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用部件以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0696发布日期:2018-06-02 06:4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钟表用部件以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用部件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钟表被要求作为实用品的功能,并且作为装饰品而被要求优异的审美性(外形美观)。

因此,在表壳、表带等的钟表用部件中使用着具有优异的质感的贵金属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贵金属材料通常较为高价,并且存在硬度较低、且容易损伤(耐擦性差)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2990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审美性优异、耐腐蚀性优异、并且耐擦性、耐磨损性也优异的钟表用部件,此外,还提供一种具备所述钟表用部件的钟表。

这样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本发明而达成。

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材;

第一覆膜,其由以Co作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Mo的材料构成。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审美性优异(尤其是,呈现出光泽性较高且具有奢侈感的外观),耐腐蚀性优异,耐擦性、耐磨损性也优异的钟表用部件。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基材由包含不锈钢、Ti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在第一覆膜的厚度比较薄等的情况下,能够对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外观带来恰当的影响,从而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审美性确实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在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覆膜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实施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钟表用部件的审美性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在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覆膜之间,设置有由包含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硬度更高,并且使钟表用部件的耐压痕性(压痕的附着难易度)等更加优异,并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较好地实施色感的调节(尤其是,光泽度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在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覆膜之间,设置有由包含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

在所述第二覆膜的两面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基底层。

由此,可以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实施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钟表用部件的审美性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覆膜具有组分在厚度方向上梯度地变化的部位。

由此,例如能够在获得钟表用部件的耐压痕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的提高、以及色感的调节(尤其是,光泽度的调节)等的由设置第二覆膜而获得的效果的同时,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覆膜具有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朝向该第二覆膜的表面侧降低的区域。

由此,例如能够获得钟表用部件的耐压痕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的提高、以及色感的调节(尤其是,光泽度的调节)等的由设置第二覆膜而获得的效果,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覆膜在该第二覆膜的两面侧分别具有所述区域。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特别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覆膜的厚度为0.05μm以上且4.0μm以下。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硬度更高,并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压痕性(压痕的附着难易度)等更优异,并且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恰当地实施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覆膜的厚度为0.02μm以上且2.0μm以下。

由此,能够抑制钟表用部件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光泽感、审美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更优异。此外,能够使钟表用部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覆膜的外表面侧,设置有由包含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材料构成的涂层。

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污垢的附着引起的审美性的降低。此外,即使在污垢附着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容易地去除该污垢。因此,能够以较长期间、并且在各种环境下,更恰当地保持优异的审美性。此外,不仅是防污性,还可以提高触感、防水性等。此外,由于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给作为钟表用部件整体的外观带来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钟表用部件的审美性优异。

优选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为表壳或表带。

由于这些部件(钟表用部件)给钟表整体的外观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在这些部件上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使作为钟表整体的审美性更加优异。此外,这些部件在钟表的使用时等,通常为露出在外部的部件,且为容易与皮肤接触的部件,在各种部件中也是被特别强烈地要求特别优异的耐擦性、耐磨损性、耐过敏性(引起过敏反应的难易度)等优异。因此,通过在这些部件上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如前所述的由本发明所获得的效果。

本发明的钟表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审美性(尤其是,呈现出光泽性较高且有奢侈感的外观)优异,耐腐蚀性优异,并且耐擦性、耐磨损性也优异的钟表用部件的钟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手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钟表用部件

首先,对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以下,对于图1中的上侧为观察者的视点侧的情况为中心而进行说明(对于后文所述的图2~图5也相同)。

钟表用部件10具备:基材1;由以Co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而含有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含有Mo的材料构成的第一覆膜2。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审美性优异(尤其是,光泽性较高且呈现具有奢侈感的外观),耐腐蚀性优异,并且耐擦性、耐磨损性也优异的钟表用部件10。尤其是,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要材料,也能够获得光泽性较高、且具有奢侈感的外观。此外,作为基材1,即使在使用了由各种材料构成的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审美性等优异,从而基材1的选择的范围较宽。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覆膜2的构成材料为不容易产生过敏问题的材料。此外,由于即使在第一覆膜2的厚度比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光泽性以及优异的审美性,因此能够抑制钟表用部件10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性优异。

