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51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炉渣浆在向不同过滤池进行输送时的转换装置,属于高炉炼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渣浆转换装置负责水渣输送与分流,实现水渣区域所用水的循环利用与所用渣的回收再利用。渣浆转换装置位于渣沟和两个过滤池之间,它的作用是待高炉出铁时,将由渣沟排出的水渣引向过滤池,当一侧过滤池被水渣填满后,利用渣浆转换的分配装置,将水渣引入到另一个过滤池内,继续输出水渣,直至出铁结束,然后水渣在过滤池内实现渣水分离,渣实现回收再利用,水实现循环利用。目前使用的渣浆转换装置采用丝杠装置驱动渣浆管道摆动,将渣浆输送到不同的过滤池。这种结构的缺点明显,一方面,由于渣浆管道需要左右摆动,因而丝杠长期经受左拉右拽的力的作用,容易发生弯曲变形,需要频繁更换丝杠,而且丝杠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无法完成管道左右摆动的作用,从而造成水渣溢出过滤池,由于水渣高温,因而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另一方面,渣浆管道的左右摆动,需要吸泥胶管的材质为柔性材料,耐磨性较差,吸泥胶管位于渣沟的下方,不但要承受水渣由上向下的冲刷作用,而且水渣温度很高,直接造成对吸泥胶管的破坏,因而在吸泥胶管的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磨损甚至发生磨漏现象,一旦发生磨漏,将造成水渣外泄,由于其温度很高,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其后果无法估计,因此需要发现磨损立即更换吸泥胶管,因为磨损比较频繁,因而吸泥胶管更换非常频繁,由于其成本高,更换时间长,频繁更换增加了备件成本、人工成本,提升了设备的维护难度,同时吸泥胶管只有在高炉休风时才能更换,因而在非定修计划的时间段发生磨损的话,需要高炉被迫休风才能完成更换,严重破坏了高炉炉况,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损坏只能应急采取放干渣措施,给周边坏境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现有的高炉渣浆转换装置存在以上缺点,对高炉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成为困扰高炉生产的难题,亟待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转换装置可以避免现有的渣浆转换装置的丝杠弯曲、吸泥胶管磨损的现象,并可以降低备件成本,减少检修费用,降低设备维修难度,保证高炉的稳定运行。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它包括基础平台、分渣管道、闸门、提升平台和提升机构,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平台位于渣沟与两个过滤池之间,分渣管道位于基础平台之上,分渣管道的一端是主管道,主管道进渣口与渣沟相连接,分渣管道的另一端是两个分支管道,两个分支管道的进渣口与主管道的出渣口相连接,两个分支管道的出渣口分别与两个过滤池的进渣口相连接,两个分支管道的进渣口分别安装闸门,闸门上方有提升平台,两组提升机构分别安装在提升平台上,两组提升机构分别与两个闸门上端相连接。

上述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所述基础平台在渣沟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两个过滤池一侧的水平高度,分渣管道底面在渣沟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在两个过滤池一侧的水平高度,分渣管道的侧面和底面镶嵌一层碳化硅衬板。

上述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所述闸门由立柱、横梁、轨道、闸板、提拉杆组成,每个闸门的两侧分别有两个立柱,两个立柱固定浇注在分渣管道的分支管道的入口两侧,两个立柱上端由横梁连接,两个立柱的内侧分别安装轨道,闸板的两侧边缘嵌入在轨道中,闸板与轨道为滑动配合,闸板的上端垂直固定提拉杆,提拉杆上端穿过横梁上的提拉孔与提升机构的下端相连接。

上述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所述提升机构由电机、减速机、卷筒、钢丝绳组成,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相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与卷筒轴相连接,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卷筒上,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闸门上方的提拉杆的上端相连接。

上述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所述闸门的底部中央焊接一个固定环,并且在两侧轨道面向过滤池方向的上部侧面各焊接一个固定环,轨道的固定环与闸门的固定环位置水平相对,长插销穿在轨道和闸门的固定环中,将闸门与轨道固定连接。

