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酸钝化液以及制备和钝化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78462发布日期:2019-11-20 0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由植酸、聚乙二醇、硅酸钠、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可用聚丙二醇取代,所述硅酸钠可用磷酸钠盐取代,所述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可用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取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酸钝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植酸加入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a,将所述聚乙二醇、所述硅酸钠、所述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和所述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加入所述溶液a中搅拌形成溶液b,获得所需植酸钝化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酸浓度范围为3~20ml/l,所述聚乙二醇浓度范围为0.1~20g/l,所述硅酸钠浓度范围为0.1~20g/l,所述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浓度范围为0.1~15g/l,所述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浓度范围为0.1~15g/l。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酸浓度范围为5~12ml/l,所述聚乙二醇浓度范围为0.5~1.25g/l,所述硅酸钠浓度范围为0.5~5g/l,所述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浓度范围为0.15~0.3g/l,所述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浓度范围为0.15~0.3g/l。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植酸钝化液进行钝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对金属进行表面预处理,去除所述金属表面的污染物和氧化层;再将所述金属放入所述植酸钝化液中,在溶液温度为20~70℃、溶液ph值为3~11和电流密度为0.01~5a/dm2的条件下进行电镀处理,电镀处理时间为3~15s;最后将电镀处理后的所述金属在温度为50~8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在所述金属表面得到钝化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电镀处理时所述溶液温度为30~35℃,所述溶液ph值为5~7,所述电流密度为0.01~1a/dm2,所述电镀处理时间为5~10s。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对放入所述植酸钝化液中的所述金属采用浸渍处理取代电镀处理,浸渍处理时间为10~200min。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酸钝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处理时间为20~6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酸钝化液以及制备和钝化处理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植酸钝化液由植酸、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硅酸钠或磷酸钠盐、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或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组成。制备以上植酸钝化液,将表面预处理后的金属放入该植酸钝化液中进行电镀或浸渍处理,烘干后在金属表面得到钝化膜。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植酸钝化液无毒、环保、价格低廉;植酸钝化液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钝化处理方法工艺流程短,节约水资源;钝化膜结构致密均匀,具有优异的抵抗金属腐蚀和防高温氧化作用以及良好的导电性能,且与涂料的粘接性能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峰;刘静;王文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19.1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