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2440发布日期:2019-05-03 22:0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棍棒类的产品进行打磨,需要预先对其全部或者局部位置进行打磨抛光操作,待棍棒类的产品的外柱面的打磨程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打磨的方法有干打磨、湿打磨和机械打磨三种:干打磨:采用砂纸进行打磨。适用于硬而脆的漆种的打磨,其缺点是操作过程中将产生很多粉尘,影响环境卫生;湿打磨:用水砂纸蘸水或肥皂水打磨。水磨能减少磨痕,提高涂层的平滑度,并且省砂纸、省力。但水磨后应注意喷涂下层油漆时,一是要等水磨层完全干透后才能涂下层油漆,否则漆层很容易泛白。另吸水性很强的底材也不宜水磨;机械打磨:大面积施工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机械打磨方法,如电动打磨机(圆盘式、振动式)。

然而,目前的打磨方式为人工打磨,打磨的效率低下,工人劳动量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目前的打磨机,利用砂纸或者钢刷进行打磨,对砂纸或者钢刷的磨损较大,增加了成本,减少了打磨设备的使用寿命,且无法改变棒体的打磨精度,使用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能够根据棒体的截面直径进行适应性打磨,且根据需要进行打磨精度的调整,利用砂砾进行打磨,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对棒体进行轴向和周向的打磨,有效提高打磨效率和打磨质量,避免二次打磨,减少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能够根据棒体的截面直径进行适应性打磨,且根据需要进行打磨精度的调整,利用砂砾进行打磨,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对棒体进行轴向和周向的打磨,有效提高打磨效率和打磨质量,避免二次打磨,减少了工作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包括机架、外筒、内筒和棒体;所述机架的内侧固连外筒,机架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外筒的顶端固连内筒,外筒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砂口和出砂口,外筒底端的内侧固连隔板,且隔板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外筒用于储存砂砾;所述内筒的底端延伸至外筒的内侧,内筒上筒壁的底端与隔板的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转轴,且多组转轴以圆形通孔的圆心为基准,呈环形等角度分布在圆形通孔的外侧,多组转轴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多组弧形板,内筒顶端的内侧设有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用于对弧形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所述弧形板竖向设置,弧形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内筒上筒壁的底端和隔板的顶部相接触,避免砂砾进入弧形板的内侧,任意一组弧形板内侧的间隙用于使粒径小于0.5mm的细砂通过,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之间的间隙用于对粒径大于0.5mm的粗砂进行筛选;所述棒体的底端依次穿过机架顶部的贯穿孔、内筒、外筒、圆形通孔和机架底部的贯穿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固连一号环形气囊,且一号环形气囊的内侧粘接有一号环形毛刷,一号环形气囊用于避免多组弧形板内侧的砂砾漏出和保持棒体处于竖直状态。工作时,先将棒体的底端经机架顶部的贯穿孔插入内筒中,向一号环形气囊的内部通入适量空气使得一号环形毛刷的内侧能够与棒体的外柱面相接触,便于保持棒体处于竖直状态,然后通过进砂口向外筒的内部加入适量的砂砾,砂砾中粒径小于0.5mm的细砂通过任意一组弧形板内侧的间隙或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之间的间隙导入弧形板与棒体的外柱面之间,细砂与棒体的外柱面相接触,砂砾中粒径大于0.5mm的粗砂经任意两组弧形板之间的间隙导入弧形板与棒体的外柱面之间,粗砂与棒体的外柱面相接触,多组弧形板与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储砂腔,用于储存砂砾和散热,当棒体受重力作用下移时,弧形板与棒体之间的砂砾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打磨,通过调节模块对弧形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改变任意一组弧形板内侧间隙的宽度和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两端之间间隙的宽度,从而能够对进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进行筛选,进而便于根据需要对棒体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增大了该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对棒体的多种打磨精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弧形板转动,带动外筒内部的空气流动,便于对打磨时砂砾与棒体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降低外筒内部的压强,提高了安全系数。

