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7848发布日期:2018-11-23 19:4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业技术。目前,粉末冶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兵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业等领域,成为新材料科学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分支之一。粉末冶金技术具备显著节能、省材、性能优异、产品精度高且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非常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另外,部分用传统铸造方法和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制备的材料和复杂零件也可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因而备受工业界的重视。

粉末冶金工件制造过程后需要通过控制粉末挤压时的力度控制工件内部的孔隙率,将其浸泡在润滑油中,使润滑油能够缓慢浸润到工件中,使工件在使用的时候具有自润滑的功能。传统工艺在粉末冶金工件浸泡过后,由于表面还会有一定的油液介质,将工件拿出自然等油渗入到轴承内,这样比较费时费工,生产效率低。

申请号为CN201720421743.5的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实用新型专利“含油轴承真空注油机”公开了以下方案:一种含油轴承真空注油机,包括箱体和油箱,所述箱体上设有密封盖,所述箱体上方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真空泵,所述箱体底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充气泵,所述箱体与所述油箱相互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粉末冶金工件的生产效率,但是需要人工开关真空泵和充气泵,操作十分繁琐,并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该注油机能够高度自动化完成粉末冶金工件注油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包括密封的桶体,所述密封桶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桶体分为上方的第一加压区和下方的第二加压区,所述第一加压区和第二加压区均通过管道连接增压泵;所述第一加压区上方设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贮料槽和第一分离器,所述第一分离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第一壳体内表面,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配合密封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子转动,所述第一转子周面设有第一凹槽;隔板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第二分离器,所述第二分离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定子、第二转子和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在第二壳体内表面,所述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配合密封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转子转动,所述第二转子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加压区内设置有筛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加压区和第二加压区,第一加压区内贮存油液,加压使油液快速进入粉末冶金工件内部,第二加压区用于分离油液和工件,工件贮存在筛网上,同时方便表面剩余油液快速浸入工件内部;

2、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分离器来隔离第一加压区和外部压力,贮料槽内填充有油液,通过第一转子上的第一凹槽进料,保证密封状态,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控制第一转动电机来进料,同时往进料斗添加油液和工件即可,操作简单;

3、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分离器来分离油液和工件,工件进入第二加压区后贮存在筛网上,一起进入第二加压区的油液贮存在底部,加速表面油液的浸入速率,提高效率。

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所述第一转子与第一定子间设有密封圈。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料效率,能够定量进料,所述第一转子周面均布有大小一致的凹槽。

为了方便取件,所述第二加压区周面开设有取料口,所述取料口设置在筛网上方。

为了确保进出料量速率一致,所述第二转子与第一转子结构完全相同并且转动速率相同。

为了保证工件不会被隔板挡住,所述隔板为锥角朝下的圆锥形隔板,所述出料口开设在所述隔板中心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

1、桶体;

2、隔板;

3、第一加压区;

4、第二加压区;

5、增压泵;

6、进料斗;

7、贮料槽;

8、第一分离器;801、第一壳体;802、第一定子;803、第一转子;804、第一凹槽;

9、出料口;

10、第二分离器;1001、第二壳体;1002、第二定子;1003、第二转子;1004、第二

凹槽;

11、筛网;

12、取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包括密封的桶体1,桶体1 内设置有圆锥形的隔板2,圆锥角度朝下,隔板2将桶体1分隔成上方的第一加压区3和下方的第二加压区4。

第一加压区3和第二加压区4均通过管道连接增压泵5。

第一加压区3上方固定有进料装置,进料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料斗6、贮料槽7 和第一分离器8,贮料槽7内填充有油液。

第一分离器8包括第一壳体801、第一定子802和第一转子803,第一定子802固定在第一壳体801内表面,第一定子802与第一转子803配合密封第一壳体801。第一转子803 通过桶体1外的第一转动电机(图中未画出)驱动转动,第一转子803表面均布有大小一致的第一凹槽804,第一定子802与第一转子803间设有密封圈。

隔板2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料口9,出料口9下方连接有第二分离器10。第二分离器10 包括第二壳体1001、第二定子1002和第二转子1003,第二定子1002固定在第二壳体1001 内表面,第二定子1002与第二转子1003配合密封第二壳体1001。第二转子1003通过桶体1外的第二转动电机(图中未画出)驱动转动,第二转子1003与第一转子803完全相同并且转动速率也相同。

第二加压区4内设有横向的筛网11,第二加压区4周面开设有取料口12,取料口12 位于筛网11上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粉末冶金工件的注油机,设置第一加压区3和第二加压区4,第一加压区3内贮存油液,加压使油液快速进入粉末冶金工件内部,第二加压区5用于分离油液和工件,工件贮存在筛网11上与油液分离,同时方便表面剩余油液快速浸入工件内部;

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分离器8来隔离第一加压区3和外部压力,贮料槽7内填充有油液,通过第一转子803上的第一凹槽804进料,保证密封状态,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控制第一转动电机来进料,同时往进料斗6添加油液和工件即可,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分离器10来分离油液和工件,工件进入第二加压区4后贮存在筛网 11上,一起进入第二加压区4的油液贮存在底部,加速表面油液的浸入速率,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