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1303发布日期:2019-01-04 23:2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母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制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母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所有生产制造机械必须用的一种元件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如铜)等几大类型。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将制作成型的螺母串在杆上,通过砂带来对螺母进行抛光;现有的螺母剖光机通过振动盘来将螺母导出,然后将螺母转变为竖直设置,将螺母顶出到杆上,从而将成型的螺母套在杆上;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工的螺母由于大小不同,在顶出螺母的过程中,螺母与杆容易发生左右错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螺母与杆容易发生错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母进料机构,减小顶出螺母时螺母与杆发生左右错位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母进料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一侧设有开口的壳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壳体内用于抵接螺母的第一阻挡片和第二阻挡片,所述壳体上方开设有入口、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顶出螺母的顶出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安装杆;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阻挡片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二阻挡片与第一阻挡片之间间距的驱动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调整槽,所述壳体与调整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壳体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来调整第一阻挡片与第二阻挡片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螺母的位置;通过在调整槽内滑动壳体来调整壳体的位置,在将螺母套在安装杆上时,减小螺母与安装杆发生错位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设置为与壳体螺纹连接且与第二阻挡片转动连接的驱动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驱动螺杆,从而调整第一阻挡片和第二阻挡片之间的间距,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安装架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壳体的固定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固定螺杆,从而使固定螺杆抵紧壳体,从而使壳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壳体在调整槽内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安装架距第二阻挡片远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组件来将壳体向调整槽距第二阻挡片近的一侧调整,从而调整壳体在调整槽内的位置,方便调整壳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开设在安装架上的卡槽、与卡槽滑动连接的卡块、开设在卡块距第二阻挡片近的一端且用于抵紧壳体外侧壁的导向面、设置在安装架上用于驱动卡块向卡槽外滑动的调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面与壳体的配合,从而对壳体在调整槽内的位置进行微调,方便调整壳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件设置为与安装架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卡块的调整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整螺杆,从而使卡块向卡槽外移动,从而将壳体向调整槽距第二阻挡片近的一端调整,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滑动设置有与卡块固定连接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对卡块的运动范围进行限位,减小了卡块从而卡槽内脱离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呈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调整螺杆时,卡块向卡槽外移动,矩形的限位块对卡块的周向进行限位,减小卡块发生周向转动的概率,结构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和调整壳体的位置,在将螺母套在安装杆上时,减小螺母与安装杆发生错位的概率。

2、通过驱动螺杆来调整第二阻挡片的位置,调整方便。

3、通过固定螺杆来固定壳体,固定方便。

4、通过卡块来对壳体的位置进行微调,方便调整壳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安装架和壳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壳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安装架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安装架;2、壳体;3、第一阻挡片;4、第二阻挡片;5、入口;6、顶出组件;7、安装杆;8、滑槽;9、驱动螺杆;10、调整槽;11、固定螺杆;12、卡槽;13、卡块;14、导向面;15、限位块;16、调整螺杆;1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螺母进料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架1、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用于接收振动盘导出的螺母的导轨17、设置在安装架1上一侧设有开口的壳体2。

如图3所示: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阻挡片3、第二阻挡片4。壳体2用于接收竖直的螺母。壳体2上方开设有入口5、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顶出螺母的顶出组件6(如图2所示)。顶出组件6设置为气缸。安装架1上设置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安装杆7(如图1所示)。螺母从振动盘经过导轨17进入壳体2内,通过气缸将螺母顶出,从而将螺母套设在安装杆7上。

如图3所示:壳体2内开设有滑槽8,第二阻挡片4与滑槽8滑动连接,壳体2内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为驱动螺杆9,驱动螺杆9与壳体2螺纹连接且与第二阻挡片4转动连接。通过转动驱动螺杆9,从而调整第一阻挡片3与第二阻挡片4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第一阻挡片3和第二阻挡片4将螺母抵紧。

如图4所示:安装架1上开设有调整槽10,壳体2与调整槽10滑动连接,安装架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壳体2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螺杆11(如图4所示),固定螺杆11与安装架1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壳体2。通过在调整槽10内滑动壳体2,从而调整壳体2的开口的位置,减小气缸顶出螺母时螺母与安装杆7的位置错位的概率。

如图4和5所示:在实际调整过程中,由于壳体2需要调整的范围较小,若是仅通过在调整槽10内滑动壳体2来调整壳体2的位置,调整麻烦。安装架1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壳体2在调整槽10内位置的调整组件,调整组件设置在安装架1距第二阻挡片4远的一端。

如图5所示:调整组件包括开设在安装架1上的卡槽12、与卡槽12滑动连接的卡块13、开设在卡块13距第二阻挡片4近的一端的导向面14、设置在安装架1上用于驱动卡块13向卡槽12外滑动的调整件。卡槽12内滑动设置有与卡块13固定连接的限位块15。限位块15呈矩形。调整件设置为调整螺杆16,调整螺杆16与安装架1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卡块13。通过转动调整螺杆16,从而使卡块13向卡槽12外移动,通过导向面14的作用,从而对壳体2的位置进行微调,便于调整壳体2的位置。

工作原理:通过转动驱动螺杆9,从而改变第一阻挡片3和第二阻挡片4之间的间距,从而夹紧不同大小的螺母。通过转动调整螺杆16,从而使卡块13向卡槽12外移动,通过导向面14与壳体2抵紧,从而在调整槽10内对壳体2的位置进行微调。通过旋紧固定螺杆11,从而将壳体2的位置固定。通过第一阻挡片3、第二阻挡片4来调整螺母的位置和调整壳体2的位置,在将螺母套在安装杆7上时,减小螺母与安装杆7发生错位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