相对于此,在不满足如上所述的条件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如上所述的优异的效果。

例如,在第一覆膜2中的Cr的含有率小于所述下限值时,耐腐蚀性、耐擦性、耐磨损性将存在不足。

此外,在第一覆膜2中的Cr的含有率超过所述上限值时,审美性将降低、且无法获得具有奢侈感的光泽感。

此外,在第一覆膜2中的Mo的含有率小于所述下限值时,耐擦性、耐磨损性将存在不足。

此外,在第一覆膜2中的Mo的含有率超过所述上限值时,审美性将降低、且无法获得具有奢侈感的光泽感。

此外,作为第一覆膜2,当使用由Pt等贵金属材料构成的材料来代替由含有Co、Cr以及Mo的合金构成的覆膜时,耐擦性、耐磨损性将显著降低。

基材

基材1为具有作为对第一覆膜2等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功能的部件。

基材1虽然可以为由任何材料构成的部件,但作为基材1的构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Al、Ti、V、Cr、Fe、Co、Ni、Cu、Zn、Zr、Nb、Mo、In、Sn、Hf、Ta、W、Bi、Mg、或包含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等金属材料;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钛等氧化物系陶瓷、羟基磷灰石等氢氧化物系陶瓷、氮化硅等氮化物系陶瓷、碳化硅等碳化物系陶瓷、萤石等卤化物系陶瓷、碳酸盐系陶瓷、磷酸盐系陶瓷等各种陶瓷材料;蓝宝石玻璃、钠玻璃、水晶玻璃、石英玻璃、铅玻璃、钾玻璃、硼硅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材料;各种热可塑性树脂、各种硬化性树脂等塑料材料等。

在这些材料中,基材1最好为金属材料,尤其优选为,由包含不锈钢、Ti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

由此,可以获得具有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基材1,并且能够使与第一覆膜2等之间的密合性更加优异,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在第一覆膜2的厚度比较薄等的情况下,能够对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外观带来恰当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审美性优异。此外,由于即使在将第一覆膜2的厚度设为比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足够优异的审美性,因此从抑制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成本等观点出发较有利。

作为Ti,纯Ti、Ti合金(α合金、α-β合金、β合金)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作为不锈钢,可以使用选自铁素体系、奥氏体系、马氏体系、奥氏体/铁素体系等中的任一个。

此处,在铁素体系不锈钢中,在后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SUS444为极低C、极低N、18Cr-2Mo的高纯度铁素体系不锈钢,特别地,由于耐点蚀性、耐缝隙腐蚀性、耐应力腐蚀开裂性优异,因此能够适当地使用。

基材1中的不锈钢以及Ti的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5%以上,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9%以上。

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如前所述的效果。

基材1优选为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足够低的材料,基材1中的贵金属元素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这些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1%以下。

由此,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要材料,也可较为显著地发挥获得了优异的外观这一效果。

基材1可以为在各个部位具有均匀的组分的部件,还可以为具有组分不同部位的部件。例如,基材1可以为由基部、对该基部进行覆盖并且具有与该基部不同的组分的至少一层膜的材料、组分梯度地变化的梯度材料(例如,在厚度方向上组分梯度地变化的梯度材料等)构成的部件。

基材1的形状、大小未被特别地限定,通常基于钟表用部件10的形状、大小而被决定。

基材1可以为,例如在表面上实施了镜面加工、纹理加工、梨皮面加工等表面加工的部件。此外,基材1上还可以设置有文字、数字、记号、花纹等凹凸图案。

由此,例如可以使钟表用部件10的表面的光泽状态具有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镜面加工可以通过例如公知的研磨方法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抛光轮(布制研磨轮)研磨、滚光筒研磨、其他机械研磨等。

此外,使用实施了这种表面加工的基材1而制造的钟表用部件10与通过对后文中详细叙述的各种膜直接实施表面加工而获得的产品相比,闪耀等被抑制,并且审美性特别优异。此外,后文中详细叙述的各种膜通常为比较薄的材料,在对该膜直接实施表面加工的情况下,在实施该表面加工时该膜容易产生碎裂、剥离等缺陷,并且存在钟表用部件10的制造的成品率显著降低的情况,但通过对基材1实施表面加工,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这种问题的产生。此外,对基材1的表面加工与对后文中详细叙述的各种膜的表面加工相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容易地实施。

第一覆膜

第一覆膜2为由以Co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而含有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Mo的材料构成的部件。

由这种材料构成的第一覆膜2即使不包含贵金属也呈现优异的光泽感,从而审美性优异。此外,耐腐蚀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也优异。

第一覆膜2虽然以Co为主要成分,但第一覆膜2中的Co的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9%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62%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63%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7%以下。

由此,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同时实现审美性、以及耐擦性/耐磨损性。

虽然第一覆膜2中的Cr的含有率只要是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即可,但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6.2%以上且质量百分比29.8%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6.4%以上且质量百分比29.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6.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29.4%以下。

由此,能够在使审美性更加优异的同时,使耐腐蚀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特别优异。

虽然第一覆膜2中的Mo的含有率只要是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即可,但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2%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8%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3%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4%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6%以下。

由此,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同时兼顾审美性、以及耐擦性/耐磨损性。

第一覆膜2还可以为包含上述以外的成分的材料。作为这种成分,例如可列举出Si、Mn、N、Fe、C、Ni、Ti、Al、Ag、Pt、Pd、Rh、Ir等。

但是,第一覆膜2中的Co、Cr以及Mo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成分的情况下为这些含有率之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3.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5%以下。

