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7759发布日期:2020-04-03 13:4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阴极保护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



背景技术:

测试桩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阴极保护参数的检测,是管道管理维护中必不可少的装置,按测试功能沿线布设。传统测试桩,无论是否带有带有参比电极,都需要工作人员带着万用表或电位测试仪沿线检测记录数据,长输管道每几公里就需要设一个测试桩,又在野外,工作量很大。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出现了一种智能型测试桩,该测试桩可自动采集被保护管道或管网的保护电位,采用移动公司的通讯传输平台,在办公室利用电脑终端即可即时接收管道或管网的保护电位,大大降低工作量。但是,此种智能型测试桩需要电源为设备运作供电,还需要为加热设备供电保持电池和电路工作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然而野外没有市电,电池能量又有限,因此需要经常维护、更换电池。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为电池持续充电。而传统的太阳能板安装方式通常为单根或多根金属支架上支撑一块方形太阳能板的形式,与测试桩的一体化程度低,防盗性能差,而且太阳能板和支架容易因自然环境因素受到腐蚀和损坏,并不适用于野外长期使用的阴极保护测试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该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测试桩、电池、测试模块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集成在一起,不但在没有市电的野外也能长时间工作,并且测试桩的结构对太阳能板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防盗和防止自然风沙、雨水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包括测试桩;所述的测试桩内设有电池、测试模块和检修模块;所述的测试桩的上端连接有太阳能支撑座;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槽内,该太阳能板与所述的电池电连接;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上固定有至少一个防拆连接件且该防拆连接件对所述的太阳能板进行限位。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测试桩的上端连接有太阳能支撑座,太阳能支撑座的上端连接有太阳能板且该太阳能板与电池电连接,通过太阳能发电技术给测试桩供电,使其在没有市电的野外也能长时间工作;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槽内,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支撑座之间安装结构简单;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上固定有至少一个防拆连接件且该防拆连接件对所述的太阳能板进行限位,通过防拆连接件对太阳能板具有防拆的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的测试桩内设有带有加热保温层的防水盒,所述的电池和测试模块安装在所述的防水盒内。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防水盒对电池和测试模块具有保护的作用,使其在野外能正常工作。

作为改进,所述的防拆连接件为倒“l”形,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侧壁固定在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侧壁上,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顶壁压在所述的太阳能板的上表面。采用此种结构后,防拆连接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可将太阳能板稳固地安装在太阳能支撑座上。

作为改进,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侧壁通过异型孔防拆螺丝固定在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侧壁上。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防拆效果好。

作为改进,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顶壁的上表面设有导流斜面,所述的导流斜面从顶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向太阳能板方向逐渐倾斜。采用此种结构后,可防止灰尘或水在太阳能板上堆积,且不会阻挡从太阳能板侧边入射的阳光。

作为改进,所述的测试桩的上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下端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的固定环与所述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固定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固定环与所述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测试桩的侧壁上设有设备检修门,所述的检修模块安装在所述的设备检修门后。采用此种结构后,打开设备检修门就可通过检修模块进行检修和维护。

作为改进,所述的太阳能板倾斜地设于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上端,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呈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采用此种结构后,可以增加太阳能板的发电量。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对应。采用此种结构后,可以简化结构,组装也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测试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防拆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防拆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电气设备安装示意图。

图中所示:1、测试桩,101、第二安装槽,102、螺栓,103、底板,104、安装孔,2、太阳能支撑板,201、第一安装槽,202、固定环,203、通孔,204、螺纹孔,3、太阳能板,4、设备检修门,5、防拆连接件,501、侧壁,502、顶壁,503、第一通孔,504、导流斜面,6、防水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含”、“具有”、“设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改列表中的单独元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包括测试桩、太阳能支撑座及太阳能板。

如图1和如图2所示,所述的测试桩为圆管状结构,所述的测试桩内部设有电池、测试模块和检修模块,检修模块与电池、测试模块电连接。检修模块能够显示所述电池和测试模块的运行状态,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方便维护。所述的测试模块包括:数据自动采集单元、自动传输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数据自动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数据,所述的自动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数据,所述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单元、自动传输单元和电池工作;所述电池用于储存电能。所述的自动采集单元、自动传输单元和电池均与所述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指示模块用于显示电池和测试模块的工作状态。

如图7所示,所述的测试桩内设有带有加热保温层的防水盒6,所述的电池和测试模块安装在所述的防水盒6内。所述的加热保温层为石墨烯电加热片。该防水盒6置于测试桩下部,埋设于地表之下。采用此种结构后,电池和测试模块能够运行于低温和潮湿多雨等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

所述的测试桩的侧壁上设有设备检修门,所述的检修模块安装在所述的检修门后。所述设备检修门用于查看和操作检修模块,方便检修和调试测试桩内设备。所述的设备检修门与所述的测试桩的侧壁之间设有防盗锁,通过防盗锁将设备检修门锁紧在测试桩上,防止内部设备被盗。

所述的测试桩的上端的端口内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第二安装槽为圆环状。所述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螺栓,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栓为四个,该螺栓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的测试桩的上端面。所述测试桩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有安装孔,通过底板能够将测试桩安装在地底预设的固定底座上,若没有底座,则底板在埋设太阳能阴极保护测试桩时能起到稳固测试桩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为倒锥形套筒结构。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平面与水平面呈大于15°且小于45°的夹角,实际角度根据安装地区的微调,如江浙地区的太阳能板安装倾角约为25°。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下端设有圆环状的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上设有与所述的螺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的固定环置于所述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所述的螺栓穿过通孔伸入在太阳能支撑座内,再用螺母锁紧螺栓将太阳能支撑座固定在测试桩上。所述的固定环与所述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或可填充防水密封胶,对固定环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进行防水密封。

所述的太阳能板为平板状,该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槽内,由于第一安装槽槽底为倾斜的平面,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呈大于15°且小于45°的夹角,实际倾角为安装地区的太阳能板安装最佳倾角。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所述的电源电路电连接。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太阳能板边缘也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上端的边缘之间连接有防拆连接件。所述的防拆连接件为倒“l”形结构。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侧壁固定在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侧壁上,即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太阳能支撑座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的螺纹孔对齐后,涂覆了螺丝紧固胶的异型孔防拆螺丝的螺杆穿过第一通孔旋合在螺纹孔内。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顶壁压在所述的太阳能板的上表面,用于将太阳能板限位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的防拆连接件的顶壁的上表面设有导流斜面,所述的导流斜面从顶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向太阳能板方向逐渐倾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