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料流四通接口大孔内壁抛光的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6665发布日期:2019-03-30 08:2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料流四通接口大孔内壁抛光的专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磨料流四通接口大孔内壁抛光的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磨料流加工(Abrasive flow Machining简称AFM)技术是一种最新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以磨料介质(掺有磨粒的一种可流动的混合物)在压力下流过工件所需加工的表面,进行去毛刺、除飞边、磨圆角,以减少工件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的光洁度。磨料流加工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夹具的设计,夹具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质量。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能和工作效率,需要实现对工件的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料流四通接口大孔内壁抛光的专用夹具,能够对四通工件进行批量化的加工,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磨料流四通接口大孔内壁抛光的专用夹具,包括工件和夹持工件的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芯轴、小孔帽、支撑环以及从下到上依次平行设置的夹具底座、工件底座、工件上盖板、夹具上盖板,所述夹具底座顶部的圆周边缘上设有与工件底座底部的圆周边缘螺纹配合的第一阶状连接部,所述夹具上盖板底部的圆周边缘上设有与工件上盖板顶部的圆周边缘螺纹配合的第二阶状连接部;所述工件上盖板底部的圆周边缘上以及工件底座顶部的圆周边缘上均设有第三阶状连接部,所述支撑环两端分别与工件上盖板的第三阶状连接部、工件底座的第三阶状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工件底座上均布有若干第一工件安装孔,所述工件上盖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工件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工件安装孔,所述工件同轴的安装在第一工件安装孔与第二工件安装孔之间,且工件的大孔分别与第一工件安装孔、第二工件安装孔同轴贯通;所述夹具底座上设有若干与第一工件安装孔同轴的第一芯轴安装孔,所述夹具上盖板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芯轴安装孔同轴的第二芯轴安装孔,所述芯轴的一端与第一芯轴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工件主孔且与第二芯轴安装孔连接;所述夹具底座与工件底座之间以及工件上盖板与夹具上盖板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夹具上盖板和夹具底座上均设有若干与间隙相通的磨料孔;所述小孔帽螺纹套接在工件的小孔端上。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件安装孔内侧上端设有与工件的主孔底端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工件安装孔内侧下端设有向内侧突出且用于承接工件的环形凸台;所述第二工件安装孔的内径与工件的主孔内径一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芯轴安装孔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芯轴安装孔的间距均为75mm~90mm。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轴安装孔呈设有9个,且磨料孔均匀的设置在第一芯轴安装孔和第二芯轴安装孔的四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小孔帽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芯轴的两端直径小于中部直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底座、工件底座、工件上盖板、夹具上盖板均为圆盘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具底座、工件底座、工件上盖板、夹具上盖板以及设置的多个第一工件安装孔、第二工件安装孔、第一芯轴安装孔、第二芯轴安装孔,能够将多个工件同时固定在夹具本体中,便于对四通接口工件大孔内壁进行抛光加工,通过磨料孔便于磨料的排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件底座;2-支撑环;3-环形凸台;4-磨料孔;5-工件;6-工件上盖板;7-芯轴;8-夹具上盖板;9-小孔帽;10-夹具底座;11-第二芯轴安装孔;12-第二工件安装孔;13-第一工件安装孔;14-第一芯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7所示,一种磨料流四通接口大孔内壁抛光的专用夹具,包括工件5和夹持工件的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芯轴7、小孔帽9、支撑环2以及从下到上依次平行设置的夹具底座10、工件底座1、工件上盖板6、夹具上盖板8,所述夹具底座10顶部的圆周边缘上设有与工件底座1底部的圆周边缘螺纹配合的第一阶状连接部,所述夹具上盖板8底部的圆周边缘上设有与工件上盖板6顶部的圆周边缘螺纹配合的第二阶状连接部;所述工件上盖板6底部的圆周边缘上以及工件底座1顶部的圆周边缘上均设有第三阶状连接部,所述支撑环2两端分别与工件上盖板6的第三阶状连接部、工件底座1的第三阶状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工件底座1上均布有若干第一工件安装孔13,所述工件上盖板6上设有若干与第一工件安装孔13同轴的第二工件安装孔12,所述工件5同轴的安装在第一工件安装孔13与第二工件安装孔12之间,且工件5的大孔分别与第一工件安装孔13、第二工件安装孔12同轴贯通;所述夹具底座10上设有若干与第一工件安装孔13同轴的第一芯轴安装孔14,所述夹具上盖板8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芯轴安装孔14同轴的第二芯轴安装孔11,所述芯轴7的一端与第一芯轴安装孔14螺纹连接,所述芯轴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工件5主孔且与第二芯轴安装孔11连接;所述夹具底座10与工件底座1之间以及工件上盖板6与夹具上盖板8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夹具上盖板8和夹具底座10上均设有若干与间隙相通的磨料孔4;所述小孔帽9螺纹套接在工件5的小孔端上。

在工件5主管进行内壁抛光加工时,加工产生的磨料会进入到夹具上盖板8与工件上盖板6之间以及工件底座1与夹具底座10之间的间隙中,并分别通过磨料孔4排出;通过工件底座1上的第一工件安装孔13和工件上盖板6上的第二工件安装孔12,便于将多个工件5安装在工件底座1与工件上盖板6之间,并通过设置的第一芯轴安装孔14和第二芯轴安装孔11,便于芯轴7穿过夹具本体和工件5的主管;小孔帽9用于对工件5在主管加工时对小孔端进行封堵待用;第一阶状连接部、第二阶状连接部、第三阶状连接部的设置,在便于螺纹连接同时,也能够为夹具本体提供密封的作用,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工件安装孔13内侧上端设有与工件5的主管底端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工件安装孔13内侧下端设有向内侧突出且用于承接工件5的环形凸台3;所述第二工件安装孔12的内径与工件5的主孔内径一致。

通过在第一工件安装孔13内设置内螺纹和环形凸台3,便于对工件5进行固定以及对工件5进行承接,固定效果好;第二工件安装孔12便于芯轴7的穿过。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相邻的所述第一芯轴安装孔14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芯轴安装孔11的间距均为75mm~90mm。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芯轴安装孔14呈设有9个,且磨料孔4均匀的设置在第一芯轴安装孔14和第二芯轴安装孔11的四周。

由于第一芯轴安装孔14、第二芯轴安装孔11、第一工件安装孔13、第二工件安装孔12均为同轴设置,因此各自在各自所在面均采用9×9的布局设置,而磨料孔4分别均布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通孔的周围。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芯轴7的两端直径小于中部直径。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小孔帽9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夹具底座10、工件底座1、工件上盖板6、夹具上盖板8均为圆盘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在进行大孔的主管内壁抛光加工时,用小孔帽9将工件5的小孔进行封堵待用,首先将9个芯轴7通过螺纹拧紧固定在夹具底座10上,然后将工件底座1安装在夹具底座10上,并将9个工件2旋拧在工件底座1上,随后安装支撑环2,接着安装工件上盖板6,最后安装夹具上盖板8,并将夹具和工件5安装在磨料流机床上进行加工,机床加工方式为往返式,加工完成后用Mahr粗糙度仪对工件5大孔内壁粗糙度值进行检测,内壁表面粗糙渎职能达到0.88μm,加工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