尤其是,第一覆膜2中的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这些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1%以下。

由此,即使不使用贵金属作为主要材料,也可以更显著地发挥能够获得优异的外观这一效果。

第一覆膜2既可以为在各个部位具有均匀的组分的结构,也可以为具有组分不同的部位的结构。例如,第一覆膜2可以由层叠有多个层的层叠体、组分梯度地变化的梯度材料(例如,组分在厚度方向上梯度地变化的梯度材料等)构成的部件。由此,例如能够在获得由设置如上所述的第一覆膜2而实现的效果的同时使第一覆膜2与基材1等之间的密合性更加优异,还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第一覆膜2的厚度优选为0.02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4μm以上且1.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7μm以上且1.6μm以下。

由此,能够在抑制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使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光泽感、审美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更加优异。此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一覆膜2的意外剥离等,并且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第一覆膜2的形成方法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喷涂、静电涂布、电沉积涂布等的涂布法,电解电镀、浸渍电镀、无电解电镀等的湿式电镀法,或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真空沉积、溅射、离子电镀、激光消融等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

通过作为第一覆膜2的形成方法而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具有均匀的膜厚,进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均质且与基材1等的密合性特别优异的第一覆膜2。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作为第一覆膜2的形成方法而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第一覆膜2比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意外波动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方面也较有利。

此外,钟表用部件10的第一覆膜2被目视观察一侧的面(在使用钟表用部件10时为观察者的视点侧的面)的色调,在例如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优选为,a*在-2.0以上且3.0以下,b*在-1.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a*在-1.5以上且2.5以下,b*在0.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a*在-1.0以上且2.0以下,b*在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由此,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特别优异。

此外,钟表用部件10的第一覆膜2被目视确认一侧的面(在使用钟表用部件10时观察者的视点侧的面)的色调,在例如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优选为,L*为75.0以上且89.0以下,更优选为,L*为78.0以上且8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L*为82.0以上且87.0以下。由此,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特别优异。

虽然钟表用部件10只要是构成钟表的部件则可以为任何部件,但优选为在使用钟表时从外部可目视确认到的部件,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表镜、表壳、表圈、后盖、表带(包含表带的链、表带扣环、卡扣、表扣、表带/表带扣穿脱机构等)、表盘、表针、转子、表冠(例如,螺丝锁紧式表冠等)、按钮、刻度环、分隔板等,其中优选为表壳或表带。

由于这些部件(钟表用部件)给钟表整体的外观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在这些部件上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使作为钟表整体的审美性更加优异。此外,这些部件在使用钟表时,通常为露出在外部的部件,又是容易与皮肤接触的部件,在各种部件中被特别强烈地要求特别优异的耐擦性、耐磨损性、耐过敏性(引起过敏反应的难易度)等优异。因此,通过在这些部件上应用本发明,从而能够更显著地发挥通过如前所述的本发明而获得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于相同事项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在基材1的表面上,依次层叠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第一基底层)3;以及由以Co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Mo的材料构成的第一覆膜2。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在基材1与第一覆膜2之间,设置有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3。

由此,能够使基材1与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更加优异,并且能够缓和被施加在钟表用部件10上的冲击,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使基材1的表面平滑,又能够实施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优异。

基底层3还可以包含Ti以外的成分。

但是,基底层3中的Ti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

尤其是,基底层3中的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这些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1%以下。

基底层3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02μm以上且0.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μm以上且0.3μm以下。

由此,能够使基材1与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或缓和冲击的功能进一步优异,并且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进一步优异,并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性更加优异,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成本。此外,能够更恰当地实施基材1的表面的平滑化、或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

基底层3的形成方法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喷涂、静电涂布、电沉积涂布等涂布法,电解电镀、浸渍电镀、无电解电镀等湿式电镀法,或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真空沉积、溅射、离子电镀、激光消融等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

作为基底层3的形成方法通过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且与基材1等之间的密合性特别优异的基底层3。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作为基底层3的形成方法通过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即使在应该形成的基底层3为比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膜厚的意外波动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方面也较为有利。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对相同的事项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在基材1的表面上,依次层叠有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第一基底层)3、由包含选自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4、以及由以Co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Mo的材料构成的第一覆膜2。换言之,在基材1与第一覆膜2之间,除了设置有由包含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4以外,与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硬度更高,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压痕性(压痕的附着难易度)等更加优异,并且能够更有效地缓和应力,进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恰当地实施色感的调节(特别是光泽度的调节)。

第二覆膜4还可以包含TiC、TiCN以外的成分。

但是,第二覆膜4中的TiC、TiCN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

尤其是,第二覆膜4中的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这些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1%以下。

