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750发布日期:2019-03-27 09:5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床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复合磨床,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



背景技术:

磨削加工是精加工的一种,通常作为金加工的最后工序,具有抛光零件表面,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作用。机械结构中,有许多零件是有内孔和外圆的,其中有很多比较关键的零件对内孔和外圆的同轴度以及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较高。复合磨床可以解决多次装夹的技术问题,以保证零件外圆和内孔的形位公差。磨床的抗变形对产品的加工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磨床床身的抗变形能力十分重要。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行程外圆磨床床身[申请号:201420683581.9],床身本体,床身本体设置有中空内腔,内腔中设有若干个支撑床身顶面的立式加强板,立式加强板包括相互垂直交叉连接的前后立式加强板和左右立式加强板,内腔中还设置有至少一层横向加强平板,横向加强平板与所述的前后立式加强板和左右立式加强板相互连接,使内腔中形成多个蜂窝形单元,每个蜂窝形单元对应的横向加强平板上均设置有一开口。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床身本体抗变形能力差的技术问题,但是磨床床脚分散,容易导致磨床受力不均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和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床身易发生震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包括床身基座,所述的基座上方设置工作台和砂轮架台,基座呈T形,所述的基座底部设置有若干承重垫铁,基座前部相邻的承重垫铁依次相连形成一体式结构,基座尾部相邻的承重垫铁依次相连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承重垫铁设置在基座转角和直边上。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基座设置有基座腔室,所述的基座腔室中设置有网格式支撑组件,网格式支撑组件上端连接在工作台和砂轮架台上,下端连接在基座的底板上。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工作台上设置有导轨座,所述的砂轮架台上设置有内圆砂轮座和外圆砂轮座。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导轨座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栅式支撑组件,所述的栅式支撑组件上方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的导轨座、栅式支撑组件和导轨一体浇筑成形。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栅式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任意一侧设置有若干栅栏板,所述的栅栏板设置在导轨下方且顶部与导轨连接,底部与导轨座相连接。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导轨座上设置有驱动槽,所述的内圆砂轮座和外圆砂轮座分别设置有回流腔室。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驱动槽底部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回流口,两个回流腔室靠近导轨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回流口,两个回流腔室远离导轨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润滑油回流口。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第一润滑油回流口与第二润滑油回流口之间设置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的第二润滑油回流口与第三润滑油回流口之间设置第二回流通道,所述的第一回流通道和第二回流通道潜伏设置在砂轮架台的下方。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回流腔室中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上设置有润滑油过孔,所述的回流腔室上还设置有润滑油管道,所述的润滑油管道潜伏设置在砂轮架台的下方且贯通基座外部。

在上述的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中,工作台前后分别设置有第一切削液回流槽和第二切削液回流槽,所述的导轨座中部设置有连通第一切削液回流槽和第二切削液回流槽的连接槽,所述的砂轮架台上设置有第三切削液回流槽,所述的第二切削液回流槽和第三切削液回流槽相连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基座前部和尾部的承重垫铁分别连成一体,进一步加固床身,使得床身不易变形,重力分散,床身更为落地稳定,且铸铁分布均匀不易发生震动。

2.网格式支撑组件具有多个支撑焦点,能抵消不同方向的力,使床身受力不易变形。

3.栅式支撑组件支撑导轨座,且与基座一体式浇筑成形,使得导轨座受力不易变形。

4.润滑回流与切削液回流分离设置,使得切削液能流经砂轮架台,带座砂轮架台的热量,防止基座受热不均而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垫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中,基座1、基座腔室11、网格式支撑组件12、栅式支撑组件13、支撑板131、栅栏板132、驱动槽133、第一润滑油回流口134、导轨14、工作台2、导轨座21、第一切削液回流槽22、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连接槽24、第三切削液回流槽25、砂轮架台3、内圆砂轮座31、外圆砂轮座32、回流腔室33、第二润滑油回流口331、第三润滑油回流口332、第一回流通道333、第二回流通道334、加强筋34、润滑油过孔35、润滑油管道36、承重垫铁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内外圆复合式磨床床身,包括基座1,所述的基座1上方设置工作台2和砂轮架台3,工作台2上设置有导轨座21,所述的砂轮架台3上设置有内圆砂轮座31和外圆砂轮座32。基座1呈T形,所述的基座底部设置有若干承重垫铁4,所述的承重垫铁4设置在基座1转角和直边上。基座1前部相邻的承重垫铁4依次相连形成一体式结构形成前垫铁组,基座尾部相邻的承重垫铁4依次相连形成一体式结构,形成后垫铁组,前后垫铁组进一步加固了基座底部,使得基座底部更不易发生变形,同时增加了承重面积,使得基座落地更稳。此外承重垫铁连为一体,使铸铁分布更为均匀,进一步减弱了基座发生震动的风险。

