也具有多种颜色。在本示例中,不同颜色的第二底色层22与不同颜色的涂料层3之间的可实现多种组合,进而实现极为丰富的色彩效果。

关于第二底色层22和涂料层3的颜色,示例的,第二底色层22具有金色、银色、浅粉色、灰色等其中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涂料层3具有红色、蓝色、白色、黄色、橙色、绿色、紫色等其中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

当通过pvd工艺实现具有两种及以上颜色的第二底色层22时,着色过程中需始终保证遮蔽第一底色层21,此时第二底色层22通过如下步骤形成:

首先,遮蔽第二底色层22中第一预设区域,形成第二底色层22中的第一种颜色。其次,遮蔽已着色的第一预设区域,暴露第二预设区域,形成第二底色层22中的第二种颜色。之后,依次类推,完成第二底色层22中的多种颜色。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pvd工艺在实现两种颜色的着色效果时,不同颜色底色层之间的分界线明显,其着色效果最佳。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产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产品通过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着色工艺加工得到。

在一种可能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产品包括:工件1;形成于工件1表面上的底色层2,底色层2包括具有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一底色层21,以及颜色明度高于第一目标颜色的第二底色层22,第一底色层21与第二底色层22位于底色层2的不同区域;以及,形成于第二底色层22上的具有第二目标颜色的涂料层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工件可以为已成型但未经着色的半成品,经本公开所提供的着色工艺后形成产品。其中产品可以为板材、徽章、图标或者电子产品配件等。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产品,由于设置涂料层3的第二底色层22的颜色浅于第一目标颜色,因此涂料层3可呈现出更为鲜艳的颜色,使得涂料层3与第一底色层21区域明显。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工件具有色彩鲜艳、视觉效果丰富的特点,顺应了当前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