第二覆膜4可以为在各个部位具有均匀的组分的部件,还可以为具有组分不同部位的部件。例如,第二覆膜4还可以为层叠了多个层的层叠体等。

尤其优选为,第二覆膜4为具有组分在厚度方向上梯度地变化的部位的结构。

由此,能够获得例如钟表用部件10的耐压痕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的提高、或色感的调节(特别地,光泽度的调节)等由设置第二覆膜4所产生的效果,并且能够使第二覆膜4和与该第二覆膜4邻接的部位(在图示的构成中为基底层3以及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更加优异,此外还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二覆膜4的破坏(层内剥离等),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优选为,第二覆膜4为具有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朝向该第二覆膜4的表面侧降低的区域的结构。

由此,能够获得例如钟表用部件10的耐压痕性、耐擦性、耐磨损性等的提高、或色感的调节(特别地,光泽度的调节)等由设置第二覆膜4所产生的效果,并且能够使第二覆膜4和与该第二覆膜4邻接的部位(在图示的构成中为基底层3以及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更加优异,此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覆膜4的破坏(层内剥离等),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

虽然第二覆膜4可以为具有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朝向该第二覆膜4的一侧的表面侧降低的区域,但优选为,在该第二覆膜4的两面侧分别具有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降低的区域。

由此,能够使第二覆膜4和被设置在第二覆膜4的两面侧的部位(在图示的构成中,为基底层3以及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特别优异,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特别优异。

当将第二覆膜4中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成为最大的部位处的C以及N的含有率设为X1【质量百分比%】,并将第二覆膜4中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成为最小的部位处的C以及N的含有率设为X2【质量百分比%】时,优选为满足1≤X1-X2≤20的关系,更优选为满足2≤X1-X2≤15的关系,进一步优选为满足3≤X1-X2≤12的关系。

由此,能够更显著地发挥如前所述的效果。

第二覆膜4的厚度优选为0.05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μm以上且1.5μm以下。

由此,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硬度更高,并且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压痕性(压痕的附着难易度)等更加优异,并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并且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性更加优异,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成本。此外,能够更恰当地实施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

此外,由于设置有基底层3,因此基材1与第二覆膜4之间的密合性变得更加优异,并且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变得特别优异。

第二覆膜4的形成方法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喷涂、静电涂布、电沉积涂布等涂布法,电解电镀、浸渍电镀、无电解电镀等湿式电镀法,或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真空沉积、溅射、离子电镀、激光消融等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

作为第二覆膜4的形成方法,通过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且与基底层3等之间的密合性特别优异的第二覆膜4。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作为第二覆膜4的形成方法而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第二覆膜4比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意外波动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方面也较为有利。

如上所述的第二覆膜4也能够应用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发挥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而省略对于相同的事项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在基材1的表面上,依次层叠有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第一基底层)3、由包含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4、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第二基底层)5、以及由以Co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包含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Mo的材料构成的第一覆膜2。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材1与第一覆膜2之间,设置有由包含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4,并且分别在该第二覆膜4的两面侧设置有基底层3以及5。

由此,不仅可以使基材1与第二覆膜4之间的密合性优异,还可以使第二覆膜4与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优异,又能够更有效地缓和被施加在钟表用部件10上的冲击,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此外,能够使第二覆膜4的表面平滑,此外还能够实施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优异。

基底层5还可以为包含Ti以外的成分的部件。

但是,基底层5中的Ti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

尤其是,基底层5中的贵金属元素(Au、Ag、Pt、Pd、Rh、Ir、Ru、Os)的含有率(在包含多种贵金属元素的情况下为这些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0%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1%以下。

基底层5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02μm以上且0.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μm以上且0.3μm以下。

由此,能够使第二覆膜4与第一覆膜2之间的密合性、或缓和冲击的功能更加优异,从而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耐久性更加优异,并且使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性更加优异,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钟表用部件10的生产成本。此外,能够更恰当地实施第二覆膜4的表面的平滑、以及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微妙的色感的调节。

基底层5的形成方法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喷涂、静电涂布、电沉积涂布等涂布法,电解电镀、浸渍电镀、无电解电镀等湿式电镀法,或热CVD、等离子体CVD、激光CVD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真空沉积、溅射、离子电镀、激光消融等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喷镀等,但优选为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

通过作为基底层5的形成方法而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均质、且与第二覆膜4等之间的密合性特别优异的基底层5。其结果为,能够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耐久性特别优异。

此外,通过作为基底层5的形成方法而应用干式电镀法(气相成膜法),从而即使应该形成的基底层5比较薄,也能够使膜厚的意外波动足够小。因此,在提高钟表用部件10的可靠性方面也较为有利。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进行说明。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于相同的事项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部件10中,在基材1的表面上,依次层叠有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第一基底层)3、由包含TiC、TiCN中的至少一方的材料构成的第二覆膜4、由包含Ti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第二基底层)5、由以Co为主要成分、以质量百分比26%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Cr、以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以下的含有率而包含Mo的材料构成的第一覆膜2、以及由包含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材料构成的涂层6。换言之,在第一覆膜2的外表面侧,除了设置有由包含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材料构成的涂层6以外,与前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附着污垢而导致的审美性的降低。此外,即使在附着了污垢的情况下,也能够较容易地去除污垢。因此,能够以较长期间在各种环境下更恰当地保持优异的审美性。此外,通过具有由包含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材料构成的涂层6,从而不仅提高了防污性,也提高了触感、防水性等。此外,由于含氟有机硅化合物对作为钟表用部件10整体的外观带来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钟表用部件10的审美性优异。

