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804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橱柜门的四周铣型,现阶段在家具门四周铣型的加工流程中,通常是不连续的,常规流程是:端铣(喷端头)、顺铣、产品四周砂光。

上述制造过程会造成生产加工不流畅,造成生产效率偏低,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导致大生产的瓶颈。所以需通过改进加工流程、改进设备对其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的加工工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该系统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包括:

第一铣刀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顺铣操作,所述第一铣刀装置的入料口与上料装置连接;

第一侧砂装置,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侧砂操作,所述第一侧砂装置的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一铣刀装置的出料口;

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侧砂装置的出料口和第二铣刀装置的入料口;

第二铣刀装置,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端铣操作;

第二侧砂装置,用于对端铣后的所述工件进行侧砂操作,所述第二侧砂装置的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铣刀装置的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砂装置包括:

侧砂带,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侧砂操作,所述侧砂带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第一铣刀装置的出料口;

第一侧砂轮装置,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二次侧砂操作,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的入料口连接所述侧砂带的出料端,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所述中转装置的入料口。

优选的,所述侧砂带为可更换砂带的装置,且所述砂带在所述侧砂带上的位置可调;

或,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设有若干个可调整、可更换的砂轮。

优选的,所述中转装置为传送带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砂装置包括第一侧砂轮装置和第二侧砂轮装置,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的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铣刀装置的出料口,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侧砂轮装置的入料口,所述第二侧砂轮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检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和第二侧砂轮装置均设有若干个可调整、可更换的砂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砂轮装置的出料口和所述第二侧砂轮装置的入料口之间通过传送带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检测的视觉感应器,所述视觉感应器与机械手连接;

机械手和自动存料装置,所述机械手用于将加工完成且检测为合格的所述工件放入所述自动存料装置中,所述自动存料装置中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存料装置中的工件数量到达预设数量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报警提示装置进行报警。

本申请所提供的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的上料装置和中转装置为用于对工件进行转运和控制的设备,通过上述自动化设备完成工件的移动,可以减少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员手动搬运产生的工件损坏的可能性,在上述设备改进后,对橱柜门进行铣型操作中,可减少人员操作上述生产线,降低人工成本;侧砂操作可完全由第一侧砂装置和第二侧砂装置代替,省掉侧砂人员;生产连线后,可以减少产品落地次数,可以消除搬运造成的磕碰划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的示意图。

图1中:

上料装置1、第一铣刀装置2、侧砂带3、第一侧砂轮装置4、中转装置5、调刀装置6、第二铣刀装置7、第二侧砂轮装置8、第三侧砂轮装置9、检测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该系统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主要用于对橱柜门进行铣型操作,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铣刀装置2,用于对工件进行顺铣操作,第一铣刀装置2的入料口与上料装置1连接;

第一侧砂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侧砂操作,第一侧砂装置的入料口连接第一铣刀装置2的出料口;

中转装置5,中转装置5连接第一侧砂装置的出料口和第二铣刀装置7的入料口;

第二铣刀装置7,用于对工件进行端铣操作;

第二侧砂装置,用于对端铣后的工件进行侧砂操作,第二侧砂装置的入料口连接第二铣刀装置7的出料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四周铣型指的是产品组装完成后,通过刀具对产品四周进行加工,达到预设要求线型的过程;端铣指的是通过刀具对产品端头进行铣型的过程;顺铣指的是通过刀具对产品顺边进行铣型的过程;侧砂指的是通过砂带或砂轮对产品四周进行砂光的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的连接顺序依次为上料装置1连接第一铣刀装置2,第一铣刀装置2连接第一侧砂装置,第一侧砂装置连接中转装置5,中转装置5连接第二铣刀装置7,第二铣刀装置7连接第二侧砂装置。上述结构按照生产流水线的方式依次连接,形成工件的完整的生产线。

