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丝镀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011发布日期:2019-04-20 05:4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丝镀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镀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丝镀锌装置。



背景技术: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热镀锌是由较古老的热镀方法发展而来的,自从1836年法国把热镀锌应用于工业以来,已经有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了,然而热镀锌工业是近三十年来伴随冷轧带钢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热镀锌板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原板准备→镀前处理→热浸镀→镀后处理→成品检验等。

铁丝在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作捆扎,连接等作用,且大都为室外使用,在使用时,会产生锈蚀等情况,因此铁丝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镀锌的防锈处理,现有的铁丝镀锌大都放置在熔融的锌液里,在抽出锌液的时候用木炭粉对表面进行抹拭,但是现有设备中木炭粉直接放置于锌液表面,造成了随锌液表面的晃动木炭的厚度流失的情况,影响了抹拭的效果,且锌液会随着使用温度容易散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抹拭效果好、镀锌质量高、结构简单的铁丝镀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铁丝镀锌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溶液箱,所述溶液箱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面向下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筒,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套筒的表面贯通有木炭粉入料口和铁丝出口,所述溶液箱未设置有支撑板的一端铰接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通过开合机构铰接有阻流板,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铁丝入口,所述溶液箱内还设置有第一沉没轮和第二沉没轮,所述第二沉没轮对所述铁丝出口设置,所述盖板向下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溶液箱与锌液补充机构连接,所述溶液箱一侧还设置有烘干机构和盘线机构。

在使用时,铁丝通过铁丝入口进入溶液箱内,在第一沉没轮和第二沉没轮的导向下经过铁丝出口传出溶液箱,在溶液箱内的热锌液对其进行表面镀锌,第二沉没轮位于铁丝出口的正下方使得铁丝是竖向垂直穿出溶液箱的在经过锌液表面的木炭后木炭对其表面进行抹拭,保障镀锌液的贴附均匀,铁丝从铁丝出口离开溶液箱后经过烘干机构的烘干有盘线器进行盘线收集,其中溶液箱内的搅拌机构可以对锌液进行搅拌,避免其沉积,当进行搅拌的时候锌液会产生晃动在阻流板和套筒的隔离下,木炭粉不会随晃动而散落,木炭粉的厚度不会改变,这也保障了抹拭效果,当锌液较少时,锌液补充机构会对溶液箱进行补液。

作为优化,所述套筒浸入锌液的长度超过所述套筒自身长度的一半。

这样,在锌液表面产生晃动的时候能够保障套筒底部不会高出锌液的上表面,这样木炭粉不会从套筒中脱离。

作为优化,所述盖板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溶液箱的侧壁铰接,所述盖板和所述支撑板连接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溶液箱的底部。

这样,盖板和支撑板能够将溶液的温度保持,降低温度下降的速率,保障镀锌作业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化,所述开合机构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阻流板固定连接。

这样,第二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将阻流板完成旋转,起到阻断锌液上表面晃动的冲击。

作为优化,所述搅拌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盖板上表面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向下同轴设置有搅拌轮,所述搅拌轮周向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

这样,第三驱动电机带动搅拌叶片旋转,对锌液起到定时搅拌的作用,有助于其溶液的性能,易于贴附于铁丝表面。

作为优化,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溶液箱一侧的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对向设置有烘干入口和烘干出口,所述烘干箱内均布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烘干箱之间设置有电扇。

这样,电热丝发热和风扇将热量吹至铁丝表面,经过抹拭的铁丝表面经过烘干会保障镀锌牢固的效果。

这作为优化,所述盘线机构包括导向轮和盘线器。

这样,保障了铁丝在各部分之间的运转流畅,并及时回收整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铁丝镀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溶液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阻流板打开状态)。

图3为图1所述溶液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盖板打开状态)。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中:1为溶液箱、11为支撑板、12为套筒、13为木炭入料口、14为铁丝出口、15为盖板、16为阻流板、17为铁丝入口、18为第一沉没轮、19为第二沉没轮、2为锌液补充机构、21为第一驱动电机、22为第二驱动电机、23为转轴、24为第三驱动电机、25为搅拌叶片、26为烘干箱、27为电热丝、28为电扇、29为盘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包括上端开口的溶液箱1,所述溶液箱1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底面向下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筒12,所述支撑板11设置有套筒12的表面贯通有木炭粉入料口13和铁丝出口14,所述溶液箱1未设置有支撑板11的一端铰接设置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靠近所述支撑板11的一端通过开合机构铰接有阻流板16,所述盖板15上还设置有铁丝入口17,所述溶液箱1内还设置有第一沉没轮18和第二沉没轮19,所述第二沉没轮19对所述铁丝出口14设置,所述盖板15向下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溶液箱1与锌液补充机构2连接,所述溶液箱1一侧还设置有烘干机构和盘线机构。

在使用时,铁丝通过铁丝入口进入溶液箱内,在第一沉没轮和第二沉没轮的导向下经过铁丝出口传出溶液箱,在溶液箱内的热锌液对其进行表面镀锌,第二沉没轮位于铁丝出口的正下方使得铁丝是竖向垂直穿出溶液箱的在经过锌液表面的木炭后木炭对其表面进行抹拭,保障镀锌液的贴附均匀,铁丝从铁丝出口离开溶液箱后经过烘干机构的烘干有盘线器进行盘线收集,其中溶液箱内的搅拌机构可以对锌液进行搅拌,避免其沉积,当进行搅拌的时候锌液会产生晃动在阻流板和套筒的隔离下,木炭粉不会随晃动而散落,木炭粉的厚度不会改变,这也保障了抹拭效果,当锌液较少时,锌液补充机构会对溶液箱进行补液。

作为优化,所述套筒12浸入锌液的长度超过所述套筒12自身长度的一半。

这样,在锌液表面产生晃动的时候能够保障套筒底部不会高出锌液的上表面,这样木炭粉不会从套筒中脱离。

作为优化,所述盖板15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1与所述溶液箱1的侧壁铰接,所述盖板15和所述支撑板11连接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溶液箱1的底部。

这样,盖板和支撑板能够将溶液的温度保持,降低温度下降的速率,保障镀锌作业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化,所述开合机构为第二驱动电机2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与转轴23连接,所述转轴23与所述阻流板16固定连接。

这样,第二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将阻流板完成旋转,起到阻断锌液上表面晃动的冲击。

作为优化,所述搅拌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盖板15上表面的第三驱动电机24,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向下同轴设置有搅拌轮,所述搅拌轮周向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5。

这样,第三驱动电机带动搅拌叶片旋转,对锌液起到定时搅拌的作用,有助于其溶液的性能,易于贴附于铁丝表面。

作为优化,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溶液箱一侧的烘干箱26,所述烘干箱26对向设置有烘干入口和烘干出口,所述烘干箱26内均布有电热丝27,所述电热丝27与所述烘干箱26之间设置有电扇28。

这样,电热丝发热和风扇将热量吹至铁丝表面,经过抹拭的铁丝表面经过烘干会保障镀锌牢固的效果。

这作为优化,所述盘线机构包括导向轮和盘线器29。

这样,保障了铁丝在各部分之间的运转流畅,并及时回收整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