作为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CF3(CF2)2C2H4Si(OCH3)3、CF3(CF2)4C2H4Si(OCH3)3、CF3(CF2)6C2H4Si(OCH3)3、CF3(CF2)8C2H4Si(OCH3)3、CF3(CF2)10C2H4Si(OCH3)3、CF3(CF2)12C2H4Si(OCH3)3、CF3(CF2)14C2H4Si(OCH3)3、CF3(CF2)16C2H4Si(OCH3)3、CF3(CF2)18C2H4Si(OCH3)3、CF3(CF2)6C2H4Si(OC2H5)3、CF3(CF2)8C2H4Si(OC2H5)3、CF3(CF2)6C2H4SiCl3、CF3(CF2)8C2H4SiCl3、CF3(CF2)6C3H6Si(OCH3)3、CF3(CF2)8C3H6Si(OCH3)3、CF3(CF2)6C3H6Si(OC2H5)3、CF3(CF2)8C3H6Si(OC2H5)3、CF3(CF2)6C3H6SiCl3、CF3(CF2)8C3H6SiCl3、CF3(CF2)6C4H8Si(OCH3)3、CF3(CF2)8C4H8Si(OCH3)3、CF3(CF2)6C4H8Si(OC2H5)3、CF3(CF2)8C4H8Si(OC2H5)3、CF3(CF2)6C2H4Si(CH3)(OCH3)2、CF3(CF2)8C2H4Si(CH3)(OCH3)2、CF3(CF2)6C2H4Si(CH3)Cl2、CF3(CF2)8C2H4Si(CH3)Cl2、CF3(CF2)6C2H4Si(C2H5)(OC2H5)2、CF3(CF2)8C2H4Si(C2H5)(OC2H5)2等。

此外,作为含氟有机硅化合物,也能够适当地使用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作为含有氨基的含氟有机硅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C9F19CONH(CH2)3Si(OC2H5)3、C9F19CONH(CH2)3SiCl3、C9F19CONH(CH2)3Si(CH3)Cl2、C9F19CONH(CH2)NH(CH2)Si(OC2H5)3、C9F19CONH(CH2)5CONH(CH2)Si(OC2H5)3、C8F17SO2NH(CH2)5CONH(CH2)Si(OC2H5)3、C3F7O(CF(CF3)CF2O)2-CF(CF3)-CONH(CH2)Si(OC2H5)3、C3F7O(CF(CF3)CF2O)m’-CF(CF3)-CONH(CH2)Si(OCH3)3【此处,m’为1以上的整数】等。

此外,作为含氟有机硅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Rf'(CH2)2SiCl3、Rf'(CH2)2Si(CH3)Cl2、(Rf'CH2CH2)2SiCl2、Rf'(CH2)2Si(OCH3)3、Rf'CONH(CH2)3Si(OC2H5)3、Rf'CONH(CH2)2NH(CH2)3Si(OC2H5)3、Rf'SO2N(CH3)(CH2)2CONH(CH2)3Si(OC2H5)3、Rf'(CH2)2OCO(CH2)2S(CH2)3Si(OCH3)3、Rf'(CH2)2OCONH(CH2)2Si(OC2H5)3、Rf'COO-Cy(OH)-(CH2)2Si(OCH3)3、Rf'(CH2)2NH(CH2)2Si(OCH3)3、以及Rf'(CH2)2NH(CH2)2NH(CH2)2Si(OCH2CH2OCH3)3等。在上述的各式中,Cy为环己烷残基,Rf’为碳数在4以上且16以下的多氟烷基。

作为构成涂层6的含氟有机硅化合物,尤其优选为以如下化学式(1)或如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Rf1表示全氟烷基。X表示溴、碘或氢。Y表示氢或低级烷基,Z表示氟或三氟甲基。R1表示可水解的基团,R2表示氢或惰性的一价的烃基。a、b、c、d、e为0或1以上的整数,并且a+b+c+d+e至少为1以上,以a、b、c、d、e概括的各个重复单元的存在顺序在式中并未被限定。f为0、1或2。g为1、2或3。h为1以上的整数。

【化学式2】

式(2)中,Rf2包含以化学式“-(CkF2k)O-”表示的单位,并表示具有不具有分支的直链状的全氟聚亚烷基醚结构的2价的基团。另外,化学式“-(CkF2k)O-”中k为1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R3表示碳原子数1~8的一价烃基,W表示水解性基团或卤素原子。P为0、1或2,n为1以上且5以下的整数。m以及r为2或3。

