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制品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5455发布日期:2018-08-29 00:0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木制品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却充满了急促感,对生活的品味愈加倾向于自然、古朴和唯美,木制品自然愈加受到欢迎,消费者对木制品表面的处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木制品表面处理,工厂车间内采用的是打磨机打磨处理,而打磨的时候往往是只能打磨木制品的一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打磨机需要多人同时操作,更加重了人力的浪费,并且打磨产生的木屑废渣严重影响了车间环境,打磨机的功能也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各种木质工艺品不同平面打磨的要求,更不具备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制品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制品打磨装置,包括底箱、工作平台和伸缩杆,所述工作平台的表面安装有第二旋转台,所述第二旋转台的顶端安装有磨削器,所述第二旋转台一侧的工作平台表面安装有第一旋转台,所述第一旋转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吸尘器罩体,所述第二旋转台另一侧的工作平台表面安装有第二研磨转盘,所述第二研磨转盘一侧的表面安装有硬毛研磨刷,所述第二研磨转盘一侧的工作平台表面安装有第一研磨转盘,所述第一研磨转盘一侧的表面安装有移动把手,所述第一研磨转盘与第二研磨转盘之间的工作平台表面安装有移动带,所述移动带的内部安装有滚筒,所述第一研磨转盘一侧的工作平台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底箱,所述底箱的内部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表面通过离合器安装有两个传动轮,且两个传动轮通过皮带轮机构分别与第二研磨转盘和滚筒连接,所述第四电机一侧的底箱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旋转台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另一侧的底箱内部安装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安装架的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杆,且移动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把手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表面安装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通过皮带轮机构与第一研磨转盘连接,所述底箱两侧的工作平台底部安装有伸缩支腿,所述伸缩支腿的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设置有刹车机构。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一侧的表面安装有电源按钮。

优选的,所述吸尘器罩体的内部安装有负压式风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负压式风机连接,且吸尘器罩体的末端通过螺栓安装有输送软管。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安装有水平仪。

优选的,所述吸尘器罩体一侧的伸缩杆底部安装有固定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木制品打磨装置底座通过安装有万向轮,使得整个装置具有移动性,便于将装置移动到各个环境下进行加工,通过安装有伸缩支腿,使得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需要对其水平高度进行调节,极大的方便了木制品加工,通过安装有吸尘器,可吸收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粉尘,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人员健康的危害,并且通过安装有固定器,使得木制品在加工研磨过程中可被单向固定,方便人员操作,并且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作用,参考水平仪可对伸缩杆整体做水平高度的调节,通过第一旋转台和伸缩杆结合,吸尘器和固定器可到达工作平台上方的任何位置,方便任意表面处理工作的进行,通过安装有磨削器,可加工只需单面处理的木制品,提高加工精度,通过安装有可整体旋转的第二研磨转盘与局部旋转的第一研磨转盘,并且和移动带结合,可同时对木制品进行双面处理,方便快捷的加工研磨木制品,通过安装有硬毛研磨刷,可便于加工一些精度要求较高,处理表面较浅的木制品,如球面制品等,通过在第三电机底部安装有滑槽滑块,使得电机可随移动把手做横向位移,由此使得第一研磨转盘与第二研磨转盘之间的距离可调,以此满足不同厚度的木制品进行双面的同时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木材阻燃处理装置图。