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环、双面齿板、齿轮组和拉绳;所述内筒的外柱面上设有螺旋纹,内筒的外柱面上通过螺旋纹与调节环螺旋连接,内筒顶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多个齿轮组,内筒顶端的内侧对应多个齿轮组位置处均设有双面齿板;所述齿轮组包括两个齿轮,且两个齿轮均与相邻的双面齿板啮合;所述双面齿板背离棒体的一端通过拉绳与调节环的顶部固连,双面齿板靠近棒体的一端与内筒顶端的内壁之间固连拉伸弹簧,双面齿板用于带动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与多组转轴的位置一一对应,齿轮组与转轴的顶端一一对应固连;所述调节环用于带动双面齿板移动。工作时,当需要向弧形板与棒体之间导入大粒径的砂砾时,转动调节环使之下移,调节环带动拉绳的一端移动,调节环与螺旋纹螺旋连接,使得调节环的位置保持不变,拉绳的另一端带动双面齿板向远离棒体的方向移动,使与其啮合的齿轮正向转动,齿轮正向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弧形板转动,从而使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两端之间的间隙增大,此时,大粒径的砂砾进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进行粗打磨,当需要向弧形板与棒体之间导入小粒径的砂砾时,反向转动调节环下移,拉绳松动,双面齿板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棒体的方向移动,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齿轮反转,齿轮带动弧形板转动,使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两端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小粒径的砂砾进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进行细打磨,通过调节环能够使得多组弧形板同时进行旋转,这样便于控制导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从而便于对棒体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使用便捷,提高打磨速率,进而改变棒体外柱面的打磨精度,有效提高棒体打磨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机架内侧顶板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模块;所述转动模块包括一号电机、转动连接杆、转动盘、二号环形气囊和二号环形毛刷;所述一号电机和转动连接杆分别安装在机架顶部贯穿孔的两侧,一号电机和转动连接杆的底端均与转动盘固连;所述转动盘的外侧固连二号环形气囊,转动盘用于带动二号环形气囊转动;所述二号环形气囊的外侧设有二号环形毛刷,且二号环形毛刷的外侧与棒体的外柱面相接触,二号环形气囊用于使棒体旋转。工作时,当棒体受重力作用下移时,棒体的外柱面与砂砾相接触,砂砾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挤压,沿棒体的轴向进行打磨,向二号环形气囊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使得二号环形毛刷的外侧与棒体的外柱面相接触,此时,二号环形气囊使得棒体自身在下移的过程中进行旋转,此时,砂砾在对棒体进行轴向打磨的同时,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周向的打磨,从而有效提高棒体的打磨效率,减少二次打磨的工作量,且利用二号环形气囊能够对不同截面直径的棒体进行接触传动,增大了该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对不同截面直径棒体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二号环形毛刷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除尘,提高了棒体的打磨质量。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内侧对应外筒底部位置处安装有二号电机,且二号电机的底端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套设有主动轮;所述外筒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精打磨模块;所述精打磨模块包括连接架、滤斗、三号环形气囊和弹性打磨块;所述连接架与隔板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架顶部的内侧设有滤斗,滤斗以隔板的竖直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滤斗的顶部通过隔板与外筒的内部连通,连接架底部的内侧粘接有三号环形气囊,连接架外侧的底部套设从动轮,且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所述三号环形气囊的内侧固连弹性打磨块,三号环形气囊用于调整弹性打磨块内侧之间的间距;所述滤斗上任意一目的孔径均小于0.3mm。工作时,细砂经储砂腔导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时,粒径小于0.3mm的部分经滤斗筛分出,并掉落至棒体的外柱面与弹性打磨块之间,向三号环形气囊的内部通入适量的空气,使得弹性打磨块收缩,直至弹性打磨块的底端与棒体的外柱面相接触,弹性打磨块的内侧为倾斜面,通过二号电机以与一号电机相反的方向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从动轮带动连接架做与棒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从而延长了细砂与棒体外柱面的接触路径,此时,掉落的细砂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轴向与周向双向的精细打磨,进一步提高了棒体的打磨质量,减少了二次打磨的工作量。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底端固连绕线辊;所述棒体的底端设有一号吸盘;所述一号吸盘为可转动二段式结构,一号吸盘的底端通过牵引绳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绕线辊用于回收牵引绳。工作时,当棒体在内筒的内侧受重力作用下移时,外筒内侧的砂砾堆积在底部,从而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挤压,增大了棒体外柱面与砂砾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棒体下移的速率,通过二号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绕线辊随之旋转,绕线辊对牵引绳进行收卷,可在机架上固连多个导轮架,使牵引绳的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导轮架与一号吸盘的底端固连,牵引绳的一端通过一号吸盘对正在进行打磨作业的棒体施加向下的拉力,拉力使处于打磨中的棒体的底端下移,避免内筒内侧的砂砾挤压棒体的外壁,使棒体卡住,一号吸盘为可转动二段式结构,用于避免牵引绳打结,从而加速棒体下移,缩短打磨时长,提高打磨速率。

