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抛光系统的振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1121发布日期:2019-01-04 23:2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母抛光系统的振筛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筛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母抛光系统的振筛机。



背景技术:

螺母,是一种常用的紧固件,是将机械设备进行紧密连接的零件,通过内侧的螺纹,同等规格螺母与螺母进行连接,螺母通常采用冷挤压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完成的螺母需要对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去除毛刺等来提高表面精度。

但是有些螺母具有在其中一面设置有卡托,针对于该具有卡托的螺母,为了提高抛光的精度,在进料时,需要将所有螺母处于同一端面再传输至下一工序,但是如果在传输时均通过工作人员人工进行,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母抛光系统的振筛机,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母抛光系统的振筛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具有出料口的储料斗,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储料斗从下至上设置由若干螺旋输送槽构成的螺旋输送管道,所述螺旋输送管道的出口与出料管相通,所述螺旋输送管道于出口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回收槽,回收槽位于两道螺旋输送槽之间,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储料斗振动的振动电机。

采用上述方案,将螺母放在储料斗内,启动振动电机,去送储料斗振动,驱使螺母沿着螺旋输送管道向上移动,当螺母经过螺旋输送管道出口时,如果此时螺母设置有卡托的一侧朝下,螺母的重心偏低,会随着振动进入出料管,如果螺母设置有卡托的一侧朝上,此时螺母的中心偏高,随着振动起伏的幅度偏大,使得螺母落入回收槽内,并重新落入储料斗内,在重新进行振动输送,使得螺母传输到出料管设置有卡托的一端均朝下摆放。通过自动化取代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回收槽的侧壁设置为朝向储料斗内侧的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当螺母落入回收槽时,与沿着斜面重新落入储料斗,防止螺母在回收槽内堆积。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上端设置有限位板。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限位板防止螺母在振动过程中飞溅出去。

优选的,所述储料斗于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滞留管,滞留管的进料口与储料斗相通,滞留管的出料口与出料管相通,出料口的出口处设置滑动有第一挡板,机体上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挡板滑动以封闭出料口的第一气缸,所述滞留管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滞留管的进料口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检测物件与第一挡板之间的压力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耦接有接收检测信号并与预设压力值进行比较以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或者收缩的控制电路;

当检测信号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以控制第二挡板滑动并将滞留管的进料口的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比较器A,其正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

第一继电器K1,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1串接于第二气缸的通气回路;

双向晶闸管VT,串接于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通电回路,其触发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

时间继电器KT,其断路延时触点KT-1串接于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通电回路,其线圈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2耦接;

控制开关,串接于双向晶闸管VT的通电回路。

采用上述方案,当螺母在进行抛光时,需要将储料斗进行封闭,停止进料,但是如果比较器A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大于预设压力值时,说明此时出料管上已经有过多的螺母排队,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使得双向晶闸管VT的触发端导通,双向晶闸管VT导通,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得电,控制常开触点K1-1和常开触点K1-2闭合,第二气缸工作,驱动第二挡板滑动,使得一部分螺母进入滞留管内,减缓螺旋输送槽上的堵塞情况;同时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得电,经过预设延迟时间后,此时上一批螺母抛光结束,第一挡板重新打开,此时断路延时触点KT-1断开,使得第二气缸停止抽气,活塞杆通过缸体内的弹簧复位,使得滞留管的进料口封闭。

优选的,比较器A与双向晶闸管VT的触发端之间耦接有延迟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只有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在延迟时间内一直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才能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双向晶闸管VT的触发端导通。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第一警示灯H1。

优选的,所述滞留管的边侧铰接有封闭板。

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将封闭板打开,防止滞留管被螺母塞满,影响导流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螺母传输到出料管设置有卡托的一端均朝下摆放,以便于后期进行抛光;

2、通过自动化取代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3、检测信号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以控制第二挡板滑动并将滞留管的进料口的打开,防止螺栓输送管道发生堵塞而影响进料。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储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图2中储料斗的后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运输件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延时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运输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运输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1、支撑架;2、进料装置;21、机体;22、第一储料斗;23、螺旋输送管道;24、第一出料管;25、第一进料管;26、第二储料斗;3、锁紧装置;4、运输装置;41、链轮;42、传输链;43、安装板;44、运输件;441、插接槽;45、驱动电机;5、抛光装置;6、卸料装置;7、滞留管;8、限位板;9、回收槽;10、第一挡板;11、第一气缸;12、第二挡板;13、第二气缸;14、控制电路;141、第一延迟电路;151、第一通孔;152、第二通孔;153、插销;161、转动槽;162、限位槽;163、限位块;164、驱动杆;171、滑轨;172、滑槽;18、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螺母抛光的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设置有依次相连的进料装置2、锁紧装置3、运输装置4、抛光装置5、卸料装置6。

如图1和图2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机体21、设置在机体21上的第一储料斗22,第一储料斗22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连接与锁紧装置3相通的第一进料管25。

第一储料斗22内从下至上设置由若干螺旋输送槽构成的螺旋输送管道23,螺旋输送管道23的出口与出料管相通,螺旋输送管道23于出口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回收槽9,回收槽9的侧壁设置为朝向第一储料斗22内侧的斜面,回收槽9位于两道螺旋输送槽之间,出料口的出口处设置滑动有第一挡板10,机体21上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挡板10滑动以封闭出料口的第一气缸11,机体2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储料斗22振动的振动电机。

值得一提的是,出料管上端设置有限位板8。滞留管7的边侧铰接有封闭板,封闭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滞留管7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储料斗22于出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滞留管7,滞留管7的进料口与第一储料斗22相通,滞留管7的出料口与出料管相通,出料口的出口处设置滑动有第一挡板10,机体21上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挡板10滑动以封闭出料口的第一气缸11,滞留管7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滞留管7的进料口的第二挡板12,第二挡板12连接有第二气缸13。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挡板10上设置有检测物件与第一挡板10之间的压力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耦接有接收检测信号并与预设压力值进行比较以控制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伸长或者收缩的控制电路14。

