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3098发布日期:2020-06-30 20:0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表面抛光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



背景技术:

当前,在玻璃表面抛光技术领域,通常采用抛光条进行表面抛光。然而,现有的抛光设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为:现有的抛光条底部通常采用粘接方式固定于盘体上表面,这种固定方式容易导致抛光条在抛光过程中出现脱落现象,影响抛光盘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容易缩短抛光盘的使用寿命。例如,申请号为201820450577.6的抛光刷,其抛光层其实就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上去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抛光刷与基材连接不够牢固,引起抛光层脱落的风险。

因此,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通过将抛光条对折穿入相邻的固定孔中,使抛光条的两端垂直立于盘体的表面,并通过在固定孔内填充粘连胶体,使抛光条固定于固定孔内。如此实现抛光条的整体牢固稳定,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抛光条粘接不够稳固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通过将抛光条对折穿入相邻的固定孔中,使抛光条的两端垂直立于盘体的表面,并通过在固定孔内填充粘连胶体,使抛光条固定于固定孔内。如此实现抛光条的整体牢固稳定,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抛光条粘接不够稳固的不足和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包括圆盘形结构的盘体以及多根聚氨酯抛光条;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结构的安装孔;所述盘体上表面划分为8个扇形区域,其中的4个扇形区域为抛光区;4个所述抛光区之间相互间隔排布,所述抛光区包括第一抛光区、第二抛光区、第三抛光区以及第四抛光区;所述抛光区均设置有抛光条;所述抛光条的整体外形为长条状结构,抛光条的外表面设置有毛刺;所述抛光区均排列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孔结构的固定孔,所述抛光条对折穿过相邻的2个固定孔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孔内部填充有用于加强抛光条固定的粘接胶体。

优选的,所述盘体的厚度为3cm~5cm,盘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为光滑平面;所述盘体的轮廓直径为20cm~50cm。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为光滑壁面,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小为2cm~5cm。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锥形孔结构;所述固定孔的上端为直径小端,固定孔的下端为直径大端;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为粗糙壁面;固定孔的小端孔径大于抛光条的轮廓直径;相邻固定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固定孔大端孔径的1.5~3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抛光区的抛光条按照倾斜45°的线条排列方式进行排布;所述第二抛光区的抛光条排列成波浪形状,且抛光条形成的波浪形结构的两端与扇形区划分线相交;所述第三抛光区的抛光条按照锯齿形弯折结构进行排布,抛光条的两端分别位于盘体的外沿以及安装孔的外沿位置;所述第四抛光区的抛光条按照波浪形结构进行排布,抛光条的波浪形结构两端分别位于盘体的外沿以及安装孔的外沿位置。

优选的,所述抛光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盘体厚度的2倍;所述抛光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所述抛光条外表面的毛刺外形为锥形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盘体材质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在抛光条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抛光条两端对折,然后让抛光条的两端穿过相邻的固定孔,使抛光条的两端都垂直立于盘体的上表面,形成抛光层。抛光条在不同的抛光区进行排列时,按照设定的排布形状进行排列安装即可。抛光条对折安装完之后,再向固定孔内部灌装填充粘接胶体,待胶体固化之后即可保证抛光条的固定牢固。由于胶体在填充的过程中,将固定孔内部进行了填充,同时也包裹了抛光条,每个固定孔内部的胶体也形成了锥形体结构。如此,在抛光条抛光过程中,即使受到剐蹭等力度将其向外拉拽,也难以将抛光条拉出,从而实现抛光条稳固安装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抛光条通过对折以及胶体填充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其安装牢固稳定,可以有效避免抛光条在抛光过程中被拉出等风险,利于保证抛光盘的使用寿命,也利于保证抛光质量。

其次,本申请设置4个不同的抛光区,而且在不同的抛光区内均设置不同的抛光条跑步结构,利于避免玻璃抛光面在同一个方向受力的情况。如此,通过不同方位的抛光条排列结构设置,可以使玻璃的抛光面在抛光过程中各个方向均受到抛光条摩擦,保证表面抛光均匀平整。

再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盘表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体;2、安装孔;3、抛光条;4、毛刺;5、固定孔;6、胶体;7、第一抛光区;8、第二抛光区;9、第三抛光区;10、第四抛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

一种抛光毛刷结合牢固的抛光盘,包括圆盘形结构的盘体1以及多根聚氨酯抛光条3;所述盘体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结构的安装孔2;所述盘体1上表面划分为8个扇形区域,其中的4个扇形区域为抛光区;4个所述抛光区之间相互间隔排布,所述抛光区包括第一抛光区7、第二抛光区8、第三抛光区9以及第四抛光区10;所述抛光区均设置有抛光条3;所述抛光条3的整体外形为长条状结构,抛光条3的外表面设置有毛刺4;所述抛光区均排列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孔结构的固定孔5,所述抛光条3对折穿过相邻的2个固定孔5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孔5内部填充有用于加强抛光条3固定的粘接胶体6。

优选的,所述盘体1的厚度为3cm~5cm,盘体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为光滑平面;所述盘体1的轮廓直径为20cm~50cm。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2的孔壁为光滑壁面,所述安装孔2的孔径大小为2cm~5cm。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5为锥形孔结构;所述固定孔5的上端为直径小端,固定孔5的下端为直径大端;所述固定孔5的孔壁为粗糙壁面;固定孔5的小端孔径大于抛光条3的轮廓直径;相邻固定孔5之间的中心间距为固定孔5大端孔径的1.5~3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抛光区的抛光条3按照倾斜45°的线条排列方式进行排布;所述第二抛光区的抛光条3排列成波浪形状,且抛光条3形成的波浪形结构的两端与扇形区划分线相交;所述第三抛光区9的抛光条3按照锯齿形弯折结构进行排布,抛光条3的两端分别位于盘体1的外沿以及安装孔2的外沿位置;所述第四抛光区10的抛光条3按照波浪形结构进行排布,抛光条3的波浪形结构两端分别位于盘体1的外沿以及安装孔2的外沿位置。

优选的,所述抛光条3的长度大于所述盘体1厚度的2倍;所述抛光条3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所述抛光条3外表面的毛刺4外形为锥形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盘体1材质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在抛光条3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抛光条3两端对折,然后让抛光条3的两端穿过相邻的固定孔5,使抛光条3的两端都垂直立于盘体1的上表面,形成抛光层。抛光条3在不同的抛光区进行排列时,按照设定的排布形状进行排列安装即可。抛光条3对折安装完之后,再向固定孔5内部灌装填充粘接胶体6,待胶体6固化之后即可保证抛光条3的固定牢固。由于胶体6在填充的过程中,将固定孔5内部进行了填充,同时也包裹了抛光条3,每个固定孔5内部的胶体6也形成了锥形体结构。如此,在抛光条3抛光过程中,即使受到剐蹭等力度将其向外拉拽,也难以将抛光条3拉出,从而实现抛光条3稳固安装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