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可自动进出的锅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959发布日期:2019-11-09 00:0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把手可自动进出的锅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搪瓷炊具制造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把手可自动进出的锅盖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铸造行业普遍采用热芯盒来制造砂芯。其制作过程大致如下:将铸造用砂、热固性树脂和催化剂混合成的砂料通过射芯机射入到具有加热装置的芯盒中,加热到250至320摄氏度,使贴近芯盒表面的砂料受热,砂料中的粘结剂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缩聚硬化,进而形成型芯。铸造用砂一般通过射砂嘴射入热芯盒模具的型腔内。

现有对锅盖把手的加工方法,需进行开料、成形压扁、冲前孔、冲后孔、轧R位等5道工序,均采用单冲模,那是要使用5套模具,才能实现整个生产过程。而且半成品在各工序的机械设备之间传送,难免会造成产品的磕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制造成本、以及生产不安全的隐患。

并且,锅盖与把手分开制造,需要再后续增加锅盖与把手连接的工序,效率低,消耗能源和人工,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手可自动进出的锅盖模具,以解决现有的锅盖把手制造效率低、耗能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把手可自动进出的锅盖模具,模具设置在造型机上,其中,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前模座、后模座,所述前模座与所述后模座之间扣合形成锅盖型腔;

在所述前模座上设置有把手自动进出装置,所述把手自动进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前模座背部的气缸、连杆组件、把手组件;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模座的背部,所述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顺次收尾连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把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模座背部的安装座及转动设置在安装座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把手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尾端固定连接;

在所述前模座的成型面上设置有供把手伸缩的孔,所述把手在所述气缸、所述连杆组件的作用下沿所述孔伸缩移动。

优选的,在所述把手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把手的主体呈弧形,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的内圆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轴线与所述把手的内圆弧面连接处的切线垂直。

优选的,在所述前模座的背部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来限制所述连杆组件的运行位置。

优选的,所述气缸与造型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由控制装置控制气缸动作。

优选的,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造型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实时显示所述把手的位置信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在原有的锅盖射砂模具中增加了把手自动进出结构,可在一次射砂工序中完成锅盖连同把手的成型。在射砂前把手自动伸出形成带把手的型腔,射砂后,把手先自动退出,不会影响砂型的取出。成型效率高、质量好,大大加快了生产工序,节约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模座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模座面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模座,2—气缸,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安装座,6—转轴,7—把手,8—支撑板,9—限位板,10—孔,11—成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可自动进出的锅盖模具,包括前模座1、后模座,模具是安装在造型机上,用来制造锅盖砂型。本实用新型前模座1与后模座之间形成用于形成产品形状的型腔。在后模座上设置有导向孔,在前模座上设置有导向杆。使用时,两部分模座扣合,导向孔及导向杆相互配合,保证两部分模座扣合位置准确。砂嘴通过射砂孔进行射砂,在型腔内形成锅盖的砂型。

本实用新型在前模座1上设置有把手自动进出装置,把手自动进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前模座1上的气缸2、连杆组件、把手组件。其中,气缸2固定设置在前模座1的背部,气缸2与造型机控制装置电连接,用来控制气缸动作。气缸2的活动端与连杆组件连接。连杆组件包括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连杆3的首端与气缸2的活动端铰接,连杆组件用来将气缸动作传导至把手组件,控制把手的伸缩。把手组件包括设置在前模座1背部的安装座5、转动设置在安装座5内的转轴6、与转轴6连接的把手7。转轴6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的尾端固定连接,转轴6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8与把手7连接。在前模座1的成型面11上设置有供把手伸缩的孔10。在前模座1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板9,限位板9用来限制连杆组件的运行位置。把手在转轴的带动下,沿孔10伸缩运动。

气缸2的活动端上设置有铰接座,其与第一连杆3的一端铰接,气缸运行,带动第一、第二连杆运动,在限位板9的限位作用下,连杆组件带动转轴6转动。与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把手组件随之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为弧形,支撑板8与把手7的内圆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支撑杆8的轴线与与把手7的内圆弧面连接处的切线垂直。在前模座的成型面上设置有供把手伸缩的孔10,把手组件在转动过程中,把手7伸入孔10中,并从前模座的成型面伸出,当把手完全伸出前模座的成型面时,在成型面上形成把手结构。当射砂完成后,气缸动作,带动连杆组件驱动转轴反向旋转,进而带动把手反方向运行,从砂型中脱出,回退至前模座的底部,而砂型中则留下了把手的型腔以供浇铸。

本实用新型气缸与造型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由控制装置控制气缸动作。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与造型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实时显示把手的位置信息。方便员工观察作业进度。

本实用新型成型效率高、质量好,大大加快了生产工序,节约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