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铸造造纸机烘缸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2841发布日期:2018-07-20 18:3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铸造造纸机烘缸的模具。



背景技术:

大型圆柱型铸件一般在铸造时从上到下都用树脂砂、中间用泥芯筒省砂,但在吊装反起铸件时带来很大的问题,一是砂型下模时很容易碎裂掉落,在下模后又没有办法检查,导致铁水浇注后报废;二是六七米高的砂型在吊装转移过程中要是突然碎裂掉落,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铸造造纸机烘缸的模具,该模具中采用了支撑装置将泥芯筒和树脂砂托住,而不会因泥芯筒干裂脱落或树脂砂受力碎裂而发生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铸造造纸机烘缸的模具,包括泥芯筒,所述泥芯筒的外侧依次设有内模和外模,所述内模和外模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用于浇注铁水而成型铸件,所述泥芯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托住泥芯筒、内模和铸件。

优选地,所述内模由树脂砂压紧而成,所述外模由铁砖堆砌而成。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托盘,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泥芯筒的底部,所述托盘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底部,所述托盘延伸至铸件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底座和托盘为金属件,所述底座通过螺栓锁紧于泥芯筒的底部,所述托盘通过定位桩与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桩为工字件,分别插入底座和托盘的内部,并在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能够托住泥芯筒、内模和铸件,但是与外模的底部不接触,其作用为: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将泥芯筒和内模定位,使得生产出的铸件尺寸精确;另一方面,在起模过程中,将铸件和树脂砂一起带出,而不需要人工下地坑进行清砂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不会因泥芯筒干裂脱落或树脂砂受力碎裂而发生安全事故,实用性非常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泥芯筒,20-内模,30-外模,40-支撑装置,41-底座,42-托盘,43-螺栓,44-定位桩,50-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铸造造纸机烘缸的模具,包括泥芯筒10,所述泥芯筒10的外侧依次设有内模20和外模30,所述内模和外模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用于浇注铁水而成型铸件50,所述泥芯筒10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装置40,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托住泥芯筒10、内模20和铸件50,所述内模20由树脂砂压紧而成,所述外模30由铁砖堆砌而成。本实用新型中的泥芯筒10为圆柱形状结构,紧贴泥芯筒外侧的四周压实一层树脂砂作为内模20,在内模20的外侧用铁砖堆砌一圈外模30,在内模和外模之间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隙用于浇注铁水,最后成型为烘缸铸件50,空隙的宽度根据铸件厚度的要求而定,在泥芯筒的底部还设有与之固定的支撑装置40,所述支撑装置能够托住泥芯筒、内模和铸件,但是与外模的底部不接触,也就是说支撑装置的半径小于泥芯筒半径、树脂砂厚度以及铸件的厚度,大于泥芯筒半径和树脂砂厚度。支撑装置的作用为: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将泥芯筒和内模定位,使得生产出的铸件尺寸精确;另一方面,在起模过程中,将铸件和树脂砂一起带出,而不需要人工下地坑进行清砂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不会因泥芯筒干裂脱落或树脂砂受力碎裂而发生安全事故,实用性非常强。

其中,所述支撑装置40包括底座41和托盘42,所述底座41 固定连接于泥芯筒的底部,所述托盘42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底部,所述托盘42延伸至铸件50的底部。所述底座41和托盘42为金属件,所述底座41通过螺栓43锁紧于泥芯筒10的底部,所述托盘 42通过定位桩44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桩44为工字件,分别插入底座和托盘的内部,并在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本实用新型中的泥芯筒10为圆柱形结构,紧贴泥芯筒外侧的四周压实一层树脂砂作为内模20,在内模 20的外侧用铁砖堆砌一圈外模30,在内模和外模之间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隙用于浇注铁水,最后冷却成型为烘缸铸件50,空隙的宽度根据铸件厚度的要求而定,在泥芯筒的底部还设有与之固定的支撑装置40,所述支撑装置能够托住泥芯筒、内模和铸件,但是与外模的底部不接触,在起模时连铸件和树脂砂一起带出,不再需要人工下地坑清砂,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