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风电齿轮气体渗碳效率的预氧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5566发布日期:2018-09-29 05:2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风电齿轮气体渗碳效率的预氧化工艺。



背景技术:

风电齿轮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由于风力发电机组一般安置在荒郊、野外、山口、海边等风能较大且周围无遮挡物之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修复十分困难,风电齿轮一旦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到风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对齿轮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在国内外齿轮的表面硬化技术中,渗碳处理因其技术的成熟性及随着温度控制、碳势控制等配套技术的发展,一直是风电齿轮强化的首选工艺,然而,采用常规气体渗碳存在着工艺周期长、能源消耗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风电齿轮气体渗碳效率的预氧化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风电齿轮气体渗碳效率的预氧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渗碳钢加工切割成试样。渗碳钢优选20crmnmo钢,将试样加工成m12齿型试样。

(2)将试样进行调质处理,调质处理为先升温至840℃保温30min,然后将样品立即放入油中冷却,再升温至680℃保温30min,取出空冷至室温。

(3)将试样置于程控箱式电炉中,进行预氧化处理,设置炉温为350~500℃,保温时间为45~60min;

(4)将预氧化处理后的试样放入气体渗碳多用炉中,升温到800℃,保温2h,保持0.4%碳势进行渗碳,然后升温至920℃,保持碳势1.2%进行4h强渗碳,再降低碳势到0.68%进行4h扩散,随后炉冷至820℃,保温2h后再随炉降温;然后取出试样放入油中冷却,油温50℃;最后170℃保温5h,出炉空冷。

(5)取出试样,待冷却后采用hxd-1000tmc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其截面显微硬度,进而测量其渗碳层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克服了常规气体渗碳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的不足;

(2)通过预氧化的处理方法,首先试样表层浸润性增加,有利于活性碳原子的吸附,另外试样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在渗碳过程中氧化膜会逐渐被还原,形成疏松多孔的扩散通道,在渗碳过程中为碳原子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中心和扩散通道,显著提高气体渗碳效率,提高渗碳层厚度;硬度梯度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得到的截面显微硬度与常规工艺气体渗碳的截面显微硬度对比图;

图2是实施例2得到的截面显微硬度与常规工艺气体渗碳的截面显微硬度对比图;

图3是实施例3得到的截面显微硬度与常规工艺气体渗碳的截面显微硬度对比图;

其中,gc代表常规气体渗碳,po1+gc代表实施例1,po2+gc代表实施例2,po3+gc代表实施例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

(1)将20crmnmo钢加工成m12齿型试样;

(2)将试样进行调质处理,先升温至840℃保温30min,然后将样品立即放入油中冷却,再升温至680℃保温30min,取出空冷至室温。

(3)将试样置于程控箱式电炉中,进行预氧化处理,设置炉温为350℃,保温时间为45min;

(4)将预氧化处理后的试样放入气体渗碳多用炉中,升温到800℃,保温2h,保持0.4%碳势进行渗碳,然后升温至920℃,保持碳势1.2%进行4h强渗碳,再降低碳势到0.68%进行4h扩散,随后炉冷至820℃,保温2h后再随炉降温;然后取出试样放入油中冷却,油温50℃;最后170℃保温5h,出炉空冷。

(5)取出试样,待冷却后采用hxd-1000tmc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其截面显微硬度,进而测量其渗碳层深,截面显微硬度见图1。

实施例1试验结果:

预氧化处理+气体渗碳获得的渗碳层深约为1.46mm,相比于常规气体渗碳所获得的1.22mm的渗碳层深增加了0.24mm,相当于渗碳效率提高了19.7%,且硬度梯度较好。

实施例2

(1)将20crmnmo钢加工成m12齿型试样;

(2)将试样进行调质处理,先升温至840℃保温30min,然后将样品立即放入油中冷却,再升温至680℃保温30min,取出空冷至室温。

(3)将试样置于程控箱式电炉中,进行预氧化处理,设置炉温为350℃,保温时间为60min;

(4)将预氧化处理后的试样放入气体渗碳多用炉中,升温到800℃,保温2h,保持0.4%碳势进行渗碳,然后升温至920℃,保持碳势1.2%进行4h强渗碳,再降低碳势到0.68%进行4h扩散,随后炉冷至820℃,保温2h后再随炉降温;然后取出试样放入油中冷却,油温50℃;最后170℃保温5h,出炉空冷。

(5)取出试样,待冷却后采用hxd-1000tmc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其截面显微硬度,进而测量其渗碳层深,截面显微硬度见图2

实施例2试验结果:

预氧化处理+气体渗碳获得的渗碳层深约为1.48mm,相比于常规气体渗碳所获得的1.22mm的渗碳层深增加了0.26mm,相当于渗碳效率提高了21.3%,且硬度梯度较好。

实施例3

(1)将20crmnmo钢加工成m12齿型试样;

(2)将试样进行调质处理,先升温至840℃保温30min,然后将样品立即放入油中冷却,再升温至680℃保温30min,取出空冷至室温;

(3)将试样置于程控箱式电炉中,进行预氧化处理,设置炉温为500℃,保温时间为45min;

(4)将预氧化处理后的试样放入气体渗碳多用炉中,升温到800℃,保温2h,保持0.4%碳势进行渗碳,然后升温至920℃,保持碳势1.2%进行4h强渗碳,再降低碳势到0.68%进行4h扩散,随后炉冷至820℃,保温2h后再随炉降温;然后取出试样放入油中冷却,油温50℃;最后170℃保温5h,出炉空冷。

(5)取出试样,待冷却后采用hxd-1000tmc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其截面显微硬度,进而测量其渗碳层深,截面显微硬度见图3。

实施例3试验结果:

预氧化处理+气体渗碳获得的渗碳层深约为1.57mm,相比于常规气体渗碳所获得的1.22mm的渗碳层深增加了0.35mm,相当于渗碳效率提高了28.7%,并且硬度梯度较好。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风电齿轮气体渗碳效率的预氧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渗碳钢加工切割成齿型试样;将试样进行调质处理;将试样打磨处理后进行超声清洗、烘干;将试样放入程控箱式电炉中,进行预氧化处理;将试样放入气体渗碳多用炉中,先后进行渗碳、淬火、回火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气体渗碳前进行预氧化处理,使试样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试样表层润湿性增加,有利于活性碳原子的吸附,在渗碳过程中氧化膜优先被还原,使得试样表面存在大量的孔洞等缺陷,能够加快活性碳原子向基体内部的渗入,为碳原子的扩散提供一个快速通道,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气体渗碳效率,而且在达到相同渗碳层深的情况下大大缩短渗碳时间,节约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宋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4.18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