涂层6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02μm以上且0.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μm以上且0.3μm以下。

如上所述的涂层6也能够应用于所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并且发挥相同的效果。

钟表

接着,对本发明的钟表进行说明。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钟表(手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手表(钟表)W10具备,表体(表壳)W22、后盖W23、表圈(表缘)W24、玻璃板(表镜)W25。此外,表壳W22内收纳有未图示的机芯(例如,表盘、附带表针的部件)。

表体W22内嵌入/固定有上条柄轴W26,在该上条柄轴W26内以可旋转的方式而插入有表冠W27的轴部W271。

表体W22与表圈W24通过塑料衬垫W28而被固定,表圈W24与玻璃板W25通过塑料衬垫W29而被固定。

此外,后盖W23相对于表体W22而被嵌合(或拧合),并且在这些接合部(密封部)W50中以压缩状态而被插入有环状的橡胶衬垫(后盖衬垫)W40。通过该结构,从而密封部W50被液密地密封,从而获得防水功能。

在表冠W27的轴部W271的途中的外周上形成有沟槽W272,而该沟槽W272内嵌合有环状的橡胶衬垫(表冠衬垫)W30。橡胶衬垫W30与上条柄轴W26的内周面密合,并在该内周面与沟槽W272的内面之间被压缩。通过该结构,从而表冠W27与上条柄轴W26之间被液密地密封并能够获得防水功能。另外,在对表冠W27进行旋转操作时,橡胶衬垫W30将与轴部W271一起旋转,并在与上条柄轴W26的内周面密合的同时在圆周方向上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钟表的手表W10为,其构成部件中至少一个由前文所述的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构成。换言之,本发明的钟表为具备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的钟表。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审美性优异(尤其是,呈现出光泽性较高且有奢侈感的外观),耐腐蚀性优异,并且耐擦性、耐磨损性也优异的钟表用部件的钟表W10。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被限定于此。

例如,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钟表中,各部件的结构能够置换为发挥相同的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还能够附加任意的结构。

例如,钟表用部件还可以为,具备了由Ti以外的材料构成的基底层的部件、或具备由含氟有机硅化合物以外的材料构成的涂层的部件等。

此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钟表用部件时等的观察者的角度为设置有钟表用部件的第一覆膜的面侧的情况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在基材为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的部件等的情况下,观察者的角度也可以为相反的面侧。换言之,也可以为可经由基材而目视观察到第一覆膜的结构。

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1】钟表用部件的制造

实施例1

首先,准备了与手表用表壳相对应的形状的纯Ti制的基材。

接着,对该基材进行了清洗。作为基材的清洗,首先,实施碱性电解脱脂30秒钟,接下来,实施中和10秒钟,并实施水洗10秒钟,且实施纯水清洗10秒钟。

接着,通过实施溅射,从而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由CoCrMo合金构成的厚度0.5μm的第一覆膜,从而获得了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手表用表壳。将形成第一覆膜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120V。

实施例2

除了作为基材而使用了作为铁素体系不锈钢的SUS444制的材料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实施例3

首先,准备了与手表用表壳相对应的形状的纯Ti制的基材。

接着,对该基材进行了清洗。作为基材的清洗,首先实施碱性电解脱脂30秒钟,接下来实施中和10秒钟,并实施水洗10秒钟,且实施纯水清洗10秒钟。

接着,通过实施溅射,从而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的厚度0.1μm的基底层(第一基底层)。将形成基底层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

接着,通过溅射,在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由CoCrMo合金构成的厚度0.5μm的第一覆膜,从而获得了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手表用表壳。将形成第一覆膜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120V。

实施例4

除了作为基材而使用SUS444制的部件、且在形成第一覆膜时改变了作为靶材而使用的CoCrMo合金的组分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实施例5

首先,准备了与手表用表壳相对应的形状的纯Ti制的基材。

接着,对该基材进行了清洗。作为基材的清洗,首先,实施碱性电解脱脂30秒钟,接下来,实施中和10秒钟,并实施水洗10秒钟,且实施纯水清洗10秒钟。

接着,通过实施溅射,而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的厚度0.1μm的基底层。将形成基底层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

接着,通过溅射,在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C构成的厚度0.35μm的第二覆膜。在形成第二覆膜时的功率为9kW,偏压为-80V。

接着,通过溅射,在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了由CoCrMo合金构成的厚度0.5μm的第一覆膜,从而获得了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手表用表壳。将形成第一覆膜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120V。

实施例6

除了作为基材而准备SUS444制的材料、且在形成第一覆膜时变更了作为靶材而使用的CoCrMo合金的组分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实施例7

