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使用的滑板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197发布日期:2018-12-05 20:0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双面使用的滑板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炼钢厂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滑板砖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双面使用的滑板砖。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滑板砖为单面使用其中一面套有铁壳或粘贴带有马口铁皮的石棉板而达到隔热保护机构的作用。国内外钢厂钢包使用的滑板砖 ,其制备均使用大量资源性原料,如镁砂、矾土、棕刚玉、磷片石墨等;另外还使用大量的合成原料,如板状刚玉、白刚玉、电熔尖晶石、烧结莫来石、碳黑等等。由于每年消耗大量的不再生资源性原料,资源渐渐减少,导致现在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当然滑板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炼钢厂对高效连铸技术的推广及节能降耗的需要,对钢包滑动机构用耐火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长寿命、绿色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双面使用、无缝连接、可以更换、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双面使用的滑板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双面使用的滑板砖,包括上滑板砖、下滑板砖、连接部件和定位部件,上滑板砖上设有第一通孔,下滑板砖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有定位部件,上滑板砖和下滑板砖之间通过连接部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包括凸起件和凹陷槽,凸起件和凹陷槽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件设在第一通孔内,凹陷槽设在第二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件设在第二通孔内,凹陷槽设在第一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设有若干,连接部件以第一通孔的圆心为中心规则分布,连接部件包括卡扣和卡爪,卡扣设在上滑板砖的底部,卡爪设在下滑板砖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滑板砖的顶部或者下滑板砖的底部设有滑板油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滑板砖包括安装座和滑板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滑板砖的结构与下滑板砖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面使用的滑板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面使用的滑板砖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1——上滑板砖 2——下滑板砖

3——连接部件 4——定位部件

11——第一通孔 12 ——安装座

13——滑板砖 21——第二通孔

31——卡扣 32——卡爪

41——凸起件 42—— 凹陷槽

5——滑板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提供了双面使用的滑板砖,包括上滑板砖1、下滑板砖2、连接部件3和定位部件4,上滑板砖1上设有第一通孔11,下滑板砖2上设有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对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之间设有定位部件4,上滑板砖1和下滑板砖2之间通过连接部件3连接。通过连接部件3,将目前的单面的滑板砖设置成双面的滑板砖,滑板砖改用双面使用均不影响滑板砖质量和使用寿命,这样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制造成本约50%。

定位部件4包括凸起件41和凹陷槽42,凸起件41和凹陷槽42配合。通过定位件便于准确地连接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同时便于连接部件3的配合,原来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接合部位均采用火泥做粘结和填充剂,由于火泥的耐侵蚀性和耐冲刷性较弱,火泥偶尔具有质量不稳性,同时人工操作经验技能不等,有时火泥填充不饱满且含水份收缩产生缝隙,钢水在火泥部位长时间的回旋,导致在薄弱处侵蚀穿孔而渗钢的问题。

凸起件41设在第一通孔11内,凹陷槽42设在第二通孔21内。便于将凸起件41与凹陷槽42配合,而且能够防止火泥粘接填充的弊端。

凸起件41设在第二通孔21内,凹陷槽42设在第一通孔11内。便于将凸起件41与凹陷槽42配合,而且能够防止火泥粘接填充的弊端。

连接部件3设有若干,连接部件3以第一通孔11的圆心为中心规则分布,连接部件3包括卡扣31和卡爪32,卡扣31设在上滑板砖1的底部,卡爪32设在下滑板砖2的顶部。通过卡扣31和卡爪32实现上滑板砖1与下滑板砖2的可拆卸连接,在某一个滑板砖需要更换时只需要个别更换,节约资源。

上滑板砖1的顶部或者下滑板砖2的底部设有滑板油层5。因滑板使用第一面背后,另一面与上下水口结合面粘有少许火泥,在使用第二面时要求清除表面异物,在此表面重新涂刷一层滑板油自然干涸后再使用,所以另一面得到合理使用而达到节能降本的目的。

上滑板砖1包括安装座12和滑板砖13。便于上滑板砖1的生产和加工。

上滑板砖1的结构与下滑板砖2相同,便于下滑板砖2的生产加工。

如图2所示,在安装时首先将凸起件41和凹陷槽42配合定位,再旋转将卡爪32卡合进卡扣31,将上滑板砖1与下滑板砖2连接。连接部件3最有设置成4个,以第一通孔11的圆心为中心规则分布。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