优选的,所述棒体的顶端吸附有二号吸盘;所述二号吸盘由两个橡胶吸盘转动连接组成,且两个橡胶吸盘的大端分别与两个棒体的一端相吸附。工作时,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与上方待打磨的棒体之间设有二号吸盘,利用两个橡胶吸盘使两个棒体之间转动连接,位于上方待打磨棒体的重力作用在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的顶部,对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施加向下的推力,有效降低了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受到砂砾的摩擦力过大而卡住的概率,保证打磨工作的正常进行,当下方的棒体打磨完毕后,及时将一号吸盘和二号吸盘取下,并将一号吸盘重新与上方待打磨棒体的底端相吸附,再通过绕线辊对牵引绳进行收卷,这样能够减少更换待打磨棒体所需时长,有效提高打磨的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内筒与外筒底部的隔板之间设置多组可转动的弧形板,对任意相邻弧形板之间的间隙宽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进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进行筛选,进而便于根据需要对棒体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通过转动模块上的双面齿板与齿轮啮合,便于对多组弧形板的转动角度同时进行调节,且拉伸弹簧便于多组弧形板恢复原来位置,从而利用弧形板将打磨产生的热量排出,提高安全系数,且便于控制导入弧形板与棒体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从而便于对棒体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

2.本发明,通过一号电机带动转动盘旋转,利用二号环形气囊带动棒体自身在下移的过程中进行旋转,使砂砾在对棒体进行轴向打磨的同时,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周向的打磨,从而有效提高棒体的打磨效率,且利用转动盘上的二号环形气囊对不同截面直径的棒体进行夹持,增大了该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对不同截面直径棒体的适用范围;通过二号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从动轮带动连接架做与棒体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且利用三号环形气囊使得弹性打磨块与棒体接触,进而使得细砂对棒体的外柱面进行精细打磨,减少了二次打磨的工作量。