首先,准备了与手表用表壳相对应的形状的纯Ti制的基材。

接着,对该基材进行了清洗。作为基材的清洗,首先,实施碱性电解脱脂30秒钟,接下来,实施中和10秒钟,并实施水洗10秒钟,且实施纯水清洗10秒钟。

接着,通过实施溅射,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的厚度0.1μm的第一基底层。将形成第一基底层时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

接着,通过溅射,在第一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C构成的厚度0.50μm的第二覆膜。将形成第二覆膜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氩气的流量为100ccm。此外,这时,使乙炔气体的流量从10ccm上升至20ccm,然后,使乙炔气体的流量从20ccm降低至10ccm,从而将第二覆膜形成为,由在厚度的中心部附近处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较大、并且朝向两个表面C以及N的含有率之和的值逐渐减少的梯度材料构成。

接着,通过溅射,在第二覆膜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的厚度0.05μm的第二基底层。将形成第二基底层时的功率设为9kW,偏压设为-80V。

接着,通过溅射,在第二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由CoCrMo合金构成的厚度0.5μm的第一覆膜,从而获得了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手表用表壳。另外,在形成第一覆膜时,通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功率从1kW变化到9kW,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偏压从-80V变化到-120V,从而使第一覆膜由在厚度方向上组分、膜质梯度地变化的梯度材料形成。

实施例8

除了通过作为基材而使用SUS444制的部件、并且改变各个膜(各个层)的成膜时间从而成为了如表1所示的结构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实施例9

首先,准备了与手表用表壳相对应的形状的纯Ti制的基材。

接着,对该基材进行了清洗。作为基材的清洗,首先实施碱性电解脱脂30秒钟,接下来实施中和10秒钟,并实施水洗10秒钟,且实施纯水清洗10秒钟。

接着,通过实施溅射,从而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的厚度0.1μm的第一基底层。将形成第一基底层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

接下来,通过溅射,在第一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C构成的厚度0.35μm的第二覆膜。将形成第二覆膜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将氩气的流量设为100ccm。

接下来,通过溅射,在第二覆膜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的厚度0.05μm的第二基底层。将形成第二基底层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80V。

接下来,通过溅射,在第二基底层的表面上形成了由CoCrMo合金构成的厚度0.5μm的第一覆膜。将形成第一覆膜时的功率设为9kW,将偏压设为-120V。

接着,以如下方式,在第一覆膜的表面上形成由含氟有机硅化合物构成的厚度0.03μm的涂层,从而获得了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手表用表壳。

即,首先,将含氟有机硅化合物(信越化学工业制、KY-130(3))在氟系溶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FR稀释剂)中进行稀释从而以固体成分成为质量百分比3%的方式进行调制的材料1.0g,填充在事先填充有钢丝绒(日本钢丝绒制、#0、线直径0.025mm)0.5g的容器(上方被敞开的圆筒形的铜制容器,内径16mm×内高6mm)中,并在120℃下干燥了1小时。接着,将该铜制容器与形成有第一基底层、第二覆膜、第二基底层以及第一覆膜的基材一起放置在真空蒸发装置内,并在使装置内设为0.01Pa的压力后,以成为的膜形成速度(镀气速度)的方式而从铜制容器使含氟有机硅化合物蒸发。作为加热源使用了钼制电阻加热舟皿。

实施例10

除了作为基材而使用SUS444制的部件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比较例1

除了代替由CoCrMo合金构成的第一覆膜而形成了由Pt组成的膜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比较例2~5

除了改变在形成第一覆膜时作为靶材而使用的CoCrMo合金的组分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了钟表用部件(手表用表壳)。

将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的钟表用部件的结构汇总并示于表1中。另外,对于比较例1,将由Pt组成的膜的条件示于第一覆膜的栏中。此外,第一覆膜中的除了示于表1的内容以外的成分的含有率(多个成分的含有率之和)对于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的任一个均为质量百分比1.5%以下。此外,对于构成钟表用部件的各个部位,示于表中的成分的含有率均为质量百分比99.9%以上。

【表1】

【2】评价

【2-1】通过目测而实施的外观评价

对于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制造出的各个钟表用部件,实施通过目测而进行的观察,并根据以下基准而进行了评价。

A:呈现出充满奢侈感,并具有较高的光泽感的极为优异的外观。

B:呈现出充满奢侈感,并具有较高的光泽感的非常优异的外观。

C:呈现出有奢侈感,并具有较高的光泽感的优异的外观。

D:呈现出虽然有光泽感但稍微劣质的外观。

E:呈现出光泽感较低且劣质的外观。

【2-2】通过分光光度计而实施的外观评价

【2-2-1】对a*以及b*的评价

对于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制造出的钟表用部件,实施使用了分光光度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CM-5)的测量,并根据以下的基准而进行了评价。

A: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a*在-1.0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b*在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

B: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a*在-1.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内,并且b*在0.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内(但是,除去A的范围)。