优选地,基座1设置有基座腔室11,所述的基座腔室11中设置有网格式支撑组件12,网格式支撑组件12上端连接在工作台2和砂轮架台3上,下端连接在基座1的底板上。网格式支撑组件12包括若干横向支撑板和若干纵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与纵向支撑板之间相交形成支撑点,在承受上方来力的同时,承受多方来力,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防止基座变形。

优选地,导轨座21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栅式支撑组件13,所述的栅式支撑组件13上方分别设置有导轨14,所述的导轨座 21、栅式支撑组件13和导轨14一体浇筑成形。栅式支撑组件13 包括支撑板131,所述的支撑板131任意一侧设置有若干栅栏板 132,所述的栅栏板132设置在导轨下方且顶部与导轨14连接,底部与导轨座21相连接。栅式支撑组件13为导轨14提供多点支撑,进一步提高导轨14的刚性,防止在磨削过程中发生形变。

优选地,工作台2前后分别设置有第一切削液回流槽22和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所述的导轨座21中部设置有连通第一切削液回流槽22和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的连接槽24,所述的砂轮架台3上设置有第三切削液回流槽25,所述的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 和第三切削液回流槽25相连通。切削液从第一切削液回流槽22 流向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且在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中汇流,切削液吸收工作台热量之后流向第三切削液回流槽25。第三切削液回流槽25环绕内圆砂轮座31和外圆砂轮座32,切削液在吸收内圆砂轮座31和外圆砂轮座32的热量后排出基座进入回流站。切削液流动保持基座1、工作台2、内圆砂轮座31和外圆砂轮座32 温度,防止其温度升高,发生形变,影响磨床精度。

优选地,导轨座21上设置有驱动槽133,所述的内圆砂轮座 31和外圆砂轮座32分别设置有回流腔室33。驱动槽133底部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回流口134,两个回流腔室33靠近导轨座2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回流口331,两个回流腔室33远离导轨座2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润滑油回流口332。第一润滑油回流口134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驱动槽133的两侧,分别连接两个第二润滑油回流口331,润滑导轨14的润滑油经第一润滑油回流口134流向回流腔室33,防止驱动槽133中润滑油满溢。

进一步,第一润滑油回流口134与第二润滑油回流口331之间设置第一回流通道333,所述的第二润滑油回流口331与第三润滑油回流口332之间设置第二回流通道334,所述的第一回流通道333和第二回流通道潜伏设置在砂轮架台3的下方。实现润滑油回流与切削液回流分离,有效实现切削液和润滑油循环利用。

优选地,回流腔室33中设置有加强筋34,所述的加强筋34 上设置有润滑油过孔35。进一步加强了内圆砂轮座31和外圆砂轮座32的刚性,保障磨床的加工精度。回流腔室33上还设置有润滑油管道36,所述的润滑油管道36潜伏设置在砂轮架台3的下方且贯通基座1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基座前部和尾部的承重垫铁分别连成一体,进一步加固床身,使得床身不易变形,重力分散,床身更为落地稳定,且铸铁分布均匀不易发生震动。

2.网格式支撑组件具有多个支撑焦点,能抵消不同方向的力,使床身受力不易变形。

3.栅式支撑组件支撑导轨座,且与基座一体式浇筑成形,使得导轨座受力不易变形。

4.润滑回流与切削液回流分离设置,使得切削液能流经砂轮架台,带座砂轮架台的热量,防止基座受热不均而发生变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基座1、基座腔室11、网格式支撑组件12、栅式支撑组件13、支撑板131、栅栏板132、驱动槽133、第一润滑油回流口134、导轨14、工作台2、导轨座21、第一切削液回流槽22、第二切削液回流槽23、连接槽24、第三切削液回流槽25、砂轮架台3、内圆砂轮座31、外圆砂轮座32、回流腔室33、第二润滑油回流口331、第三润滑油回流口332、第一回流通道333、第二回流通道334、加强筋34、润滑油过孔35、润滑油管道36、承重垫铁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