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罐冲击区安全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009发布日期:2018-11-07 21:4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罐冲击区安全防护结构,属于钢水连续浇铸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连铸技术是一项把液体金属经一组特殊的冷却和支撑装置连续地浇铸成一定断面形状的铸坯新工艺,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钢锭-初轧工艺。连续铸钢与传统模注钢工艺相比具有生产工序简化、金属收得率高、能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铸坯质量好等诸多优点,成为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性的重要技术之一。连续铸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钢铁生产中继氧气转炉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是目前冶金领域最活跃的一个分支,也是炼钢领域内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连铸技术对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目前连铸生产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炼钢和整个钢铁生产蓬勃发展的主要技术动力。

在连续铸钢过程中,中间罐是连接钢水包和结晶器之间的盛放钢水的容器,具有减压、分流、去除夹杂物和储存钢水等功能,能实现多炉连浇。目前,中间罐内部结构一般由外到内主要为隔热层、永久层、工作层构成。中间罐冲击区是钢水包钢水铸入中间罐的区域,钢水流动速度快,对中间罐冲击区罐底及侧壁具有冲刷的作用。为提高中间罐冲击区罐底抗冲击能力,改善钢水在冲击区内的流场防止冲刷侧壁和卷渣,在中间罐冲击区罐底工作层安放湍流器。

由于随着中间罐连续浇铸炉数的不断提高,中间罐冲击区湍流器受钢水冲刷时间长,会出现湍流器底部冲穿的现象,对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间罐冲击区安全防护结构,可有效防止湍流器被冲穿后再冲穿永久层导致中间罐穿钢的恶性事故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间罐冲击区安全防护结构,包括用于连接钢水包和结晶器的中间罐,中间罐包括由外到内设置的隔热层、永久层、工作层,钢水包钢水铸入中间罐的区域为中间罐冲击区,中间罐冲击区罐底的工作层设置有湍流器,湍流器正下方设置有冲击板,冲击板设于永久层中。

进一步的是:冲击板设置于靠近永久层上表面的位置。

进一步的是:冲击板采用镁质耐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间罐冲击区永久层中增加抗冲击能力强的冲击板,增加了抗冲击能力,可有效防止湍流器被冲穿后再冲穿永久层导致中间罐穿钢的恶性事故发生。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成本增加有限,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中间罐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中间罐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1-中间罐、2-隔热层、3-永久层、4-工作层、5-中间罐冲击区、6-湍流器、7-冲击板、8-水口、9-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连接钢水包和结晶器的中间罐1,中间罐1包括由外到内设置的隔热层2、永久层3、工作层4,钢水包钢水铸入中间罐1的区域为中间罐冲击区5,中间罐冲击区5罐底的工作层4设置有湍流器6,湍流器6正下方设置有冲击板7,冲击板7设于永久层3中。冲击板7优选设置于靠近永久层3上表面的位置。冲击板7优选采用镁质耐材。

实施时,在中间罐1的永久层3施工时,在中间罐冲击区钢水包钢流直接冲击正下方,即湍流器6正下方,将冲击板7安放在永久层3中,并靠近永久层3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罐冲击区5的永久层3中增加抗冲击能力强的冲击板7,增加了抗冲击能力,可有效防止湍流器6被冲穿后再冲穿永久层3导致中间罐1穿钢的恶性事故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