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725发布日期:2020-06-23 22:2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打磨用的手持式砂带机。



背景技术:

砂带机是一种常用的研磨工具,主要是针对工件(如木材等)的表面进行研磨,用于去掉工件表面的毛刺。砂带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物,粉尘污染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砂带机基本都设有导尘机构,通过导尘机构将粉尘进行收集。现有的手持式砂带机通常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中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的主动轮、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转动设置在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上的从动轮、围绕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的砂带、导尘机构以及给驱动电机供电的锂电池包。现有的导尘机构的导尘风叶与电机的散热风叶为一体的正反两面的结构,电机的散热风叶一面朝向电机,用于电机散热,另一面的导尘风叶采用离心式叶轮结构将粉尘吸入排至集尘袋。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主动轮转动。该结构的导尘风叶由驱动电机直接驱动,为了保证良好的除尘效果,因需要较高的电机转速,通常为每分钟20000转左右,高转速导致能耗较高,因此大大降低了单次续航的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较好且有利于降低能耗的砂带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砂带机,包括机壳、驱动机构、主动轮、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从动轮、砂带、除尘机构和锂电池包。机壳上设有握持部,握持部上设有操作开关。锂电池包可拆卸固定设置在机壳的右部上。主动轮沿前后向转动设置在机壳的右部下部中。从动轮通过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转动设置在机壳的下部左部上,通过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能调节从动轮的轴线到主动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砂带围绕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由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

其结构特点是:除尘机构包括除尘风叶。除尘风叶转动设置在机壳的右部上。机壳上位于除尘风叶的出风方向上设有相应的排尘口,排尘口上装有相应的集尘袋。机壳上位于除尘风叶的后侧相应部分设有与砂带所在空间右部相连通的进尘口。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驱动机构的输出转速小于除尘风叶的转速。

以上述各相应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齿轴、第二皮带轮和第一皮带。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机壳的左部中,其电机轴朝向前方,电机轴上设有散热风叶,机壳上沿散热风叶径向设有相应的进风口,驱动电机的后部的相应部分的机壳上设有出风口。第一皮带轮传动设置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的前端上,位于散热风叶的前侧。齿轴沿前后向转动设置在机壳的右部下部中。第二皮带轮传动设置在齿轴的前部上。第一皮带围绕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设置。主动轮上同轴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轴相啮合。

以上述各相应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除尘机构还包括除尘风叶轴、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第二皮带。除尘风叶采用离心式叶轮结构。除尘风叶轴沿前后向转动设置在机壳的右部中部上。除尘风叶传动设置在除尘风叶轴上。第三皮带轮传动设置在齿轴上,位于第二皮带轮的后侧。第四皮带轮传动设置在除尘风叶轴上。第二皮带围绕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砂带机结构简单,将驱动电机的散热风叶与除尘机构的除尘风叶分开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风尘进入驱动电机,对驱动电机造成污染损坏;另一方面通过皮带传动方式驱动除尘风叶,对除尘风叶进行增速,有利于降低驱动电机的转速,当驱动电机的转速为每分钟10000转时,除尘风叶的转速仍可达每分钟20000转,保证除尘效果较好,大大降低了驱动电机的能耗,有利于延长作业时间。

(2)现有的手持式砂带机的除尘风叶位于左方,而产生的粉尘大多集中在右方,除尘效果较差。而本实用新型的进尘口设置在粉尘较为集中的右方,产生的粉尘能高效快速的被除尘风叶吸入后排出至集尘袋中,除尘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砂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从图1的右后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4为从图1的右后上方观察时砂带机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从图1的左后下方观察时砂带机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砂带机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砂带机的除尘机构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从图1的右前下方观察时砂带机的除尘机构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导尘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机壳1,握持部1-1,进风口1-2,出风口1-3,排尘口1-4,进尘口1-5,

驱动机构2,驱动电机2-1,散热风叶2-11,第一皮带轮2-2,齿轴2-3,第二皮带轮2-4,第一皮带2-5,

主动轮3,驱动齿轮31,

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4,

从动轮5,

砂带6,

除尘机构7,除尘风叶7-1,除尘风叶轴7-2,第三皮带轮7-3,第四皮带轮7-4,第二皮带7-5,

锂电池包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砂带机包括机壳1、驱动机构2、主动轮3、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4、从动轮5、砂带6、除尘机构7和锂电池包8。

见图1至图3,机壳1上部设有握持部1-1,握持部1-1上设有操作开关。锂电池包8可拆卸固定设置在机壳1的右部后部上,用于对砂带机供电,提高砂带机的便携性。

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第一皮带轮2-2、齿轴2-3、第二皮带轮2-4和第一皮带2-5。驱动电机2-1固定设置在机壳1的左部中,其电机轴朝向前方,电机轴上设有散热风叶2-11,机壳1上沿散热风叶2-11径向设有相应的进风口1-2,驱动电机2-1的后部的相应部分的机壳1上设有出风口1-3,空气由进风口1-2进入机壳1中,再由散热风叶2-11沿电机轴轴向吹向后方驱动电机2-1,空气将驱动电机2-1工作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1-3带出。

第一皮带轮2-2传动设置在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的前端上,位于散热风叶2-11的前侧。齿轴2-3沿前后向转动设置在机壳1的右部下部中,其轴线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第二皮带轮2-4传动设置在齿轴2-3的前部上。第一皮带2-5围绕第一皮带轮2-2和第二皮带轮2-4设置。

见图1至图8,主动轮3沿前后向转动设置在机壳1的右部下部中,主动轮3的转动轴线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主动轮3上同轴设有驱动齿轮31。驱动齿轮31与齿轴2-3相啮合,从而由驱动电机2-1通过第一皮带轮2-2、第一皮带2-5和第二皮带轮2-4带动齿轴2-3转动,再由齿轴2-3带动驱动齿轮31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轮3转动。

见图1至图3,从动轮5通过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4转动设置在机壳1的下部左部上,其轴线与主动轮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通过从动轮涨紧调节组件4能调节从动轮5的轴线到主动轮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砂带6围绕主动轮3和从动轮5设置。通过增加从动轮5的轴线到主动轮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使砂带6保持涨紧工作状态。通过减小从动轮5的轴线到主动轮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使砂带6保持松弛状态,此时便于将砂带6取下进行更换。

见图5至图9,除尘机构7包括除尘风叶7-1、除尘风叶轴7-2、第三皮带轮7-3、第四皮带轮7-4和第二皮带7-5。

除尘风叶7-1采用离心式叶轮结构。除尘风叶轴7-2沿前后向转动设置在机壳1的右部前部上,其转动轴线与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除尘风叶7-1传动设置在除尘风叶轴7-2上。第三皮带轮7-3传动设置在齿轴2-3上,位于第二皮带轮2-4的后侧。第四皮带轮7-4传动设置在除尘风叶轴7-2上。第二皮带7-5围绕第三皮带轮7-3和第四皮带轮7-4设置。从而由驱动电机2-1通过第一皮带轮2-2、第一皮带2-5和第二皮带轮2-4带动齿轴2-3转动,再由齿轴2-3带动第三皮带轮7-3转动,从而驱动除尘风叶7-1转动。机壳1上位于除尘风叶7-1的出风方向上设有相应的排尘口1-4,排尘口1-4上装有相应的集尘袋(图纸未画出)。机壳1上位于除尘风叶7-1的后侧相应部分设有与砂带6所在空间右部相连通的进尘口1-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