上述不易损坏的高炉渣浆输送转换装置,所述提升平台的前端焊接有吊耳,吊耳的位置位于两个闸门上方提拉杆顶端相对的提升平台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渣沟和过滤池之间设置了分渣管道,分渣管道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通向两个过滤池,在两个分支管道上分别安装了阀门,通过两个阀门的轮换启闭可以向两个过滤池分别注入渣浆,实现高炉渣浆的转换输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效果良好、制作成本低廉,自投入使用至今未发生一起故障,也不再需对设备进行频繁性的检修更换,节约了备件成本,减少了检修费用,降低了设备维修难度,避免了老式渣浆转换装置所遇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整套装置运行平稳,保证了高炉的正常运转,高炉出铁产量得到保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基础平台1、渣沟2、分渣管道3、衬板4、闸门5、提升平台6、电机7、减速机8、卷筒9、钢丝绳10、联轴器11、立柱12、横梁13、轨道14、闸板15、提拉杆16、固定环17、长插销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基础平台1、分渣管道3、衬板4、闸门5、提升平台6、提升机构组成。

图1显示,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平台1位于渣沟2与两个过滤池之间,分渣管道3位于基础平台1之上。基础平台1在渣沟2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两个过滤池一侧的水平高度,分渣管道3底面在渣沟2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在两个过滤池一侧的水平高度。基础平台1和分渣管道3的浇筑高度由渣沟2向两个过滤池方向倾斜,保持一定的坡度,便于渣浆自动从渣沟2流向过滤池。

图1显示,由于分渣管道3直接承受高温水渣从上向下的冲刷,为了防止管道被冲刷破损,设计在分渣管道3的里面镶嵌一层碳化硅衬板4,增强其耐磨性。

图1显示,分渣管道3的一端是主管道,主管道进渣口与渣沟2相连接,分渣管道3的另一端是两个分支管道,两个分支管道的进渣口与主管道的出渣口相连接,两个分支管道的出渣口分别与两个过滤池的进渣口相连接,两个分支管道的进渣口分别安装闸门5。通过两个阀门5的交替启闭可以向两个过滤池分别注入渣浆,实现高炉渣浆的转换输送。

图1、2显示,闸门5由立柱12、横梁13、轨道14、闸板15、提拉杆16组成。每个闸门5的两侧分别有两个立柱12,两个立柱12固定浇注在分渣管道3的分支管道的入口两侧,两个立柱12上端由横梁13连接,两个立柱12的内侧分别安装轨道14,闸板15的两侧边缘嵌入在轨道14中,闸板15与轨道14为滑动配合,闸板13的上端垂直固定提拉杆16,提拉杆16上端穿过横梁13上的提拉孔与提升机构相连接。

图1显示,闸门5上方有提升平台6,两组提升机构分别安装在提升平台6上,两组提升机构分别与两个闸门5上端相连接。提升机构由电机7、减速机8、卷筒9、钢丝绳10组成,电机7通过联轴器11与减速机8相连接,减速机8的输出轴与卷筒9轴相连接,钢丝绳10的一端缠绕在卷筒9上,钢丝绳10的另一端与闸门5上方的提拉杆16上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卷筒9与减速机8的连接采用键连接形式,在卷筒9的侧圆上,开一个φ20的孔,将钢丝绳10穿过φ20的孔后打卷并用钢丝绳绳卡固定,钢丝绳10的另一端穿过闸门5的提拉杆16上部的耳轴销轴后,一样采用钢丝绳绳卡固定。

图2显示,在闸门5开启的时候,闸门5处在自重的条件下,为了防止闸门5突然坠下,在闸门5的底部中央焊接一个固定环17,并且在两侧轨道14面向过滤池方向的上部侧面各焊接一个固定环17,轨道14的固定环17与闸门5的固定环17位置水平相对,长插销18穿在轨道14和闸门5的固定环17中,将闸门5与轨道1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闸门5开启稳定,防止坠落的作用。

为了防止闸门提升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闸门5无法正常开启,在提升平台6的前端焊接有吊耳,吊耳的位置位于两个闸门5上方提拉杆16顶端相对的提升平台6的侧壁上。在闸门5无法使用提升机构开启的时候,吊耳作为倒链的固定端,利用倒链实现闸门5的正常开启。

闸门5的闸板15大小与分支管道的内部尺寸相同,由于闸板15经常承受水渣的冲刷,闸板15采用25mm的锰钢板,增强其耐磨性,轨道14采用20#B槽钢,由于轨道14和闸门5处在水渣运输的上部,长期处在水蒸气的环境里,表面易腐蚀损坏,造成本体变形,闸门5无法完成正常开关,因而设计采用防锈油漆对其表面进行涂刷,并且在防锈油漆的上部再涂刷一层黄油,作为闸门5与轨道14的润滑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轨道14进行二次保护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