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6127发布日期:2019-06-11 22:3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输送管道用钢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产业的兴起,石油输送行业日益增强,石油管道输送需求增大,并且输送石油的管道使用的环境日益恶劣。早期管道离中心城市较近,地理环境和社会依托条件都较优越。如今,新发现的油、气田大都在边远地区和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带,如向西欧市场供气的阿尔及利亚气田,可向远东市场供气的西伯利亚气田,可向美国市场供气的北阿拉斯加气田和我国东部、西北部油气田等。随着边远油气田、极地油气田、海上油气田和酸性油气田等恶劣环境油气田的开发,油气管道工程面临着高压输送和低温、大位移、深海、酸性介质等恶劣环境的挑战。

用于高寒、地壳运动较大的地带,对于管线钢的低温韧性,抗裂变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针对这一管线钢发展需求,进行管线钢低温韧性指标的研发,并提高输油用管线低温韧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所述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12%~0.18%、si:0.15%~0.35%、mn:1.2%~1.65%、p≤0.015%、nb:0.02%~0.04%、mo:0.04%~0.08%,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加热、轧制;

所述加热工序,将连铸板坯放入加热炉内加热,采用阶段加热工序,第一阶段为预热段,温度为650~900℃,要求时间为≥0.5h;第二阶段为二加热段,温度为1050~1170℃,加热时间为0.5h<t<1h;第三阶段为一加热段,温度为1200~1250℃,加热时间为0.5h<t<1h;第四阶段为均热段,温度为1180~1220℃,加热时间为0.5h<t<1h,总加热时间不超过5h,连铸板坯加热速度为9~11min/cm;

所述轧制工序,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温度在950℃以上,保证开坯的前三道次轧制的道次压下量不小于15%。

所述轧制工序,在保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将除磷道次减少至1~3道次。

所述轧制工序,在粗轧阶段采用50%~75%的大压量进行轧制。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1、本发明成分设计时降低c含量并增加nb元素含量,保证了l450m钢板低温冲击韧性。2、本发明加热时采用6阶段加热,保证了坯料加热均匀。3、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避免待轧产生的温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一种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所述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12%~0.18%、si:0.15%~0.35%、mn:1.2%~1.65%、p≤0.015%、nb:0.02%~0.04%、mo:0.04%~0.08%,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加热、轧制;

所述加热工序,将连铸板坯放入加热炉内加热,采用阶段加热工序,第一阶段为预热段,温度为650~900℃,要求时间为≥0.5h;第二阶段为二加热段,温度为1050~1170℃,加热时间为0.5h<t<1h;第三阶段为一加热段,温度为1200~1250℃,加热时间为0.5h<t<1h;第四阶段为均热段,温度为1180~1220℃,加热时间为0.5h<t<1h,总加热时间不超过5h,连铸板坯加热速度为9~11min/cm;

所述轧制工序,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温度在950℃以上,保证开坯的前三道次轧制的道次压下量不小于15%。

所述轧制工序,在保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将除磷道次减少至1~3道次。

所述轧制工序,在粗轧阶段采用50%~75%的大压量进行轧制。

实施例:

一种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12%、si:0.15%、mn:1.2%、p≤0.015%、nb:0.02%、mo:0.04%,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工序。

所述加热工序,将连铸板坯放入加热炉内加热,采用阶段加热工序,第一阶段为上均热段,温度为1150℃,第二阶段为下均热段,温度为1050℃,第三阶段为一上加热段,温度为1200℃,第四阶段为一下加热段,温度为1100℃,第五阶段为二上加热段,温度为1050℃,第六阶段为二下加热段,温度为950℃,连铸板坯加热速度为9min/mm。

所述轧制工序,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温度为950℃以上。

所述轧制工序,在保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将除磷道次减少至1道次。

所述轧制工序,在粗轧阶段采用50%~75%的大压量进行轧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保证了l450m钢板低温冲击韧性,保证了坯料加热均匀,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避免待轧产生的温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石油输送管道用钢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输油用管线L450M钢板低温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冶炼、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所述加热工序,将连铸板坯放入加热炉内加热,采用阶段加热工序,第一阶段为上均热段,温度为1150~1200℃,第二阶段为下均热段,温度为1050~1170℃,第三阶段为一上加热段,温度为1200~1250℃,第四阶段为一下加热段,温度为1100~1180℃,第五阶段为二上加热段,温度为1050~1200℃,第六阶段为二下加热段,温度为950~1200℃,连铸板坯加热速度为9~11min/cm;所述轧制工序,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温度在950℃以上。保证了L450M钢板低温冲击韧性,保证了坯料加热均匀,连铸板坯出炉后进行抢温轧制避免待轧产生的温降。

技术研发人员:隋松言;王超;闵承鑫;王东旭;郑欣;左羽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09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