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磁水冷钢锭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5646发布日期:2018-09-04 22:4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锭模铸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透磁水冷钢锭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众多关键工业建设对钢锭锭重和内部质量的要求愈加苛刻。由于钢锭自然凝固,钢锭体积愈大,钢锭内部质量愈难以改善。因此,改变大型钢锭自然凝固为可控凝固至关重要。在钢锭凝固过程中引入外场是改变钢锭自然凝固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电磁连铸技术已经成为冶金领域内研究热点之一,它可以提高连铸拉速,解决铸坯表面振痕造成的裂纹等表面质量问题。在模铸领域内引入电磁场的目标则是要解决大型钢锭内部缩孔、疏松、V型和倒V型偏析和内部夹杂,保证钢锭轧锻件超声波探伤合格率问题。因此,电磁钢锭模具有两方面工艺要求:一是透磁性要求较高,以保证电磁凝固过程可控;二是具有一定冷却能力,以保证钢锭凝壳的快速形成。现有的透磁水冷钢锭模和其他钢锭模基本上都有个共同缺点:当钢水浇筑时产生的静压力较大时,钢锭模可能会支撑不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透磁水冷钢锭模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磁水冷钢锭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磁水冷钢锭模,包括钢锭模内腔,所述钢锭模内腔的外侧壁均匀设有矩形冷却水管,所述钢锭模内腔的外侧壁下方设有进水总管,所述钢锭模内腔的外侧壁上方设有出水总管,所述矩形冷却水管均连通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之间,所述矩形冷却水管的外围设有加强箍,所述钢锭模内腔的下端面设有水冷底盘,所述水冷底盘的前侧壁分别设有水冷底盘进水口和水冷底盘出水口,所述水冷底盘出水口位于所述水冷底盘进水口的右侧,所述水冷底盘的下端面设有弹性橡胶层,所述弹性橡胶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均匀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环形气囊和环形永磁体,所述环形气囊的安装数量为2,上方的所述环形气囊的上端面和下方的所述环形气囊的下端面均设有环形永磁体,所述进水总管的下侧壁设有钢锭模基座,所述弹性橡胶层的下方设有升降控制箱,所述弹性橡胶层和所述升降控制箱之间均匀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靠近所述钢锭模内腔中心轴一侧上部和所述弹性橡胶层的下端面之间均连接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矩形冷却水管的安装数量为4~20。

优选的,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的安装数量均为2。

优选的,所述加强箍的安装数量为4~20。

优选的,所述加强箍采用铜或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环形永磁体的相对端面的极性相同。

优选的,所述弹性橡胶层、所述液压缸和所述加强筋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矩形冷却水管交替连通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橡胶层的设置可实现缓冲的效果,通过环形气囊的设置可实现缓冲的效果,通过环形永磁体的设置可实现缓冲的效果,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可实现提高液压缸承重能力的效果,由于环形永磁体的相对端面的极性相同,相对的环形永磁体之间通过同极相斥来实现缓冲,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钢水浇筑的静压力较大时钢锭模可能会支撑不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冷却水管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橡胶层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钢锭模内腔、2-矩形冷却水管、3-进水总管、4-出水总管、5-加强箍、6-水冷底盘、7-水冷底盘进水口、8-水冷底盘出水口、9-弹性橡胶层、10-缓冲装置、101-环形气囊、102-环形永磁体、11-钢锭模基座、12-升降控制箱、13-液压缸、1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磁水冷钢锭模,包括钢锭模内腔1,所述钢锭模内腔的外侧壁均匀设有矩形冷却水管2,所述钢锭模内腔的外侧壁下方设有进水总管3,通过进水总管的设置可实现进水的效果,所述钢锭模内腔的外侧壁上方设有出水总管4,通过出水总管的设置可实现出水的效果,所述矩形冷却水管均连通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之间,通过矩形冷却水管的设置可实现冷却的效果,所述矩形冷却水管的外围设有加强箍5,通过加强箍的设置可实现固定矩形冷却水管的效果,所述钢锭模内腔的下端面设有水冷底盘6,通过水冷底盘的设置可实现冷却的效果,所述水冷底盘的前侧壁分别设有水冷底盘进水口7和水冷底盘出水口8,所述水冷底盘出水口位于所述水冷底盘进水口的右侧,通过水冷底盘进水口的设置可实现进水的效果,通过水冷底盘出水口的设置可实现出水的效果,所述水冷底盘的下端面设有弹性橡胶层9,通过弹性橡胶层的设置可实现缓冲的效果,所述弹性橡胶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均匀设有缓冲装置10,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环形气囊101和环形永磁体102,所述环形气囊的安装数量为2,通过环形气囊的设置可实现缓冲的效果,上方的所述环形气囊的上端面和下方的所述环形气囊的下端面均设有环形永磁体,通过环形永磁体的设置可实现缓冲的效果,所述进水总管的下侧壁设有钢锭模基座11,所述弹性橡胶层的下方设有升降控制箱12,通过升降控制箱的设置可实现驱动液压缸升降的效果,所述弹性橡胶层和所述升降控制箱之间均匀连接有液压缸13,通过液压缸的设置可实现控制水冷底盘平稳升降的效果,所述液压缸的靠近所述钢锭模内腔中心轴一侧上部和所述弹性橡胶层的下端面之间均连接有加强筋14,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可实现提高液压缸承重能力的效果。

具体而言,所述矩形冷却水管的安装数量为4~20。

具体而言,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的安装数量均为2。

具体而言,所述加强箍的安装数量为4~20。

具体而言,所述加强箍采用铜或不锈钢制成。

具体而言,所述环形永磁体的相对端面的极性相同,相对的环形永磁体之间通过同极相斥来实现缓冲。

具体而言,所述弹性橡胶层、所述液压缸和所述加强筋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通过直角三角形结构的设置可实现提高液压缸承重能力的效果。

具体而言,所述矩形冷却水管交替连通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之间。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将冶炼好的钢液以平均1.4吨每分钟浇入钢锭模内腔内,即刻开始在钢锭模外施加电磁场,带有不超过0.6毫米缝隙的并排组管结构有助于外加电磁充分透入钢锭模内腔中,电磁场用于钢锭模内腔钢液的电磁搅拌或帽口处感应加热;钢液浇注结束后在液面覆以发热剂或保护渣;由于矩形冷却水管和水冷底盘的冷却作用,待约400分钟左右,钢锭近似全凝固,升降控制箱驱动液压缸控制水冷底盘,将钢锭拉出,送去轧制或锻造。当钢水浇筑时产生的静压力较大时,弹性橡胶层、环形气囊和环形永磁体可同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有加强筋分散液压缸受到的压力,提高液压缸的承重能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