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14包括:比较器A、第一继电器K1、双向晶闸管VT、时间继电器KT、第一控制开关S、第一延时电路、电阻R1、电阻R2。

第一控制开关S的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一控制开关S的另一端耦接于双向晶闸管VT的一端,其触发端耦接于第一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比较器A的正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比较器A的反相端耦接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与VCC电源,电阻R1耦接于电阻R2和VCC电源的连接点,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双向晶闸管VT的另一端耦接与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耦接,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1串接于第二气缸13的通气回路,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与时间继电器KT的断路延时触点KT-1的一端耦接,断路延时触点KT-1的另一端与电源耦接,时间继电器KT线圈的一端耦接于双向晶闸管VT与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连接点,时间继电器KT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2,常开触点K1-2的另一端耦接于电源。

如图8所示,第一延时电路包括第一555延时器、电阻R3,第一555延时器的4脚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8脚耦接有VCC电源;第一555延时器的2脚和6脚耦接,2脚和6脚的连接点耦接有电阻R3,电阻R3接地,电阻R3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耦接于2脚和6脚的连接点,2脚和6脚的连接点耦接有电容C1,电容C1耦接于VCC电源;第一555延时器1脚接地;第一555延时器5脚耦接有电容C2,电容C2接地;第一555延时器的3脚耦接于双向晶闸管VT的触发端。

值得一体的是,第一继电器K1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第一警示灯H1。

如图1,锁紧装置3包括的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出料管24相通,第二通道连接有第二出料管,第二出料管连接有第二储料斗26,第二储料斗26与第一储料斗22的规格相同,且第二储料斗26内也设置有螺旋输送管道23。

第一储料斗22内放置代加工的螺母,第二出料斗内放置锁紧螺母。

操作台于第二通道的端口设置有锁紧电机,锁紧电机远离第二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气缸,操作台于第一通道的端口设置有第四气缸。

如图1和图4所示,运输装置4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两个链轮41、与两个链轮41啮合的传输链42,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链轮41转动的驱动电机45,传输链42朝向锁紧装置3的一侧等距设置有若干安装板43,安装板43上设置有运输件44,运输件44上连接有运输杆,运输杆朝向操作台方向。

如图5所示,运输件44上设置有与安装板43配合的插接槽441,运输件44与安装板43之间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包括设置在运输件44上的第一通孔151、设置在安装板43上的第二通孔152、插设在第一通孔151和第二通孔152之间的插销153,第一通孔151和第二通孔152沿竖直方向设置。

如图1和图6所示,支撑架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轨171,运输件44上设置有与滑轨171配合的滑槽172。支撑架1上于滑轨171的端部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位于滑轨171的端部,操作台上设置有接收红外线并输出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

如图9所示,红外线接收器耦接有接收检测信号以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电机45启闭的驱动电路18。驱动电路18包括,第二延时电路、三极管Q、第二继电器K2。

三极管Q的基极与第二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VCC电源,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K2-1耦接于驱动电机45的通电回路。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两端耦接有续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2线圈与三极管Q集电极的连接点,续流二极管D2的负极耦接于VCC电源。

第二延时电路包括第二555延时器、电阻R4,第二555延时器的4脚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二555延时器8脚耦接有VCC电源;第二555延时器的2脚和6脚耦接,2脚和6脚的连接点耦接有电阻R4,电阻R4接地,电阻R4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3的负极耦接于2脚和6脚的连接点,2脚和6脚的连接点耦接有电容C3,电容C3耦接于VCC电源;第二555延时器1脚接地;第二555延时器5脚耦接有电容C4,电容C4接地;第二555延时器的3脚耦接于三极管Q的基极。

驱动电机45的两端耦接有第二警示灯。

使用过程:

将螺母放在储料斗内,启动振动电机,驱动第一储料斗22振动,驱使螺母沿着螺旋输送管道23向上移动,当螺母经过螺旋输送管道23出口时,如果此时螺母设置有卡托的一侧朝下,螺母的重心偏低,会随着振动进入出料管,如果螺母设置有卡托的一侧朝上,此时螺母的中心偏高,随着振动起伏的幅度偏大,使得螺母落入回收槽9内,并重新落入储料斗内,在重新进行振动输送,使得螺母传输到出料管设置有卡托的一端均朝下摆放。

当螺母在进行抛光时,需要将进料管进行封闭,停止进料,但是如果比较器A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大于预设压力值时,说明此时出料管上已经有过多的螺母排队,当比较器A在预设延迟时间内持续输出高电平时,使得双向晶闸管VT的触发端导通,双向晶闸管VT导通,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得电,同时第一警示灯H1亮,控制常开触点K1-1和常开触点K1-2闭合,第二气缸13工作,驱动第二挡板12滑动,使得一部分螺母进入滞留管7内,减缓螺旋输送槽上的堵塞情况;同时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得电,经过预设延迟时间后,此时上一批螺母抛光结束,第一挡板10重新打开,此时断路延时触点KT-1断开,使得第二气缸13停止抽气,活塞杆通过缸体内的弹簧复位,使得滞留管7的进料口封闭。

实施例2: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锁紧件包括设置在运输件44上并与安装板43卡合的插接槽441、设置在运输件44上并与运输件44相通的转动槽161、设置在安装板43上的限位槽162、设置在转动槽161内并与限位槽162相通的限位板8、伸入限位槽162内以驱动限位板8转动的驱动杆164。

驱动杆164伸出运输件44连接有手轮。

限位槽162与转动槽161配合呈圆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