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内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205发布日期:2019-01-08 20:5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内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弯管内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管件的实用性,根据管件的使用要求,常需要对管件进行抛光处理。因此,弯管件内表面的抛光工艺是管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涉及到产品的内表面质量。以往,对弯折过的不锈钢弯管的管内抛光,还主要依赖于人力,这种方式具有工艺稳定性不好,抛光难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管内抛光装置,解决了弯管内抛光难度大、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弯管内抛光装置,其中,包括:机台、转盘、移动面板、气缸和研磨装置,所述机台上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有弯管,所述机台上还滑动设置有移动面板,所述研磨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面板上,所述气缸驱动所述移动面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转盘滑动,所述研磨装置的磨杆可延伸到所述弯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装置还包括电机和一对滚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移动面板上,所述磨杆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且所述磨杆从一对滚轮之间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内具有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所述机台的下安装箱内,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机台的上安装箱。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竖直转轴,所述水平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台的下安装箱内,所述竖直转轴贯通所述下安装箱和所述上安装箱,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水平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竖直转轴的下端,且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下安装箱的外侧,且所述水平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和连接转轴,所述第三锥齿轮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箱内,所述竖直转轴的上端从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中心孔内向上延伸,且所述竖直转轴的上端具有套设在所述连接转轴上的连接筒,所述第四锥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转轴的两端,且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互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紧固块,所述弯管位于所述紧固块的通孔内,所述紧固块上端具有螺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管内抛光装置解决了以往依赖于人力对弯管进行抛光效率低下,操作困难的问题,使得弯管抛光难度大大降低、效率提高,节省了劳动力。

2.由于所述机台上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有弯管,因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转盘的旋转,可进行调节所述转盘上固定的弯管的方向,方便将所述弯管的待抛光端及时转到所述研磨装置前侧,进行抛光研磨,解决了弯管内抛光难度大、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3.由于通过转动所述手轮,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使得所述转盘转动,方便所述磨杆对所述弯管的端面和管内进行研磨抛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机台-1、下安装箱-11、安装块-111、上安装箱-12、转盘-2、移动面板-3、气缸-4、紧固块-5、螺钉-51、研磨装置-6、磨杆-61、电机-62、滚轮-63、传动机构-7、第一锥齿轮-71、水平转轴-72、第二锥齿轮-73、竖直转轴-74、第三锥齿轮-76、第四锥齿轮-77、连接转轴-78、连接筒-79、手轮-8、弯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参考图1至图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弯管内抛光装置,包括:机台1、转盘2、移动面板3、气缸4和研磨装置6,所述机台1上转动设置有转盘2,所述转盘2上固定有弯管9,所述机台1上还滑动设置有移动面板3,所述研磨装置6设置在所述移动面板3上,所述气缸4驱动所述移动面板3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转盘2滑动,所述研磨装置6的磨杆61可延伸到所述弯管9内,进行所述弯管9的管内抛光,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转盘2的旋转,可进行调节所述转盘2上固定的弯管9的方向,方便将所述弯管9的待抛光端及时转到所述研磨装置6前侧,进行抛光研磨,解决了弯管内抛光难度大、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所述移动面板3的下侧具有导轨,方便所述气缸4驱动所述移动面板3沿所述机台1直线滑动。

所述研磨装置6还包括电机62和一对滚轮63,所述电机62固定在所述移动面板3上,所述磨杆61连接在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端,且所述磨杆61从一对滚轮63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电机62驱动所述磨杆61旋转,一对滚轮63可使得所述磨杆61在旋转抛光过程中不会出现抖动的现象。

具体的,所述电机33通过三爪卡盘与所述磨杆34连接,所述磨杆34的自由端设置有砂纸,所述砂纸穿过所述紧固块5上的圆形通孔,延伸到所述弯管9的管内,可对所述弯管9的端面以及靠近端面的管内进行研磨抛光。

所述磨杆61为不锈钢杆,其直径为5-10cm,所述磨杆61的长度大于弯管9的长度。

所述滚轮63为塑料滚轮或尼龙滚轮。

如图2所示,所述机台1内具有驱动所述转盘2旋转的传动机构7,所述传动机构7的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所述机台1的下安装箱11内,所述传动机构7的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机台1的上安装箱12。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转轴72、第一锥齿轮71、第二锥齿轮73和竖直转轴74,所述水平转轴72设置在所述机台1的下安装箱11内,所述竖直转轴74贯通所述下安装箱11和所述上安装箱12,所述第一锥齿轮71设置在所述水平转轴72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73设置在所述竖直转轴74的下端,且所述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轮73相互啮合。

所述水平转轴72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下安装箱11的外侧,且所述水平转轴72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8,通过转动所述手轮8,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7使得所述转盘2转动,这样使得固定在所述转盘2上的弯管9的端面开口朝向所述磨杆61,方便所述磨杆61对所述弯管9的端面和管内进行研磨抛光。

所述下安装箱11内具有安装所述水平转轴72的安装块111,所述水平转轴72从所述安装块111的内孔内通过,所述水平转轴72与所述下安装箱11之间还设置有轴承。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76、第四锥齿轮77和连接转轴78,所述第三锥齿轮76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箱12内,所述竖直转轴74的上端从所述第三锥齿轮76的中心孔内向上延伸,且所述竖直转轴74的上端具有套设在所述连接转轴78上的连接筒79,两个第四锥齿轮77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转轴78的两端,且所述第四锥齿轮77与所述第三锥齿轮76相互啮合。

所述连接筒79的上端与所述转盘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紧固块5,所述弯管9位于所述紧固块5的通孔内,所述紧固块5上端具有螺钉51,将所述弯管9固定在所述紧固块5的通孔内后,旋转所述螺钉51,使得所述螺钉51的下端抵挡在所述弯管9的上端,将所述弯管9进行固定,其中,通过将所述弯管9固定在所述紧固块5的通孔内,使得在抛光过程中弯管9不会发生不必要的偏移,通过所述紧固块5上端的螺钉51进一步固定弯管9,提高抛光质量。

所述磨杆61完成所述弯管9一端的研磨抛光后,所述气缸4驱动所述移动面板3向后退,使得所述磨杆61从所述弯管9内脱离,再转动所述手轮8,所述水平转轴72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71转动,与所述第一锥齿轮7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3带动所述竖直转轴74转动,所述竖直转轴74带动所述连接转轴78旋转,使得所述连接转轴78两端的第四锥齿轮77沿所述第三锥齿轮76匀速转动,使得连接在所述连接筒79上端的转盘2可匀速转动,使得所述弯管9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研磨装置6,启动气缸4驱动所述移动面板3向靠近所述弯管9前进,使得所述磨杆61延伸到所述弯管9的另一端内,所述电机62驱动所述磨杆61对所述弯管9的另一端进行抛光研磨,这样不用将固定好的弯管9拆卸下来重新固定,方便对所述弯管9的两端进行抛光研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