图中:1-万向轮;2-伸缩支腿;3-底箱;4-第一旋转台;5-工作平台;6-电动伸缩杆;7-法兰;8-伸缩杆;9-吸尘器罩体;10-电源按钮;11-移动杆;12-第一研磨转盘;13-第二研磨转盘;14-固定器;15-水平仪;16-第一电机;17-第二电机;18-第二旋转台;19-磨削器;20-负压式风机;21-限位滑槽;22-滑块;23-传动轮;24-第三电机;25-离合器;26-第四电机;27-皮带轮机构;28-移动带;29-移动把手;30-硬毛研磨刷;31-输送软管;32-控制面板;33-滚筒;34-真空泵;35-空压机;36-压缩空气储罐;37-真空加压处理罐;38-真空储罐;39-计量罐;40-溶解罐;V-真空表;P-压力表;A-放空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木制品打磨装置,包括底箱3、工作平台5和伸缩杆8,工作平台5的表面安装有第二旋转台18,第二旋转台18的顶端安装有磨削器19,磨削器19可对木制品的单面进行研磨处理,第二旋转台18一侧的工作平台5表面安装有第一旋转台4,第一旋转台4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此电动伸缩杆6的型号可为XTL350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6的顶端通过法兰7安装有伸缩杆8,伸缩杆8可通过电动伸缩杆6的伸缩作用进行高度的升降,且伸缩杆8的表面安装有水平仪15,水平仪15可对木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水平度进行测量,此水平仪15的型号可选ZL-SPP-YZX水平仪,伸缩杆8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6,此第一电机16的型号可选为Y2-1电机,伸缩杆8的底部安装有吸尘器罩体9,吸尘器罩体9的内部安装有负压式风机20,且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负压式风机20连接,且吸尘器罩体9的末端通过螺栓安装有输送软管31,第一电机16带动负压式风机20旋转,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吸收,并通过输送软管31排入特定的收集装置内,吸尘器罩体9一侧的伸缩杆8底部安装有固定器14,固定器14可对木制品进行单向固定,可方便加工,第二旋转台18另一侧的工作平台5表面安装有第二研磨转盘13,第二研磨转盘13一侧的表面安装有硬毛研磨刷30,硬毛研磨刷30 可用于加工一些精度要求高或只需做浅薄加工的木制品,第二研磨转盘13一侧的工作平台5表面安装有第一研磨转盘12,第一研磨转盘12一侧的表面安装有移动把手29,第一研磨转盘12与第二研磨转盘13之间的工作平台5表面安装有移动带28,移动带28的内部安装有滚筒33,在木制品被打磨的同时,移动带28可带动木制品前移,第一研磨转盘12一侧的工作平台5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32,控制面板32可对整个装置的设备进行控制,优化了生产过程,工作平台5一侧的表面安装有电源按钮10,工作平台5的底部安装有底箱3,底箱3的内部安装有第四电机26,此第四电机26的型号可选为Y90S-4电机,第四电机26的输出端表面通过离合器25安装有两个传动轮23,且两个传动轮23通过皮带轮机构27分别与第二研磨转盘13和滚筒33连接,第四电机26一侧的底箱3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7,此第二电机17的型号可为Y801-2电机,且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旋转台18连接,第三电机24另一侧的底箱3内部安装有限位滑槽21,限位滑槽21的内部安装有滑块22,滑块2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三电机24,此第三电机24的型号可选为Y2-1电机,第三电机24安装架的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杆11,且移动杆11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把手29连接,通过移动把手29可将第三电机24与第一研磨转盘12在限位滑槽21、滑块22的作用下做整体移动,从而调节两个研磨转盘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木制品的厚度,第三电机24的输出端表面安装有传动轮23,传动轮23通过皮带轮机构27与第一研磨转盘12连接,底箱3两侧的工作平台5底部安装有伸缩支腿2,伸缩支腿2的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万向轮1,使得整个装置具有移动性,且万向轮1还设置有刹车机构。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通过万向轮1将该木制品打磨装置移动到适宜加工的位置,对万向轮1进行自锁操作后,根据环境或工作人员自身的要求,可通过伸缩支腿2对该装置进行水平高度的调整,接通外部电源后,使用者长按电源按钮10对整个装置进行通电,当需要对木制品进行小面积或单面研磨处理时,通过控制面板32开启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带动磨削器19旋转,使用者通过调节第一旋转台4将吸尘器罩体9移动到磨削器19上方,将木制品放置在磨削器19上进行单面加工,通过调节电动伸缩杆6对伸缩杆8的整体做水平高度调节,并由固定器14对木制品做单面固定,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使用者还可依靠第一旋转台4对固定器14进行角度运动,进而对木制品的表面进行移动化处理,根据水平仪15的显示,可对伸缩杆8做水平度的调节,进而保证固定器14上木制品表面的水平精度,确保加工质量,通过第一旋转台4,可对伸缩杆8角度进行调节,并通过伸缩杆8的伸缩作用使得吸尘器罩体9和固定器14可到达工作平台上方的任何位置,通过控制面板32开启第一电机16,吸尘器罩体9内部的负压式风机20开始工作,通过负压作用吸收木制品表面处理产生的木屑粉尘,进而由输送软管31,将木屑粉尘等排入外部粉尘收集器,当需要对木制品同时做双面处理时,通过控制面板32分别开启第三电机24与第四电机26,分别依靠皮带轮机构27带动第一研磨转盘12与第二研磨转盘13旋转,第二研磨转盘13可做整体旋转,第一研磨转盘13只做研磨部分的旋转,根据各个木制品厚度,使用者通过移动把手29可将第三电机24与第一研磨转盘12在限位滑槽21、滑块22的作用下做整体移动,从而调节两个研磨转盘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木制品的厚度,便于后续加工,放入木制品后,在加工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移动把手29来控制第一研磨转盘12与第二研磨转盘13之间的距离,进而满足不同的加工要求,如厚度要求等,处理加工出各类产品,在第四电机26工作的同时,依靠皮带轮机构27带动了滚筒33的转动,进而实现了移动带28带动放置其上的木制品的移动,产生错位移动,实现研磨的均匀化,大大节省了人力,同时可将吸尘器罩体9移动到加工面上方,便于吸收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木屑粉尘等,当一些木制品精度要求较高或只需做浅薄的表面处理时,将木制品放在硬毛研磨刷30上,通过第二研磨转盘13整体旋转带动硬毛研磨刷30转动,通过磨削对木制品进行表面处理,针对各个不同木制品的表面处理要求,该装置都能具备表面处理的能力,完全做到了一机多用的经济化生产,方便的同时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木材阻燃处理工艺,步骤如下:

S1,GUP合成,在250mL四颈圆底烧瓶上安装温度计、搅拌装置、回流冷凝器和滴液漏斗,加入42.1g双氰胺和80mL水,加热至90-100℃使双氰胺溶解,在搅拌下从滴液漏斗中滴加85%磷酸57. 7g,于温度95-120℃下反应至双氰胺完全转化,待反应完成后,冷却,结晶,吸滤并以10mL冷水洗涤,于温度80-100℃下干燥,得结晶状白色固体产品GUP;

S2,将GUP、硼酸按摩尔比1:0.8-1.2的比例加入容器中并加入过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大颗粒物质研磨至全部通过40目筛,得到的白色粉末即为,木材阻燃剂;

S3,待处理木材试样的装填,将待处理木材整齐地分层装入真空加压处理罐37,层内木材试件之间应留有空隙,各层之间用窄木条隔开,保证各个木材试件与处理液之间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以利于获得均匀的处理效果,装好的待处理木材用绳索捆扎并固定到处理罐底部,以免加入处理液时漂浮起来;

S4,在溶解罐40中加入水,开始搅拌,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加阻燃剂,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澄清透明的治液;

S5,真空泵34应在空载下开启,漫慢关闭放空阀,然后慢慢打开真空加压处理罐37或真空储罐38的真空阀门,调节放空阀,将真空加压处理罐37或真空储罐38抽至一定真空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关闭真空储罐38或真空加压处理罐37的真空阀门,慢慢打开真空泵34前的放空阀,然后关闭真空泵34,打开或关闭各个阀门时,慢慢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仪表受到压力急变的冲击和防止管路中可能存在的溶液受气流搅动而雾化;

S6,将处理液从溶解罐40输送至计量罐39,然后加入真空加压处理罐37中,向处于真空状态的真空加压处理罐37中加入处理液时应避免带入空气,为此,在真空加压处理罐37抽真空前应先排尽处理液计量罐39管路和阀门内的空气,处理液的加入量应保证当浸注过程结束后,木材仍处于液面下;

S7,启动或关闭空压机35之前不必先接通大气,关闭压缩空气储罐36与真空加压处理罐37之间的阀门,启动空压机35,将压缩空气储罐36加压至1.8-2.0MPa,在向真空加压处理罐37加压前,首先关闭真空表和流量计上的截止阀,确认操作无误和各个阀门、仪表状态正常后,方可关闭真空加压处理罐37上的放空阀;然后慢慢打开压缩空气储罐36与真空加压处理罐37之间的加压阀,调节加压阀以缓慢加压至需要的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解除压力时,应慢慢打开放空阀;

S8,排出并回收剩余的处理液,当达到预定加压时间后,打开放空阀,慢慢降低真空加压处理罐37的压力至0.1MPa时关闭放空阀,打开排液阀,将剩余的处理液排至溶解罐40回收循环使用;

S9,后真空,将真空加压处理罐37和真空储罐38抽至一定真空度并保持一定时间,这时将有部分液体从木材中抽出,依次慢慢打开真空储罐32与真空加压处理罐37之间的回液阀门和真空加压处理罐37的放空阀,则真空加压处理罐37中的液体被吸进真空储罐38,当真空加压处理罐37的液体排尽后关闭回液阀门;

S10,真空加压处理罐37和真空储罐38的卸载,当处理罐恢复常压后打开真空加压处理罐37,取出木材,打开真空储罐38的放空阀以便恢复常压,然后打开真空储罐38与溶解罐40之间管路上的截止阀使液体流回溶解罐4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