3.本发明,通过二号电机使绕线辊转动,从而通过牵引绳加速棒体下移,避免内筒内侧的砂砾挤压棒体的外壁,使棒体卡住,从而加速棒体下移,缩短打磨时长,提高打磨速率;通过二号吸盘将两个棒体之间转动连接,利用其中一个棒体的重力降低另一个棒体受到砂砾的摩擦力过大而卡住的概率,保证打磨工作的正常进行,且减少更换待打磨棒体所需时长,有效提高打磨的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f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机架1、外筒2、隔板21、一号环形气囊22、一号环形毛刷221、内筒3、弧形板31、棒体4、调节模块5、调节环51、双面齿板52、齿轮组53、拉绳54、转动模块6、一号电机61、转动连接杆62、转动盘63、二号环形气囊64、二号环形毛刷641、一号吸盘7、精打磨模块8、连接架81、三号环形气囊82、弹性打磨块83、从动轮84、滤斗85、二号电机9、传动轴91、主动轮92、绕线辊93、牵引绳94、二号吸盘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包括机架1、外筒2、内筒3和棒体4;所述机架1的内侧固连外筒2,机架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外筒2的顶端固连内筒3,外筒2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砂口和出砂口,外筒2底端的内侧固连隔板21,且隔板2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外筒2用于储存砂砾;所述内筒3的底端延伸至外筒2的内侧,内筒3上筒壁的底端与隔板21的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转轴,且多组转轴以圆形通孔的圆心为基准,呈环形等角度分布在圆形通孔的外侧,多组转轴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多组弧形板31,内筒3顶端的内侧设有调节模块5;所述调节模块5用于对弧形板31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所述弧形板31竖向设置,弧形板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内筒3上筒壁的底端和隔板21的顶部相接触,避免砂砾进入弧形板31的内侧,任意一组弧形板31内侧的间隙用于使粒径小于0.5mm的细砂通过,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之间的间隙用于对粒径大于0.5mm的粗砂进行筛选;所述棒体4的底端依次穿过机架1顶部的贯穿孔、内筒3、外筒2、圆形通孔和机架1底部的贯穿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固连一号环形气囊22,且一号环形气囊22的内侧粘接有一号环形毛刷221,一号环形气囊22用于避免多组弧形板31内侧的砂砾漏出和保持棒体4处于竖直状态。工作时,先将棒体4的底端经机架1顶部的贯穿孔插入内筒3中,向一号环形气囊22的内部通入适量空气使得一号环形毛刷221的内侧能够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便于保持棒体4处于竖直状态,然后通过进砂口向外筒2的内部加入适量的砂砾,砂砾中粒径小于0.5mm的细砂通过任意一组弧形板31内侧的间隙或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之间的间隙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的外柱面之间,细砂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砂砾中粒径大于0.5mm的粗砂经任意两组弧形板31之间的间隙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的外柱面之间,粗砂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多组弧形板31与外筒2的内壁之间形成储砂腔,用于储存砂砾和散热,当棒体4受重力作用下移时,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的砂砾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打磨,通过调节模块5对弧形板31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改变任意一组弧形板31内侧间隙的宽度和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两端之间间隙的宽度,从而能够对进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进行筛选,进而便于根据需要对棒体4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增大了该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对棒体4的多种打磨精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弧形板31转动,带动外筒2内部的空气流动,便于对打磨时砂砾与棒体4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降低外筒2内部的压强,提高了安全系数。

所述调节模块5包括调节环51、双面齿板52、齿轮组53和拉绳54;所述内筒3的外柱面上设有螺旋纹,内筒3的外柱面上通过螺旋纹与调节环51螺旋连接,内筒3顶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多个齿轮组53,内筒3顶端的内侧对应多个齿轮组53位置处均设有双面齿板52;所述齿轮组53包括两个齿轮,且两个齿轮均与相邻的双面齿板52啮合;所述双面齿板52背离棒体4的一端通过拉绳54与调节环51的顶部固连,双面齿板52靠近棒体4的一端与内筒3顶端的内壁之间固连拉伸弹簧,双面齿板52用于带动齿轮组53转动;所述齿轮组53与多组转轴的位置一一对应,齿轮组53与转轴的顶端一一对应固连;所述调节环51用于带动双面齿板52移动。工作时,当需要向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导入大粒径的砂砾时,转动调节环51使之下移,调节环51带动拉绳54的一端移动,调节环51与螺旋纹螺旋连接,使得调节环51的位置保持不变,拉绳54的另一端带动双面齿板52向远离棒体4的方向移动,使与其啮合的齿轮正向转动,齿轮正向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弧形板31转动,从而使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两端之间的间隙增大,此时,大粒径的砂砾进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进行粗打磨,当需要向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导入小粒径的砂砾时,反向转动调节环51下移,拉绳54松动,双面齿板52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棒体4的方向移动,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齿轮反转,齿轮带动弧形板31转动,使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两端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小粒径的砂砾进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进行细打磨,通过调节环51能够使得多组弧形板31同时进行旋转,这样便于控制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从而便于对棒体4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使用便捷,提高打磨速率,进而改变棒体4外柱面的打磨精度,有效提高棒体4打磨的质量。

