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703发布日期:2020-05-22 21:4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



背景技术:

铝型材以其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铝型材的生成过程中,时效热处理是一道重要的工序。铝型材经挤压成型后,经过时效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机械性能。时效处理一般在时效炉中进行,然而目前常用的时效炉,普遍存在温度均匀性低等缺陷,导致时效处理后的铝型材出现硬度不均等现象。另外,部分燃油的时效炉,其燃烧产生的酸性烟气和未燃尽的炭黑,对铝型材的质量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一端设有升降炉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炉体内的炉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循环风机,所述炉顶上环所述循环风机均固定有若干个电热元件;所述炉体左侧墙和右侧墙的内侧均固定有内部中空的侧墙导流装置,所述侧墙导流装置的顶端均与固定在所述炉顶上的内部中空的顶部导流装置相连通,所述顶部导流装置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并设置在所述循环风机的周围;所述侧墙导流装置上面向所述炉体内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炉体内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将所述炉体内腔分割成多个区间的区间隔板,所述区间隔板上端固定在所述炉顶上,所述区间隔板下端与所述炉体的炉底之间留有进出通道;被分割成的各所述区间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的循环风机。

优选地,所述电热元件为环形的电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侧墙导流装置为与所述左侧墙、右侧墙相适应的上端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顶部导流装置为底端与所述侧墙导流装置相连通、顶部环所述循环风机设有所述进风口的空腔壳体。

优选地,所述电热元件均环绕各相应所述循环风机上的叶轮设置。

优选地,所述炉顶上固定有与各所述循环风机周围的所述电热元件安装位置相对应的耐热钢支撑板,各所述循环风机周围的所述电热元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所述耐热钢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热元件对炉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避免了烟气及炭黑对铝型材的污染。

2)时效炉炉体内沿长度方向分成若干区间,每个区间上方的炉顶处均安装有循环风机对炉内气流进行循环。气流通过导流装置,从两侧墙导流装置上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条形出风口喷出,使得炉体内气流分布均匀,保证了炉体内极高的温度均匀性,能够大大提高铝型材时效热处理时的质量,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炉体;1-炉门;2-端墙;3-炉顶;4-循环风机;5-电热元件;6-左侧墙;7-右侧墙;8-炉底;9-顶部导流装置;91-进风口;10-侧墙导流装置;11-出风口;12-进出通道;13-轨道;14-料车;15-耐热钢支撑板;16-区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炉体101、铺设在炉体101内底部的轨道13和沿轨道13向炉体101内运送物料的料车14,炉体101包括左侧墙6、右侧墙7、分别设置在左侧墙6和右侧墙7两端及顶部的端墙2和炉顶3,在炉体101一端的端墙2上设有升降炉门1,所述炉体101内的炉顶3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循环风机4,循环风机4的吸风口处于炉体101内并从炉体101内吸风,所述炉顶3上环绕每个所述循环风机4均固定有若干个电热元件5;所述炉体101左侧墙6和右侧墙7的内侧均固定有内部中空的侧墙导流装置10,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的顶端均与固定在所述炉顶3上的内部中空的顶部导流装置9相连通,所述顶部导流装置9上设有进风口91,所述顶部导流装置9上的进风口91靠近所述循环风机4设置,且设置在所述循环风机4的周围;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上面向所述炉体101内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11为条形且在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上沿高度方向均匀开设。炉体101内的气流经循环风机4循环后经其周围的电热元件5加热并通过进风口91进入到顶部导流装置9,顶部导流装置9将加热后的循环气流均匀的导向炉体101两侧的侧墙导流装置10,加热的循环气流经侧墙导流装置10上开设的出风口11均匀喷入到炉体101内腔中,大大提高了炉体101内腔中的温度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体101内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将所述炉体101内腔分割成多个区间的区间隔板16,所述区间隔板16上端固定在所述炉顶3上,所述区间隔板16下端与所述炉体101的炉底8之间留有进出通道12以供料车14进出运送物料;被分割成的各所述区间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的循环风机4。将炉体101内通过区间隔板16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空间区间,且每个小的空间区间的顶部均有循环风机4进行气流循环,这样设置,能够使炉体101内的温度更容易调节,且温控精度更高,便于使炉体101内温度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热元件5为环形的电加热器,所述电热元件5均环绕各相应所述循环风机4上的叶轮设置。电热元件5经引出棒从炉顶3引出,与炉外电缆连接。由于电热元件5均匀的布置于循环风机4的叶轮周围,对循环气流的供热没有死区,能量利用率高,循环气流的温度也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为与所述左侧墙6、右侧墙7相适应的上端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顶部导流装置9为底端与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相连通、顶部环所述循环风机4设有所述进风口91的空腔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顶3上固定有与各所述循环风机4周围的所述电热元件5安装位置相对应的耐热钢支撑板15,各所述循环风机4周围的所述电热元件5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所述耐热钢支撑板15上。

时效处理中,循环风机4的吸风口从炉体101内吸风,经叶轮由圆周方向甩出,掠过叶轮周围的电热元件5时被加热,然后通过进风口91经顶部导流装置9均匀导向两侧的侧墙导流装置10,然后加热的气流再通过侧墙导流装置10的各条形出风口11喷入炉体101内腔,喷出的热气流横掠过炉体101内的铝型材进行热交换后,再被循环风机4吸入,形成炉体101内横向截面的气流强制循环,保证了炉体101内的温度均匀性。炉体101内纵向(即长度方向)均匀分成若干个空间区间,每个空间区间均可通过电热元件5独立控温,却均能够进行横向截面的气流强制循环,从而保证了炉体101内纵向的温度均匀性,大大提高了铝型材时效热处理的质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包括炉体(101),所述炉体(101)的一端设有升降炉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1)内的炉顶(3)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循环风机(4),所述炉顶(3)上环所述循环风机(4)均固定有若干个电热元件(5);所述炉体(101)左侧墙(6)和右侧墙(7)的内侧均固定有内部中空的侧墙导流装置(10),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的顶端均与固定在所述炉顶(3)上的内部中空的顶部导流装置(9)相连通,所述顶部导流装置(9)的进风口(91)靠近所述循环风机(4)设置;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上面向所述炉体(101)内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1)内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将所述炉体(101)内腔分割成多个区间的区间隔板(16),所述区间隔板(16)上端固定在所述炉顶(3)上,所述区间隔板(16)下端与所述炉体(101)的炉底(8)之间留有进出通道(12);被分割成的各所述区间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的循环风机(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5)为环形的电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为与所述左侧墙(6)、右侧墙(7)相适应的上端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顶部导流装置(9)为底端与所述侧墙导流装置(10)相连通、顶部环所述循环风机(4)设有所述进风口(91)的空腔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5)均环绕各相应所述循环风机(4)上的叶轮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顶(3)上固定有与各所述循环风机(4)周围的所述电热元件(5)安装位置相对应的耐热钢支撑板(15),各所述循环风机(4)周围的所述电热元件(5)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所述耐热钢支撑板(15)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型材用高精度循环时效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一端设有升降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的炉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循环风机,所述炉顶上环所述循环风机均固定有若干个电热元件;所述炉体左侧墙和右侧墙的内侧均固定有内部中空的侧墙导流装置,所述侧墙导流装置的顶端均与固定在所述炉顶上的内部中空的顶部导流装置相连通,所述顶部导流装置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循环风机设置;所述侧墙导流装置上面向所述炉体内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对炉体内气体温度控制均匀,且加热过程中不会产生炭黑及烟气,能够大大提高铝型材时效热处理时的质量,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郭广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斯默因热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