上述上料装置1和中转装置5为用于对工件进行转运和控制的设备,通过上述自动化设备完成工件的移动,可以减少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员手动搬运产生的工件损坏的可能性,在上述设备改进后,对橱柜门进行铣型操作中,可减少人员操作上述生产线,降低人工成本;侧砂操作可完全由第一侧砂装置和第二侧砂装置代替,省掉侧砂人员;生产连线后,可以减少产品落地次数,可以消除搬运造成的磕碰划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侧砂装置包括侧砂带3和第一侧砂轮装置4。

侧砂带3用于对工件进行侧砂操作,侧砂带3的入料端连接第一铣刀装置2的出料口。

第一侧砂轮装置4用于对工件进行二次侧砂操作,第一侧砂轮装置4的入料口连接侧砂带的出料端,第一侧砂轮装置4的出料口连接中转装置5的入料口。

需要说明的是,侧砂带3和第一侧砂轮装置4均为进行侧砂操作的设备,二者先后对工件进行侧砂操作。

可选的,侧砂带3为可更换砂带的装置,且砂带在侧砂带3上的位置可调;或,第一侧砂轮装置4设有若干个可调整、可更换的砂轮。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对工件进行侧砂操作时,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砂带,因此本实施例中,侧砂带3砂带和第一侧砂轮装置4均设置有可更换的结构,以便于根据不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中转装置5为传送带装置。传送带装置的一端连接第一侧砂轮装置4,另一端连接第二铣刀装置。

可选的,中转装置5还可以为机械臂等可以用于控制搬运的机械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侧砂装置包括第一侧砂轮装置8和第二侧砂轮装置9,第一侧砂轮装置8的入料口连接第二铣刀装置7的出料口,第一侧砂轮装置8的出料口连接第二侧砂轮装置9的入料口,第二侧砂轮装置9的出料口连接检测装置10。

本实施例采用两个侧砂轮装置相连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加工,可以对工件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进行加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侧砂轮装置8和第二侧砂轮装置9均设有若干个可调整、可更换的砂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侧砂轮装置8的出料口和第二侧砂轮装置9的入料口之间通过传送带装置连接。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了提升上述系统的生产质量,设置上述检测装置10,检测装置10能够对工件进行检测,检测装置10包括:视觉感应器、机械手和自动存料装置。

视觉感应器用于对工件进行视觉检测,视觉感应器与机械手连接;

机械手用于将加工完成且检测为合格的工件放入自动存料装置中,自动存料装置中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感应装置;当感应装置感应到存料装置中的工件数量到达预设数量时,控制装置控制报警提示装置进行报警。

可选的,上述视觉检测器可以为设有传感器的摄像头。

本申请所提供的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通过增加中间转料装置,对设备改进增加侧砂装置,使生产连线;

工艺流程包括:上料—顺铣、侧砂—转料—上料—端铣—侧砂——检修。其中,具体工序包括:

工序1:上料工序,操作手按照标准上料;

工序2:设备铣刀,自动对产品进行顺铣;

工序3:侧砂带,通过自动感应装置对产品进行侧砂,其中砂带可更换、位置是二维可调;

工序4:侧砂轮装置,根据不同产品选择不同砂轮,此装置为二维可调;

工序5:中转装置,通过靠尺角度改变输送带产品运转方向;

工序6:调刀,自动对产品进行铣型;

工序7:铣刀,自动对产品进行铣型;

工序8:侧砂轮装置,根据不同产品选择不同砂轮,此装置为二维可调;

工序9:侧砂轮装置,根据不同产品选择不同砂轮,此装置为二维可调。

本申请所提供的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通过对设备改进、以及现有技术的综合利用,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形成完整的生产线,通过自动化的生产线路减少人工搬运的操作,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用设备代替人,还能够提升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的主要结构和连接,该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备的连接顺序并不唯一,可以通过调整其前后顺序实现不同的类型的铣型系统。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橱柜门端头铣型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