所述机架1内侧顶板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模块6;所述转动模块6包括一号电机61、转动连接杆62、转动盘63、二号环形气囊64和二号环形毛刷641;所述一号电机61和转动连接杆62分别安装在机架1顶部贯穿孔的两侧,一号电机61和转动连接杆62的底端均与转动盘63固连;所述转动盘63的外侧固连二号环形气囊64,转动盘63用于带动二号环形气囊64转动;所述二号环形气囊64的外侧设有二号环形毛刷641,且二号环形毛刷641的外侧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二号环形气囊64用于使棒体4旋转。工作时,当棒体4受重力作用下移时,棒体4的外柱面与砂砾相接触,砂砾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挤压,沿棒体4的轴向进行打磨,向二号环形气囊64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使得二号环形毛刷641的外侧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此时,二号环形气囊64使得棒体4自身在下移的过程中进行旋转,此时,砂砾在对棒体4进行轴向打磨的同时,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周向的打磨,从而有效提高棒体4的打磨效率,减少二次打磨的工作量,且利用二号环形气囊64能够对不同截面直径的棒体4进行接触传动,增大了该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对不同截面直径棒体4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二号环形毛刷641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除尘,提高了棒体4的打磨质量。

所述机架1的内侧对应外筒2底部位置处安装有二号电机9,且二号电机9的底端与传动轴9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91的中部套设有主动轮92;所述外筒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精打磨模块8;所述精打磨模块8包括连接架81、滤斗85、三号环形气囊82和弹性打磨块83;所述连接架81与隔板21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架81顶部的内侧设有滤斗85,滤斗85以隔板21的竖直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滤斗85的顶部通过隔板21与外筒2的内部连通,连接架81底部的内侧粘接有三号环形气囊82,连接架81外侧的底部套设从动轮84,且从动轮84与主动轮92啮合;所述三号环形气囊82的内侧固连弹性打磨块83,三号环形气囊82用于调整弹性打磨块83内侧之间的间距;所述滤斗85上任意一目的孔径均小于0.3mm。工作时,细砂经储砂腔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时,粒径小于0.3mm的部分经滤斗85筛分出,并掉落至棒体4的外柱面与弹性打磨块83之间,向三号环形气囊82的内部通入适量的空气,使得弹性打磨块83收缩,直至弹性打磨块83的底端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弹性打磨块83的内侧为倾斜面,通过二号电机9以与一号电机61相反的方向转动,带动主动轮92转动,主动轮92通过从动轮84带动连接架81做与棒体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从而延长了细砂与棒体4外柱面的接触路径,此时,掉落的细砂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轴向与周向双向的精细打磨,进一步提高了棒体4的打磨质量,减少了二次打磨的工作量。

所述传动轴91的底端固连绕线辊93;所述棒体4的底端设有一号吸盘7;所述一号吸盘7为可转动二段式结构,一号吸盘7的底端通过牵引绳94与绕线辊93连接;所述绕线辊93用于回收牵引绳94。工作时,当棒体4在内筒3的内侧受重力作用下移时,外筒2内侧的砂砾堆积在底部,从而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挤压,增大了棒体4外柱面与砂砾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棒体4下移的速率,通过二号电机9带动传动轴91旋转,绕线辊93随之旋转,绕线辊93对牵引绳94进行收卷,可在机架1上固连多个导轮架,使牵引绳94的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导轮架与一号吸盘7的底端固连,牵引绳94的一端通过一号吸盘7对正在进行打磨作业的棒体4施加向下的拉力,拉力使处于打磨中的棒体4的底端下移,避免内筒3内侧的砂砾挤压棒体4的外壁,使棒体4卡住,一号吸盘7为可转动二段式结构,用于避免牵引绳94打结,从而加速棒体4下移,缩短打磨时长,提高打磨速率。

所述棒体4的顶端吸附有二号吸盘10;所述二号吸盘10由两个橡胶吸盘转动连接组成,且两个橡胶吸盘的大端分别与两个棒体4的一端相吸附。工作时,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与上方待打磨的棒体4之间设有二号吸盘10,利用两个橡胶吸盘使两个棒体4之间转动连接,位于上方待打磨棒体4的重力作用在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的顶部,对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施加向下的推力,有效降低了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受到砂砾的摩擦力过大而卡住的概率,保证打磨工作的正常进行,当下方的棒体4打磨完毕后,及时将一号吸盘7和二号吸盘10取下,并将一号吸盘7重新与上方待打磨棒体4的底端相吸附,再通过绕线辊93对牵引绳94进行收卷,这样能够减少更换待打磨棒体4所需时长,有效提高打磨的速率。

