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林型金矿加压预氧化碱煮提金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7457发布日期:2019-10-15 21:0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矿提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林型金矿加压预氧化碱煮提金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金矿资源还是比较稀缺,在金矿中存在一些高砷、高硫、高碳、微细粒的“卡林型”难选冶金矿,这类金矿经过浮选富集后所得金精矿,金绝大部分是被黄铁矿、毒砂等包裹,如果直接氰化浸出回收率不到20%。加压预氧化处理具有反应速度快、回收率高、对环境友好、环保节能等特点,该方法是在酸性环境中、高温高压、有氧的条件下,将被黄铁矿、毒砂包裹的金打开来,让后续工艺中金直接与氰化物接触,金的回收率得以提高。通过浮选富集、加压预氧化处理来提炼金矿是目前比较常规的方法。

但是,由于该金精矿中本身含有少量的云母类、有k+存在,加上原生矿在浮选过程中加入的碳酸钠作为调整剂带入na+。在高温高压富氧的加压预氧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硫酸盐溶液,在有足够的na+、k+等存在时,会发生如下反应,从而产生了黄钠铁钒,形成了二次包裹。

3fe(so4)3+na2so4+12h2o=na2『fe6(so4)4(oh)12』+6h2so4

浮选富集的金精矿经过加压预氧化处理,将覆盖在金表面的黄铁矿和毒砂氧化掉,但在加压预氧化处理过程中,还是大约有5%-10%的金又被黄钠铁钒等包裹。该金精矿被氧化后的氧化渣约30g/t,即1.5-3g/t的金产生了二次包裹,按每天处理400t金精矿,约有600-1200g黄金被损失在渣中,按照目前金价计算,损失价值每天达到6位数,故该部分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林型金矿加压预氧化碱煮提金工艺,将加压预氧化处理后仍被黄钠铁钒二次包裹的金提炼出来,从而提高金的回收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卡林型金矿加压预氧化碱煮提金工艺,将金矿石通过浮选富集、加压预氧化处理后的矿浆,经过底流温度为70-75℃的多级逆流洗涤后,流经多级破矾槽内,同时,将石灰加水配置成浓度为20%的石灰乳药剂流入破矾槽内,在破矾槽内矿浆中的部分金表面覆盖包裹的黄钠铁钒经过与石灰乳药剂充分破矾反应后,再通过氰化提金。

优选为,所述破矾槽设为三级,其通过管路串联连接;第一级破矾槽温度为90-95℃,第二级破矾槽85-90℃,第三级破矾槽达到80-85℃。

优选为,所述逆流洗涤为三级逆流洗涤。

本发明利用加压预氧化处理以及逆流洗涤后的矿浆自身的余热,辅料石灰配制成石灰乳反应本身所释放的余热,使得整个破矾槽里面的矿浆温度升高并维持,保证碱煮工艺在持续高温下进行;同时,利用三级破矾槽,保证破矾反应充分,使得二次包裹的金再次暴露,从而提高金回收率;同时,本发明中使用的辅料耗量不高、且价格低,成本少,利润空间较大。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卡林型金矿加压预氧化碱煮提金工艺,将金矿石通过浮选富集、加压预氧化处理后的矿浆,经过底流温度为70-75℃的三级逆流洗涤后,流经通过管路串联连接的三级破矾槽内,同时,将石灰加水配置成浓度为20%的石灰乳药剂分别流入三级破矾槽内,保持第一级破矾槽温度为90-95℃,第二级破矾槽85-90℃,第三级破矾槽达到80-85℃;使得在三级破矾槽内矿浆中的部分金表面覆盖包裹的黄钠铁钒经过与石灰乳药剂充分破矾反应后,再通过氰化提金。

通过对比,利用常规的金精矿经过加压预处理后再氰化,炭浸尾渣指标每日平均3-4g/t,金回收率为87-90%;利用本发明的工艺后,炭浸氰化尾渣降至2g/t以下,金回收率提高到93-96%,金回收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林型金矿加压预氧化碱煮提金工艺,将金矿石通过浮选富集、加压预氧化处理后的矿浆,经过底流温度为70‑75℃的三级逆流洗涤后,流经通过管路串联连接的三级破矾槽内,同时,将石灰加水配置成浓度为20%的石灰乳药剂分别流入三级破矾槽内,保持第一级破矾槽温度为90‑95℃,第二级破矾槽85‑90℃,第三级破矾槽达到80‑85℃;使得在三级破矾槽内矿浆经过与石灰乳药剂充分破矾反应后,再通过氰化提金。通过对比,利用常规的金精矿经过加压预处理后再氰化,炭浸尾渣指标每日平均3‑4g/t,金回收率为87‑90%;利用本发明的工艺后,炭浸氰化尾渣降至2g/t以下,金回收率提高到93‑96%,金回收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杨叶艳;朱立申;唐顺昌;卢松;何海斌;胡为民;李明长;叶发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2
技术公布日:2019.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