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少渣出钢方法及挡渣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3713发布日期:2018-08-07 19:09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炉少渣出钢方法及挡渣装置。



背景技术:

减少电炉出钢过程中钢液中的渣量,是提高钢品质,减少扒渣环节(节能降耗)提高收得率的重要方向。

炼钢过程中,无论是电炉还是转炉,都会产生大量的炉渣,这些炉渣漂浮在钢液表面,在出钢后期会随炉子的倾动与钢液一起流入钢包,一般来说,这种炉渣混入对钢的品质和生产工艺是不利的,有如增加了有害成分,而扒渣环节的增加又会造成能量和金属的散失,需要加以解决。目前在转炉上,出钢后期采用一次性的挡渣棒放入出钢口,以减少渣流入钢包。但因电弧炉炼钢通常采用偏心出钢,故实现一次性挡渣棒投放操作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炉少渣出钢方法及挡渣装置,以提高炼钢纯净度、减少能源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炉少渣出钢方法,包括步骤(1),在偏心出钢电炉内位于出钢口前方处设立一堵挡墙,挡墙底部及侧壁对应与偏心出钢电炉的炉底及炉壁封闭连接,以将偏心出钢电炉的炉腔隔断成电炉熔池区与偏心区两个区域;步骤(2),挡墙上开设一条狭长的出钢流槽,以将电炉熔池区与偏心区的出钢口相连通。

进一步,包括步骤(3),在出钢流槽内设置挡渣棒,挡渣棒底端与出钢流槽底部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钢液输送通道;步骤(4),沿钢液流出方向,将钢液输送通道设置成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弧形通道。

进一步,将步骤(2)中所述的出钢流槽设置成折线型或曲线型。

一种挡渣装置,包括设置在偏心出钢电炉内且位于出钢口前方处的挡墙,所述挡墙底部及侧壁对应与偏心出钢电炉的炉底及炉壁封闭连接,以将偏心出钢电炉的炉腔隔断成电炉熔池区与偏心区两个区域;挡墙上开设有一条狭长的出钢流槽,所述出钢流槽将电炉熔池区与偏心区的出钢口相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出钢流槽内的挡渣棒,所述挡渣棒底端与出钢流槽底部不接触以形成一条作为钢液输送通道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钢液输送通道为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弧形通道。

进一步,所述挡渣棒上端可拆卸连接在偏心区的手冷板上。

进一步,所述挡渣棒上端通过升降机构可拆卸连接在偏心区的炉体上。

进一步,所述出钢流槽为折线型或曲线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挡墙与出钢流槽,使得钢液必须从出钢流槽通过,大大减小了钢液的流通面积,而钢渣粘度大、流动性差,狭长的出钢流槽可以迟滞渣液向出钢口的堆积量和厚度,从而减少出钢后期钢渣的带出量。

2、渣漂浮在钢液表面,挡渣棒挡住了渣的通道,当炉子倾动时,钢液通过虹吸原理从挡渣棒底部的间隙流向出钢口,实现了无渣或少渣出钢。

3、挡渣棒可以修补或拆卸更换,可多次使用,提高了利用率。

4、挡渣棒可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可以调节钢液输送通道大小和挡渣效果,并便于挡渣棒的修补或更换。

5、出钢流槽可设置成折线型或曲线型,以优化出钢口的位置,便于完成灌沙操作或局部加热出钢口烧嘴的安装。

总的来说,通过改进结构及布局形式,极大减少了出钢渣量,降低了钢液夹渣物、提高了钢的品质;减少了生产扒渣工序,降低了能耗和金属损耗,从而大幅度提高电炉炼钢的总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挡渣棒安装在手冷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示意图;

图5为挡渣棒安装在升降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出钢流槽异形布置的示意图;

图7为挡渣棒倾斜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的电炉少渣出钢方法,包括步骤(1),在偏心出钢电炉1内位于出钢口2前方处设立一堵挡墙3,挡墙3底部及侧壁对应与偏心出钢电炉1的炉底及炉壁封闭连接,以将偏心出钢电炉的炉腔隔断成电炉熔池区1a与偏心区1b两个区域;步骤(2),挡墙3上开设一条狭长的出钢流槽4,以将电炉熔池区1a与偏心区1b的出钢口相连通。出钢时,与传统电炉不同,钢液必须从出钢流槽4通过,大大减小了钢液的流通面积,而钢渣粘度大、流动性差,狭长的出钢流槽4可以迟滞渣液向出钢口的堆积量和厚度,从而减少出钢后期钢渣的带出量。此处的出钢流槽4可设置成折线型或曲线型,以优化出钢口2的位置,便于完成灌沙操作或局部加热出钢口烧嘴的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步骤(3),即在出钢流槽4内设置挡渣棒5,挡渣棒5底端与出钢流槽4底部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钢液输送通道;挡渣棒5可堵塞住出钢流槽4上部槽隙,从而将流经出钢流槽4的钢液表面处的钢渣隔挡住,防止其流向出钢口2;步骤(4),沿钢液流出方向,将钢液输送通道设置成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弧形通道,即通过合理的挡渣棒5、出钢流槽4底部间隙设计,使偏心出钢电炉1在倾倒过程中,挡墙两侧区域形成液位差,利用虹吸原理让钢液通过挡渣棒5与出钢流槽4底部的间隙流向出钢口2,钢渣被挡渣棒5挡住。通过弧形钢液输送通道与挡渣棒5的相互配合,在满足钢液顺畅流出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了出钢后期钢渣的带出量,实现了无渣或少渣出钢。

一种适用于上述电炉少渣出钢方法的挡渣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设置在偏心出钢电炉1内且位于出钢口2前方处的挡墙3,所述挡墙3底部及侧壁对应与偏心出钢电炉1的炉底及炉壁封闭连接,以将偏心出钢电炉1的炉腔隔断成电炉熔池区1a与偏心区1b两个区域;挡墙上开设有一条狭长的出钢流槽4,所述出钢流槽4将电炉熔池区与偏心区的出钢口相连通。狭长的出钢流槽4贯穿挡墙3并将挡墙分成两部分,挡墙减小了钢液的流通面积,减小并降低了渣液向出钢口的堆积量和厚度,从而减少了出钢后期钢渣的带出量。

在出钢流槽内设置挡渣棒5,所述挡渣棒底端与出钢流槽底部不接触以形成一条作为钢液输送通道的间隙。挡渣棒5竖直插装在出钢流槽内,仅在底部留有间隙,而钢液中的渣则由挡渣棒5隔挡住,进一步降低了出钢过程中的钢渣带出量。

如图3、4所示,通过合理的挡渣棒5、出钢流槽4底部的间隙设计,可将钢液输送通道6设置为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弧形通道,如近似于倒u型的弧形通道。此时,即可利用虹吸原理让钢液通过挡渣棒5与出钢流槽4底部的间隙流向出钢口2。

如图3所示,所述挡渣棒5上端可拆卸连接在偏心区1b的手冷板7上,方便实现挡渣棒的安装与维护更换。

如图5所示,所述挡渣棒5上端还可通过升降机构8可拆卸连接在偏心区1b的炉体上,升降机构8可调节挡渣棒5底端与出钢流槽4底部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实现钢液输送通道6大小及挡渣效果的调节。

如图6所示,为方便操作及安装,可根据需求将出钢流槽设置为折线型或曲线型,以优化出钢口2的位置。

如图7所示,还可对挡渣棒6的结构及安装方式进行调整,如采用倾斜安装,或是将挡渣棒6设置成与出钢流槽4相匹配的异形,以调整挡渣棒5在熔池内的浸入深度,便于获得更好的挡渣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