工作时,先将棒体4的底端经机架1顶部的贯穿孔插入内筒3中,向一号环形气囊22的内部通入适量空气使得一号环形毛刷221的内侧能够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便于保持棒体4处于竖直状态,然后通过进砂口向外筒2的内部加入适量的砂砾,砂砾中粒径小于0.5mm的细砂通过任意一组弧形板31内侧的间隙或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之间的间隙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的外柱面之间,细砂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砂砾中粒径大于0.5mm的粗砂经任意两组弧形板31之间的间隙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的外柱面之间,粗砂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多组弧形板31与外筒2的内壁之间形成储砂腔,用于储存砂砾和散热,当棒体4受重力作用下移时,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的砂砾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打磨,通过调节模块5对弧形板31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改变任意一组弧形板31内侧间隙的宽度和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两端之间间隙的宽度,从而能够对进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进行筛选,进而便于根据需要对棒体4的打磨精度进行调节,增大了该可调式棒体打磨设备对棒体4的多种打磨精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弧形板31转动,带动外筒2内部的空气流动,便于对打磨时砂砾与棒体4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当需要向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导入大粒径的砂砾时,转动调节环51使之下移,调节环51带动拉绳54的一端移动,调节环51与螺旋纹螺旋连接,使得调节环51的位置保持不变,拉绳54的另一端带动双面齿板52向远离棒体4的方向移动,使与其啮合的齿轮正向转动,齿轮正向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弧形板31转动,从而使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两端之间的间隙增大,此时,大粒径的砂砾进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进行粗打磨,当需要向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导入小粒径的砂砾时,反向转动调节环51下移,拉绳54松动,双面齿板52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棒体4的方向移动,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齿轮反转,齿轮带动弧形板31转动,使任意相邻两组弧形板31两端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得小粒径的砂砾进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进行细打磨,通过调节环51能够使得多组弧形板31同时进行旋转,这样便于控制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砂砾的粒径大小,当棒体4受重力作用下移时,棒体4的外柱面与砂砾相接触,砂砾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挤压,沿棒体4的轴向进行打磨,向二号环形气囊64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使得二号环形毛刷641的外侧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此时,二号环形气囊64使得棒体4自身在下移的过程中进行旋转,此时,砂砾在对棒体4进行轴向打磨的同时,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周向的打磨,细砂经储砂腔导入弧形板31与棒体4之间时,粒径小于0.3mm的部分经滤斗85筛分出,并掉落至棒体4的外柱面与弹性打磨块83之间,向三号环形气囊82的内部通入适量的空气,使得弹性打磨块83收缩,直至弹性打磨块83的底端与棒体4的外柱面相接触,弹性打磨块83的内侧为倾斜面,通过二号电机9以与一号电机61相反的方向转动,带动主动轮92转动,主动轮92通过从动轮84带动连接架81做与棒体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从而延长了细砂与棒体4外柱面的接触路径,此时,掉落的细砂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轴向与周向双向的精细打磨,进一步提高了棒体4的打磨质量,当棒体4在内筒3的内侧受重力作用下移时,外筒2内侧的砂砾堆积在底部,从而对棒体4的外柱面进行挤压,增大了棒体4外柱面与砂砾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棒体4下移的速率,通过二号电机9带动传动轴91旋转,绕线辊93随之旋转,绕线辊93对牵引绳94进行收卷,可在机架1上固连多个导轮架,使牵引绳94的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导轮架与一号吸盘7的底端固连,牵引绳94的一端通过一号吸盘7对正在进行打磨作业的棒体4施加向下的拉力,拉力使处于打磨中的棒体4的底端下移,避免内筒3内侧的砂砾挤压棒体4的外壁,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与上方待打磨的棒体4之间设有二号吸盘10,利用两个橡胶吸盘使两个棒体4之间转动连接,位于上方待打磨棒体4的重力作用在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的顶部,对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施加向下的推力,有效降低了下方正在打磨的棒体4受到砂砾的摩擦力过大而卡住的概率,保证打磨工作的正常进行,当下方的棒体4打磨完毕后,及时将一号吸盘7和二号吸盘10取下,并将一号吸盘7重新与上方待打磨棒体4的底端相吸附,再通过绕线辊93对牵引绳94进行收卷,这样能够减少更换待打磨棒体4所需时长,有效提高打磨的速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