C: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a*在-2.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b*在-1.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内(但是,除去A以及B的范围)。

D: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a*在-3.0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b*在-2.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但是,除去A、B以及C的范围)。

E: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a*在-3.0以上且4.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b*在-2.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外。

另外,作为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使用以JIS Z 8720规定的D65的部件,并且以视角:2°进行了测量。

【2-2-2】对于L*的评价

对于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制造出的钟表用部件,实施使用了分光光度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CM-5)的测量,并根据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A: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L*在82.0以上且87.0以下的范围内。

B: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L*在78.0以上且88.0以下的范围内(但是,除去A的范围)。

C: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L*在75.0以上且89.0以下的范围内(但是,除去A以及B的范围)。

D: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L*在74.0以上且90.0以下的范围内(但是,除去A、B以及C的范围)。

E:在以JIS Z 8729规定的L*a*b*表示的色度图中,L*在74.0以上且90.0以下的范围外。

另外,作为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使用以JIS Z 8720规定的D65的部件,并且以视角:2°进行了测量。

【2-3】耐腐蚀性评价

干燥器内加入人工汗液,并在45℃下放置了12小时。然后,在干燥器内加入各钟表用部件,进一步在45℃下进行了放置。这时,各个钟表用部件以不会浸渍到人工汗液中的方式而配置。120小时后,将各个钟表用部件从干燥器内取出,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CM-5)对钟表用部件的色调进行测量,并求出实施所述充气试验的前后的色差,且根据以下的基准而进行了评价。

A:色差ΔE小于3。

B:色差ΔE为3以上且小于4。

C:色差ΔE为4以上且小于5。

D:色差ΔE为5以上且小于6。

E:色差ΔE为6以上。

另外,作为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使用以JIS Z 8720规定的D65的部件,并以视角:2°进行了测量。

【2-4】耐划伤性/耐磨损性评价

对于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制造出的各个钟表用部件,实施如下所示的试验,并对耐划伤性/耐磨损性进行了评价。

使用Suga磨损测试机(Suga测试机株式会社制、NUS-ISO-1),并在载荷:200gf的条件下,通过目视来观察对各钟表用部件的表面进行了共计300DS(双冲程)磨损后的各钟表用部件的外观,并对这些外观根据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另外,上述试验使用住友3M(株式会社)制包装薄膜(氧化铝,粒度:30μm)来实施。

A:表面上完全没有确认到损伤的产生。

B:表面上几乎没有确认到损伤的产生。

C:表面上确认到少许损伤的产生。

D:表面上显著地确认到损伤的产生。此外,确认到覆膜(第一覆膜,涂层等)的剥离。

【2-5】耐压痕性评价

对于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制造的各个钟表用部件,通过实施以下所示的试验,对耐压痕性进行了评价。

朝向各个钟表用部件的特定的部位,使不锈钢制的球(直径1cm)从高度100cm的位置落下,并实施钟表用部件表面的凹陷大小(凹痕的直径)的测量并根据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A:凹痕的直径小于0.5mm,或无法求取凹痕的直径。

B:凹痕的直径为0.5mm以上且小于1.0mm。

C:凹痕的直径为1.0mm以上且小于1.5mm。

D:凹痕的直径为1.5mm以上。

将这些结果汇总并示于表2中。

【表2】

由表2可知,在本发明中获得了优异的结果。此外,实施了基于国际皮肤学会的ICDRG的基准的皮肤过敏试验(patch test),在本发明的钟表用部件中,未确认到过敏反应。此外,在实施了基于JCWA-T003、EN1811的由人工汗液所进行的洗脱测试时,未确认到过敏反应成为问题的成分的洗脱。相对于此,在比较例中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此外,在具有由包含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材料构成的涂层的实施例9、10的钟表用部件中,防污性、触感等特别优异。

除了将基材的形状改变为表带以外,以与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相同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部件(表带),在实施了与前文相同的评价时,获得了与前文相同的结果。

此外,除了代替TiC而用TiCN作为构成第二覆膜的材料来形成以外,以与所述实施例5~10相同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部件,在实施了与前文相同的评价时,获得了与前文相同的结果。

此外,使用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以及各个比较例中制造出的钟表用部件,组装了如图6所示的这种手表。在对这些手表实施了与上文相同的评价时,获得了与上文相同的结果。

符号说明

10…钟表用部件;1…基材;2…第一覆膜;3…基底层(第一基底层);4…第二覆膜;5…基底层(第二基底层);6…涂层;W10…手表(钟表);W22…表体(表壳);W23…后盖;W24…表圈(表缘);W25…玻璃板(表镜);W26…上条柄轴;W27…表冠;W271…轴部;W272…沟槽;W28…塑料衬垫;W29…塑料衬垫;W30…橡胶衬垫(表冠衬垫);W40…橡胶衬垫(后盖衬垫);W50…接合部(密封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